科研产出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31a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为材料,分别于2011—2012年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收获期进行了杂草群落调查,研究杂草类型与密度的分布、杂草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并对杂草种群分布与土壤养分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小飞蓬、看麦娘、大巢菜、稻槎菜、通泉草是本地区小麦生长期的主要杂草类型;随着小麦的生长以及氮肥、有机肥的施入,杂草密度呈下降趋势;施入有机肥降低了麦季杂草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均衡施肥的CNPK处理以及不施肥的C0处理的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RDA分析显示土壤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与第一排序轴相关性大,是对杂草分布影响最大的两个土壤养分因子。太湖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长期有机无机肥料单一或配合投入可显著影响麦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其中氮肥和有机肥的施入能显著降低杂草密度;土壤养分的差异影响田面杂草密度和优势种群,均衡施肥能降低优势杂草种群的优势地位,抑制其发生危害程度,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秆剂与秸秆配施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江流域稻麦轮作系统下稻田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了配施腐秆剂(瑞莱特催腐剂和金葵子腐秆剂)对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旨在为腐秆剂与秸秆配施条件下稻田N2O排放规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配施腐秆剂对稻田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但腐秆剂与秸秆配施可降低水稻生育期N2O排放总量;与单施秸秆相比,配施瑞莱特和金葵子腐秆剂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7%和8.9%(p>0.05);水稻全生育期内,仅施秸秆、秸秆与瑞莱特配施和秸秆与金葵子配施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63.35、55.30和57.68μg·m-2·h-1(以N计).N2O排放主要集中在烤田期与复水后干湿交替阶段.全生育期内,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颊草莓高架育苗最适移栽时期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颊草莓原原种苗、原种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移栽时期高架基质育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京地区,红颊草莓原原种苗适宜的移栽时期为3月31日(气温:6~27℃),原种苗适宜移栽时期为3月21日(气温:2~21℃),移栽越晚,匍匐茎、子苗数越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Excel线性规划优化设计山羊饲料配方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肉山羊饲养标准、饲料原料的种类和价格,利用Excel线性规划求解功能,以饲料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设计山羊饲料配方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适用性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高效种植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1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 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秀珍菇多糖的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设计对秀珍菇多糖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3因子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同时研究了秀珍菇多糖对DPPH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5∶1(mL/g)、提取时间123 s和微波功率335 W。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26.95%,与理论计算值26.83%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秀珍菇中多糖的得率。秀珍菇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都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分别在质量浓度50.34μg/mL~503.42μg/mL和12.08μg/mL~96.66μg/mL的范围内,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为30.54%~51.40%和37.16%~95.87%,且清除效果与多糖质量浓度之间都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关键词: 秀珍菇 多糖 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 响应曲面法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紫肉甘薯新品种徐紫薯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徐紫薯2号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AIS35-2×徐薯22-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在2007—2008年的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0 185.3 kg/hm2,平均干物率29.26%,平均薯干产量8 868.7 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0 683.9 kg/hm2,平均薯干产量9 399.0 kg/hm2;区域试验多点取样分析可知,鲜薯块花青苷含量104.6μg/g。该品种于2010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鲜薯产量高,熟食味甜,富含花青苷,商品性好,抗根腐病,较耐湿和耐贮藏,是一个适于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的紫肉甘薯品种,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的田块种植,应合理密植早栽早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性状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客观分析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的性状,为棉花育种者制定合适的育种策略提供依据。基于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G-GE等统计软件系统研究了新品种‘苏棉29’的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2010、2011)平均,‘苏棉29’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为4185、1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2012)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 kg/hm2,皮棉产量1744.5 kg/hm2;‘苏棉29’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该品种在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研究从表型数据初步解析了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虫机理,将为进一步推广利用该品种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