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优质多抗中粳不育系徐91068A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徐91068A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规中粳品系21048为母本,以早熟品系31375为父本杂交,再与BT型不育系徐9201A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农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较高、配组优势明显、稻米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点,于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中粳不育系 徐91068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环保营养土生产技术及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将湖泊淤泥、农业生产废弃物、微量元素等按一定比例及方式配制成相应半成品,再将半成品混合挤压制成颗粒,最后灭菌杀虫、烘干制成生态环保营养土。生态环保营养土保水性能持久、无毒害、无臭味,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关键词: 淤泥 畜禽粪便 发酵处理 营养土 配料配比 配制流程 农业生产废弃物 综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太湖糯’、‘苏御糯’及部分优质糯稻的DNA指纹图谱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国内部分优质糯稻资源的遗传背景,从分子水平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同时为优质糯稻资源的种质鉴定和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稻区地产优质糯稻太湖糯、苏御糯和国内其他地区部分糯稻共14个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35对国标中公布的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核心引物,在这14个糯稻品种中共检测到63个多态性片段。利用这17对核心引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14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9以上,表明14个糯稻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其中6个引物,经PCR扩增获得的23条清晰、稳定、重复性好的多态扩增条带,建立了14个糯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

关键词: 糯稻 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蒡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牛蒡提取物对CCl4诱导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以乙醇和水分别提取牛蒡皮和去皮牛蒡根,得牛蒡皮乙醇(LP)、牛蒡皮水(PW)、去皮牛蒡根乙醇(MA)和去皮牛蒡根水(MW)提取物。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ALP、LDH活性、TB含量和肝脏中MDA含量、SOD、GSH活性,蛋白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XOD、SOD1、SOD2表达量,观察小鼠肝组织病变程度。LP组小鼠血清中ALT、AST、ALP、LDH活力,TB含量显著升高,最高达97%以上;肝脏中MDA含量显著下降,GSH和SOD活力显著升高,最高达45%;肝脏中SOD2表达量升高、XOD表达量下降;肝组织病变程度好于CCl4组。与CCl4组相比较,PW、MA和MW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力显著下降,但其他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变程度与CCl4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P对CCl4诱导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可能为通过对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维持肝细胞的稳定性。

关键词: 牛蒡 四氯化碳 肝损伤 保护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优恢复系盐恢888及其系列两系杂交稻组合的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两系杂交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选育强优恢复系是两系杂交稻的重要方法。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盐恢888恢复系及盐582S、盐221S、盐220S和盐161S等4个籼型光温敏两系核不育系以及所配置的两系杂交稻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恢复系的恢复特性、不育系的不育性以及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结果显示:盐恢888恢复力强,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自然结实率为79.30%~84.80%;4个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是23~24℃,田间稳定不育期45 d以上,套袋自交结实率0。育成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明显,区域试验较Ⅱ优084或Ⅱ优838(对照)增产4.22%~7.07%,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5.90%~11.30%;稻米品质均达国标3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其中盐两优1618达国标2级优质米标准;对稻瘟病、穗颈瘟、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综合抗性明显优于对照。表明盐恢888是一个配合力高、恢复力强、恢复谱广的强优恢复系,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稻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

关键词: 两系恢复系 盐恢888 两系杂交稻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工厂化金针菇的菌渣替代传统配方中的稻草,按照5个梯度添加量进行双孢蘑菇栽培。通过原料成本、二次发酵的能耗成本、用工成本、出菇周期、产量及综合效益6项指标评价,进一步明确金针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优越性。结果表明:原料成本随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各处理成本均比CK节约11.56%~22.72%,二次发酵的用工成本、能耗成本都比CK少17.86%~32.14%、11.53%~100.00%。与CK相比,各处理现蕾出菇提前4~9 d,有利于双孢菇产品提前上市,并使冬季出菇周期延长2~23 d,双孢菇的产量增加0.27~0.81 kg/m2。以上评价指标综合说明使用金针菇菌渣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可行,并在生产上以60%金针菇菌渣添加量达到节本增效和轻简化栽培的目的。

关键词: 菌渣 双孢蘑菇 轻简化 节本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钾素吸收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关系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钾素吸收利用效率对产量及构成的影响,2007~2008年在扬州大学以不同的钾吸收利用效率品种为材料,进行施钾肥与不施钾肥处理试验,以通径和相关分析探讨了钾素吸收利用与棉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钾肥利用率高的品种产量不高,钾肥农学利用率、钾素生理利用率和籽棉生产效率高的品种产量高;钾素生理利用率对铃数和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钾肥农学利用率通过生理利用率对产量和铃数的间接贡献最大;钾肥利用率对铃质量的贡献最大。钾肥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有利于中下部和内围产量及铃数提高,钾肥生理利用率和籽棉生产效率提高则有利于上部产量和铃数提高。在钾素利用上提高生理利用效率和籽棉生产效率则是提高整株产量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棉花 钾素 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基础,选用31对SSR标记对107份近年来淮北地区所育小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70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的等位变异数为3~8个,平均为5.4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76~0.791,平均为0.543;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均为D>B>A;江苏淮北5个地区中以徐州小麦材料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0.613),以淮安小麦材料与江苏淮北另外4个地区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282)。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0.935,平均为0.586,除淮麦20与华瑞0049外,SSR标记能将其他供试材料相互区分开;所有供试材料被聚为3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系)的系谱来源比较吻合。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粳稻的遗传特征的初步分析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对InDel标记检测,发现该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为0.47,属于中间型,其他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都低于0.4,属于粳型或偏粳型.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组合Z06在第5和第12染色体的基因型为纯合籼型和杂合型,与其他组合明显不同.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标记检测仅发现Z03、Z05和Z06这3个杂交粳稻携带广亲和基因S5n,其中Z05为纯合基因型,Z03和Z06为杂合基因型.该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超高产组合应该接近一半籼型一半粳型,第5和12染色体片段为籼型基因型,并携带广亲和基因.

关键词: 杂交晚粳 籼型基因频率 广亲和基因 功能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的血清样本中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对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其Nsp2和ORF5序列进行测定和序列比对分析。利用细胞传代的方法对PRRSV检测阳性,PPV和PRV检测阴性的猪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CPE和IFA对PRRSV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TCID50。测序获得Nsp2和ORF5基因,并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成功分离获得1株PRRSV毒株,该毒株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免疫荧光检测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TCID50为105.5。Nsp2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具有HP-PRRSV 30个氨基酸缺失的基因特征,同时495~516位也存在缺失。分离株ORF5基因与其他参考毒株氨基酸同源性为57.1%~99.5%,与NJ-1106的同源性最高,为99.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北美型,与WUH4、NJ-1106等HP-PRRSV毒株属于同一分支。本试验分离得到一株HP-PRRSV变异毒株,为分析我国PRRSV的遗传变异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与鉴定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