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米豇豆营养挂面的研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丰富小米食品的种类,开拓小米消费的新途径,以小米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谷朊粉、豇豆粉、食盐、食碱制作了小米豇豆营养挂面。以落杆率、蒸煮损失率、熟断条率、感官评价为考核指标,研究了谷朊粉、豇豆粉、食盐、食碱的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的工艺配方:小米粉79%、谷朊粉14%、豇豆粉7%、食盐为混合粉质量的2%、食碱为混合粉质量的0.3%。所得挂面的落杆率为5.4%,熟断条率为2%,蒸煮损失率为8.6%,感官评分为90.4,综合得分为92.86。


鲜食无核葡萄新品种——‘晶红宝’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晶红宝’以‘瑰宝’为母本,‘无核白鸡心‘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中熟无核葡萄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穗质量282 g,平均粒质量3.8 g,果粒形状为鸡心形,无核,果皮鲜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30%,总酸0.42%,皮薄、韧;果肉脆,味甜、品质上等,在山西晋中地区露地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植株生长较强,成花容易,具有较强的抗性与适宜性。


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吉林农业 》 2014
摘要:目前,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山西苹果产业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也有其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山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产业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面对机遇和挑战,提出山西苹果做强做大应采取的措施。


大白菜幼苗耐热性生理机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摘要:为探讨大白菜幼苗耐热性生理机制,以5份大白菜为材料,进行高温处理,温度32℃,光照14 h,强度10 000 lx处理8 d,调查耐热性及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上述指标在材料间的差异不显著,经高温处理,在材料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较,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下降,耐热性强的材料具有较高的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耐热性较低的材料表现相反。


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筛选北方旱农区适宜的耕作模式,在旱作大田条件下,通过4 a的田间试验,设置第1年深翻、深松、常规耕作(CK)和免耕,之后每年进行旋耕的4种耕作模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土壤呼吸速率、玉米产量以及年纯收益的变化。结果表明,深翻模式具有较强的蓄水保水能力,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年纯收益,为最优耕作模式,实施后第2年土壤呼吸速率、玉米产量和年纯收益均达到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28.78%,19.49%和33.71%;深松模式次之,免耕模式较差。第1年深翻,第2,3年旋耕的深翻模式为北方旱农区适宜推广的模式,其耕作周期为3 a,该模式对解决目前生产上由于土壤耕作方式单一引起的土壤耕作层变浅、结构破坏、蓄水保水能力变差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心锄在细叶韭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为了克服薅锄锄地时土壤向外抛出,压倒或压歪细叶韭叶片或花薹而对细叶韭生育以及花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计了空心锄这一新型锄头,并就空心锄在细叶韭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细叶韭田使用空心锄进行作业,省力、高效、不易粘着土壤、除草效果好。细叶韭花序产量高,品质好。


五谷杂粮锅巴工艺技术研究
《食品工程 》 2014
摘要:以玉米、大豆、燕麦、芝麻、小米等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营养丰富,口感较好,有特色的杂粮锅巴。与传统锅巴相比,五谷杂粮替代了传统锅巴中的大米等原料,用玉米淀粉替代了面筋,生产出的产品保留了五谷原有营养、风味和特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影响杂交大豆制种的几个因素分析
《农学学报 》 2014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因素对大豆杂交制种产量影响,设计了播期、行距、父母本行数比例三因素裂区试验和播期、母本与油葵距离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制种产量影响显著,行距、父母本行数比例,三因素之间两两互作、三者互作均对制种产量影响不显著。播期5月10日、行距50 cm、父本:母本=1:2处理时制种产量最高。母本与油葵距离对大豆制种产量影响极显著。母本距油葵90 cm处理下产量最高。结论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较早播期、较短母本与油葵距离,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


晋北地区芸豆新品种引进鉴定试验初报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
摘要:通过对9个优质芸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掌握了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等特点,筛选出龙24-0511、龙25-1、龙28-0650、毕芸2号、龙29-1260产量表现较优的品种,初步认为可用做晋北地区推广应用品种或用作改良品种缺陷的遗传变异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