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骨渣中可溶性钙的提取及蛋白肽螯合钙的制备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首先优化出猪骨渣中可溶性钙提取的工艺,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其制备成蛋白肽螯合钙。[方法]首先研究影响提取猪骨渣中可溶性钙的几个因素,包括酸种类、酸用量、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优化最佳工艺参数;然后研究影响蛋白肽螯合钙制备的几个因素,包括配比、p 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结果]猪骨渣中可溶性钙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种类盐酸、盐酸用量(V盐酸∶m猪骨渣,下同)2m L/g、液料比(V提取液∶m猪骨渣,下同)10m L/g和提取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实际得率为15.01%;蛋白肽螯合钙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配比(V可溶性钙提取液∶V蛋白肽酶解液,下同)1∶4,p H值8,反应温度50℃和反应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实际螯合率为95%。[结论]采用盐酸提取猪骨渣中可溶性钙及在此基础上将其制备成蛋白肽螯合钙都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美国大麦种质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引进美国的985份品种(品系)进行了白粉病抗性的鉴定,并研究了其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系)间对白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从中筛选出15份高抗大麦白粉病的品系,包括TR11220、TR11221、SB080701、TR11696、TR11697、TR11698、CONLON、2ND25276、2ND27705、CHEVRON、ID:LA-36、SB080190;棱型、单穗穗粒数与大麦白粉病抗性呈显著负相关,二棱大麦对白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抽穗期、株高、穗长与白粉病抗性的相关性均显著;本试验筛选出的高抗和高感白粉病品系,为以后遗传群体的构建及其白粉病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农药对土壤中白符跳的毒性效应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实验室内进行3种农药—毒死蜱、乐果和吡虫啉对白符跳的毒性试验。[方法]试验体系选择拌药的人工土壤,测定跳虫成虫存活率、繁殖率;在亚致死剂量下暴露28 d,测量成虫的体长,并进行总胆碱酯酶(TCH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结果]白符跳对乐果最为敏感,半致死浓度(LC50)为0.364 mg a.i./kg,繁殖率半数抑制浓度(EC50-repro)为0.277 mg a.i./kg。亚致死剂量暴露后,所有试验组体长均小于对照组,其中毒死蜱浓度0.200 mg a.i./kg、乐果0.013 mg a.i./kg、吡虫啉0.063 mg a.i./kg及以上时,成虫体长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3种农药对跳虫体内的总胆碱酯酶和过氧化氢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毒死蜱高浓度组的总胆碱酯酶活性比对照组下降了56.4%,乐果高浓度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组下降了45.3%(P<0.01)。[结论]结果表明体长以及体内代谢和抗氧化酶是比繁殖率略敏感的因素,这几种亚致死水平试验互相参照和结合,可用于更全面地评估土壤中农药污染的水平。
关键词: 农药 白符跳 繁殖率 体长 总胆碱酯酶 过氧化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猪圆环病毒P1诱导PK15细胞自噬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类猪圆环病毒P1感染对PK15细胞自噬的影响。将同一批PK15细胞分成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在类猪圆环病毒P1感染PK15细胞后14,24,48 h分别收集细胞,对照组也在同样时间收获,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现象的发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PK15细胞内出现典型自噬形态学变化。揭示类猪圆环病毒P1能诱导PK15细胞发生自噬,但细胞发生自噬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还田和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稻籽粒结实和米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设置麦秸还田(麦秸全量还田与麦秸不还田)和结实期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两因素试验,研究其对大穗型超级稻籽粒结实和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灌溉方式对籽粒结实性状有显著影响。在麦秸还田与麦秸不还田下,与浅水层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甬优8号’的千粒重、结实率、充实度,而重干湿交替灌溉则相反;麦秸还田处理下籽粒结实性状均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麦秸还田与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互作可以改善超级稻‘甬优8号’的结实性状;与麦秸不还田相比,麦秸还田提高了籽粒的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和消减值,降低了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崩解值;与浅水层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消减值,提高了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和崩解值,但重干湿交替灌溉则使米质明显变差;两处理对弱势粒的主要稻米品质的调控作用大于强势粒。在麦秸还田下,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较好地协调‘甬优8号’结实性状和稻米品质间的关系。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麦秸还田 干湿交替灌溉 结实性状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比较突出,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7.15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9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系(种)首位;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9 kg/hm2,比对照史力佳增产12.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52.1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08%。镇油5号的高产优势主要为每株角果数多、千粒质量高、耐肥抗倒、菌核病轻。根据该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点和各地的高产经验,探讨了镇油5号高产栽培策略、合理的群体结构及适宜的播种期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灵芝混菌发酵型饮料的制备及其活性物质的检测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金针菇、赤芝为混菌发酵型饮料发酵对象,以天然粮食为培养基,经250 mL摇瓶、500 mL摇瓶、10 L发酵罐逐步扩大培养后,将发酵液与菌丝体破碎,离心、过滤,通过优化饮料稳定剂配比和调配条件,经感官评定后制备成饮料成品,检测了饮料中的粗蛋白、锌、Vc、三萜类化合物、多糖含量,并与混菌发酵液和单菌发酵型饮料作了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对培养基组成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方式、饮料稳定剂、调配条件的优化与改进,实现了金针菇、赤芝的混菌发酵型饮料的制备。饮料最佳稳定剂配比为0.20%CMC-Na,0.04%黄原胶,0.50%β-环状糊精。饮料最佳配方为1.5%蜂蜜、24%调配液、0.1%柠檬酸、6%蔗糖。饮料产品呈淡黄色,澄清,具有灵芝、金针菇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金针菇、赤芝混菌发酵饮料与混菌发酵液相比,多糖、三萜类化合物、锌、蛋白质、Vc含量都有所降低,但是都得以较好的保留;与金针菇、赤芝单菌发酵饮料相比:粗蛋白质含量、Vc含量、三萜类化合物产量都得以极显著提高,锌含量得以显著增加,多糖含量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说明混菌发酵型饮料菌种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增效效应,提高并较好地保留了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良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了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高良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3∶1(mL/g)、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实测值为11.81%。高良姜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力和螯合铁离子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高良姜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和螯合铁离子能力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9±0.01)、(0.05±0.003)g/L和(2.75±0.2)g/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