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CPPU、ZR处理对A4无核荔枝采前落果及其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10年生A4无核荔枝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CPPU和ZR两种细胞分裂素处理对采前落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PPU 10~80mg/L、ZR 0.5~4mg/L处理均对防止A4无核荔枝采前落果和改善果实品质具有显著作用。CPPU 40mg/L处理效果最佳,可显著降低采前落果率和提高单果质量;ZR 2mg/L处理降低采前落果率效果最好,0.5mg/L处理果实横径、提高单果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 无核荔枝 采前落果 CPPU ZR 细胞分裂素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药物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观察5种常售猪支原体肺炎预防药物(万特肺灵、冰蟾咳喘王、支原净、蟾酥咳喘灵、阿莫西林)对猪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效果,为海南省养猪场(户)的临床保健用药提供参考,选用444头健康仔猪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A(72头)、B(74头)、C(72头)、D(76头)、E(76头)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F组74头)。试验组分别于30、60、90、120、150日龄用药,每次按说明书剂量在饲料中拌药,每天1次,连用5 d。对照组不用药。每组随机抽取15头,分别于70、140日龄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并观测记录试验期间各组猪的呼吸道病发病数、饲料转化率、日增重、死亡数及屠宰后肺病变程度。结果显示,不同药物对猪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支原净的预防效果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支原净组猪的日增重较非用药组猪提高7.53%,饲料转化率提高9.09%,呼吸道病发病率降低13.44个百分点,肺部病变程度减轻81.43%,头均增收132.70元,建议使用;其次是蟾酥咳喘灵、冰蟾咳喘王;万特肺灵、阿莫西林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较弱,且对猪的生长性能影响较大,建议与其他预防药物轮换使用。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猪肺炎支原体 药物 预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7种香稻品种badh2突变位点序列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甜菜碱醛脱氢酶2基因(Badh2)第7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突变是导致稻米变香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分别对包含第7外显子或第2外显子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明确27种适宜海南省种植的香稻品种的Badh2的突变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海香5701、山栏香糯、海香6309等20个品种Badh2基因的突变类型为第7外显子发生了8 bp的缺失和3个碱基的突变,所有27个水稻香稻品种第2外显子序列都未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可为这些香稻品种的保护与鉴定、及作为香味基因供体改良其他优良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香稻 水稻甜菜碱醛脱氢酶2基因(Badh2) 突变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豇豆枯萎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乐东豇豆地采集到的枯萎病病样,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真菌ITS序列分析,将其病原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us)。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50℃时不能生长;适宜p H为6~10,最适p H值为8.0;全黑暗和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可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和D-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

关键词: 豇豆枯萎病 病原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豇豆蓟马发生为害调查及蓝板监测技术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系统调查了海南豇豆蓟马的种类和发生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为害海南豇豆的主要有豆大蓟马和花蓟马两种。其中,豆大蓟马可在豇豆整个生育期为害,而花蓟马仅在豇豆花期为害。豇豆开花后,两种蓟马的发生为害情况与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以及防治水平密切相关。但总体而言,以豆大蓟马为害为主。同时,还对蓟马在豇豆上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了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消长规律。

关键词: 豆大蓟马 花蓟马 发生为害 种群动态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裸花紫珠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给裸花紫珠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途径,以野生裸花紫珠茎段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裸花紫珠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min最佳,污染率小于16%,腋芽萌芽率70%;以MS为基本培养基,6-BA浓度为0.5mg/L时,外植体芽诱导率最高,为87.5%;6-BA和NAA配合使用,继代增殖最佳,繁殖周期为30d,增殖系数为10;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IBA浓度为1.0mg/L时,生根率100%,根粗壮、有须根;河沙、椰糠及红土体积比为(1~2)∶1∶1时,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关键词: 裸花紫珠 茎段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氟·精噁唑防治水稻直播田杂草效果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10%氰氟·精噁唑乳油防治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千金子、稗草、旱稗﹑碎米莎草等。制剂用量40~100 m L/667m2,1次性喷施。药后20 d对千金子的株防效95.5%~100%,药后40 d对千金子的防效仍保持在94.4%~100%。药后40 d该药对总草综合株防效达85.62%~95.56%,,50、60、100 m L/667m2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两种对照药剂69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30 m L/667m2处理和100 g/L氰氟草酯乳油50 m L/667m2处理的防效。

关键词: 氟氰·精噁唑 水稻直播田杂草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猪种IGFBP3基因内含子2、3多态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对滇南小耳猪、大白猪、梅山猪、香猪、海南五指山猪封闭群、近交系、海南黑猪系(临高猪,屯昌猪)等8个猪种的IGFBP3基因内含子1、2、3的SNP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五指山猪3个生长阶段体质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内含子2、3的PCR片断表现有多态性,且出现3种基因型。随后的测序结果表明,它们都在相应的区域存在着SNP变异;内含子3在地方猪种大多表现BB基因型和以B等位基因为主,尤其是小型猪;内含子2在中外不同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则不存在品种的特异性,在地方猪种和外来猪种的分布规律不明显。群体遗传多态性检测显示8个猪种在这2个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0.25

关键词: 五指山猪 IGFBP3基因 单链构象多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耳豆根结线虫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根结线虫之一,它有非常广泛的寄主范围,并能克服Mi基因。因其重要性,其分子诊断技术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其主要的分子诊断技术有直接PCR、RFLP、RAPD、LAMP及SCAR等。本文对几种主要诊断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PCR 分子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经济林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海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海南省的油茶栽培历史、近年发展情况及油茶经营与加工利用现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具有悠久的油茶栽培历史,近10年来种植面积呈快速扩大趋势;海南茶籽油生产模式以分散式、家庭小作坊式为主,集中分布于海口、琼海、定安、澄迈和屯昌,约有49个加工点,但加工技术落后,没有精加工和综合利用;海南本地油茶籽油的价格昂贵,以自产自销为主。分析认为,受市场因素影响,近年来海南油茶种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沿用传统技术,加工点自发分布,栽培、加工技术均落后,还缺少相应的科技支撑,海南油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关键词: 油茶 产业发展 栽培历史与现状 加工与经营现状 海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