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日粮中添加DDGS对五指山大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饲粮中添加两种不同水平的DDGS对五指山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8头体重约18kg的五指山大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II组DDGS使用量分别是22%,25%,进行为期3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饲喂基础饲粮组相比,22%DDGS组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25%DDGS组平均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增加显著。3个组平均增重所需的饲料成本分别为13.57、12.80和12.87元/kg。本试验条件下,五指山大猪饲料中DDGS适宜添加水平为22%。

关键词: DDGS 五指山大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响应曲面法优化菠萝蜜最少加工产品保鲜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海南干苞菠萝蜜为研究对象,在预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双响应曲面法对实验进行设计,对菠萝蜜最少加工产品保鲜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菠萝蜜最少加工产品保鲜期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漂烫温度、漂烫时间、气调比例、壳聚糖浓度,响应面最佳提取工艺:漂烫温度60℃、漂烫时间40 s、气调比例5%O_2+15%CO_2+80%N_2、壳聚糖浓度0.75%,菠萝蜜最少加工产品保鲜期最长为18 d,验证实验与理论设计一致。表明该工艺对菠萝蜜最少加工产品保鲜效果显著,为菠萝蜜最少加工产品流入市场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双响应曲面法 菠萝蜜 保鲜 工艺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尺度采样下不同模型方法预测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区域尺度、有限土壤样点情况下,为探索准确预测土壤属性的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采用近似网格采样方法,采集130个样点,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普通克里格(OK)和回归克里格(RK)3种模型方法进行土壤全氮预测,并以29个验证点比较了预测精度。结果显示:1)对较大区域进行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为OK>RK>MLR;2)3种模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空间预测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总趋势为岛内自东向西方向逐渐降低;3)0~5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地利用方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0~20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相关,20~40、40~60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坡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关键词: 大尺度 全氮 克里格 空间分布

日粮营养水平对临高猪H-FABP基因表达量和肉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日粮营养水平对临高猪生产性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表达量和肉品质的影响。挑选48头体质量为(34.54±1.58)kg的阉割临高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分别饲喂高(DE 12.50 MJ/kg、CP 15.50%)、低(DE 11.60 MJ/kg、CP13.00%)2种营养水平的日粮,至体质量达到约85 kg时,每重复挑选1头(共8头)体质量接近平均体质量的临高猪进行屠宰,测定临高猪的生产性能、H-FABP基因表达量及肉品质。结果表明:高、低2种营养水平的日粮对临高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不显著;与高营养水平日粮相比,低营养水平日粮可显著提高临高猪H-FABP基因表达量及熟肉率,提高临高猪肌内脂肪含量、减少滴水损失、降低肌肉p H值。临高猪H-FABP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可见,日粮营养水平对临高猪H-FABP基因表达量和肉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营养水平 临高猪 H-FABP基因表达量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靶斑病、炭疽病和黑斑病的对比识别及防治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生产上黄瓜炭疽病和黑斑病为常见病害。而近年出现的靶斑病病情发展迅速,逐渐上升为重要病害。因3种病害在为害症状上容易混淆,影响农民对病害的正确识别和科学防治。故笔者着重从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形态、菌落特征三方面展开了对比识别,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靶斑病 炭疽病 黑斑病 识别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HN株3-1E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畜牧与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柔嫩艾美耳球虫3-1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孢子化卵囊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1条特异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 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菌JM109,经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国内外相关虫株的3-1E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均在99.2%~99.8%,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8.2%~100%。然后将重组质粒和表达载体p GEX-4T-1分别用Xho I和EcoR I酶切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GEX-3-1E,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提取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3-1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44.7 ku,诱导表达5 h的蛋白表达量可达到30%以上。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海南株 3-1E基因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冬瓜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食品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海南主要北运冬瓜品种——特选黑皮为试材,测定和分析其5种不同采收期冬瓜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理化和质构指标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认为:不同采收期冬瓜在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失重率不断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不断减少,还原糖含量、硬度、弹性及咀嚼性指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从不同采收期冬瓜在贮藏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分析认为挂果45~50 d是冬瓜贮藏保鲜的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 冬瓜 采收期 低温贮藏 品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刈割高度对红苋草营养成分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苋草(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Nichols)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刈割高度(1、5、10 cm)对产量、净菜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数、叶重率等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红苋草基本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冬季生产中,红苋草适宜的采收次数为3~5次;留桩1 cm刈割早期产量最高,可达1 235.71 kg/667 m2,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净菜率(69.2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叶重率适中(306.52%),口感脆嫩(含水率92.02%),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也高;营养分析显示,红苋草与普通苋菜营养成分相当。

关键词: 红苋草(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Nichols) 刈割高度 营养成分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酶法搅拌脱皮的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果胶裂解酶和植物水解酶对新鲜胡椒脱皮处理,研究优化的脱皮工艺条件。以脱皮率为参考指标,进行两种酶液的复配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酶法搅拌脱皮工艺进行了优化,比较了酶法搅拌得到的白胡椒与其他浸泡方式得到的白胡椒品质。结果显示果胶裂解酶和植物水解酶以体积比3∶2脱皮效果最好,优化后的酶处理工艺为:酶液浓度为2.0%,温度为45℃,转速为150 r/min,烫漂时间为5 min。经验证,酶法搅拌3 h,脱皮率为97.6%。与传统水沤法和生物酶法浸泡得到的白胡椒相比,脱皮时间明显缩短,白胡椒香味浓,色泽灰白,无异臭味。

关键词: 胡椒脱皮 复合酶 搅拌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荔枝新品系海南引种试验初报

中国南方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以来,先后引进十几份特早熟荔枝在海南试种。与当地主栽品种比较,研究分析物候期、枝梢生长、花芽分化、开花着果等生物学特性及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系果实成熟期比三月红荔枝早10d以上,具有明显早熟特性;开花量中等偏大,着果能力较强,4年生单株产量可达8.2kg;果实心形、歪心形或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7.10~23.24g,多数果实色泽鲜红均匀,果肉细嫩爽脆。这批特早熟荔枝品系在海南具有较好的栽培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部分优系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面积,并在早熟荔枝产区适当推广种植。

关键词: 荔枝 特早熟 品系 引种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