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蚕豆生长习性遗传规律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习性不同的蚕豆材料9913-2-1-2(有限型)和青海12号(无限型)为试材,通过正反杂交及回交,构建F1、F2和BC1代群体材料,于成熟期观测子代的生长习性,鉴定其生长型分离情况。结果表明,蚕豆有限生长习性对无限生长为隐性,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关键词: 蚕豆 生长习性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达木盆地干旱区灌溉枸杞田土壤砷空间变异及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灌溉农业对土壤砷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可以为土壤砷含量、分布变化趋势提供认识依据,继而为地区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奠定工作基础。选择柴达木盆地一块新开垦枸杞种植田,土地平整后引河水灌溉,种植枸杞。在枸杞种植前及后1~3 a内,定点检测土壤表层(0~20 cm)砷含量,研究其含量及分布变化,并对变化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原生地土壤砷质量分数为0~26.40 mg/kg,变异系数为0.47,有45.5%的样点超过绿色标准(≤20 mg/kg)。种植1~3 a后与原生地比较,表层土壤砷含量最低值增加,最高值降低,平均质量分数为15.50~15.88 mg/kg,随种植年限增加趋于稳定,样点超过绿色标准率呈下降趋势。GIS空间分布图显示,原生地土壤砷含量高点出现在研究区西北端,低点出现在东南端,整体分布有多层次落差。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原生地的最高和最低分布区域逐渐消失,空间分布层次落差范围逐渐缩小,但仍然保留着原生土壤西北端高、东南端低的固有分布特征。调查统计枸杞种植期间每年有约250 g/hm2土壤砷净输入,然而其实际测定的平均值并没有增加,说明存在其他路径的输出如砷的向下迁移。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柴达木盆地 空间和时间变异 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较高盐离子浓度溶液对16个青稞品种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发芽率及生根率,从中筛选出对盐分胁迫敏感与不敏感的品种各1份。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a Cl溶液胁迫对这2个青稞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种子萌发率随着盐分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而康青3号的生根率和发芽率均存在着低Na Cl浓度促进而高Na Cl浓度抑制的趋势。总体来看,康青3号的耐盐能力强于土葫芦紫青稞。

关键词: 青稞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梁12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与SSR分子定位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梁12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条锈性强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及遗传规律,利用当前流行的中国条锈菌小种CYR30对抗病品种中梁12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代F1、F2、F3和BC1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梁12对CYR30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Zh12。该基因与位于小麦7AL染色体上的4个SSR位点Xwmc695、Xcfd20、Xbarc121和Xbarc49连锁,其中最近的侧翼位点为Xcfd20和Xbarc121,其遗传距离分别是3.1cM和4.9cM。系谱分析YrZh12基因可能来自抗引655,由于7AL染色体上没有其他抗条锈病基因,YrZh12可能是一个抗条锈病的新基因。

关键词: 中梁12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蚕豆苗期植株形态及叶片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6份不同来源的基因型蚕豆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蚕豆苗期植株形态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指标与蚕豆品种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蚕豆植株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抑制作用明显,并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轻度干旱胁迫下,敏感型蚕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底部叶片干枯,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耐旱和中抗旱型蚕豆品种抑制作用不显著,植株生长良好。重度胁迫下,中抗旱型蚕豆品种胁迫指数小,抗旱系数高,表现出明显的抗旱能力;耐旱型蚕豆品种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也表现出弱抗旱性。3种保护性酶活性整体上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抗旱性强的品种SOD活性明显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轻度胁迫(干旱7 d)时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呈上升的趋势,重度胁迫(干旱14 d)时,3种保护酶活性都呈下降的趋势,其中,SOD、CAT的酶活性下降速度较快且低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POD下降速度较慢,但其活性仍高于对照。总之,SOD、CAT活性在抵御轻度干旱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重度胁迫时POD活性作用更大。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蚕豆 植株形态 保护性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湖沙地麦草方格沙障的蚀积效应与规格选取

地理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青海湖克土沙地6种不同规格麦草方格沙障的全年插钎蚀积监测和风季后凹曲面形态测量,各规格凹曲面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冬春季节西风和西北风的控制。东西向1 m间距的小规格堆积沙埋严重,蚀积强度大于15 g/cm2,且全年处于不断堆积状态;2 m间距的大规格中心偏南部位侵蚀严重,蚀积强度小于10 g/cm2;1.5 m间距的规格蚀积强度适中,容易形成稳定凹曲面,且蚀积年变化较小。综合分析,1.5 m×1.5 m规格的综合防护指数最大为0.64,为高寒沙区最为适宜的规格,其余规格可视地形和风况环境适当采用。

关键词: 不同规格 凹曲面 蚀积效应 综合防护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小麦品种阿勃高分子量麦谷蛋白遗传多样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小麦品种阿勃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广适性,本试验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以青海省不同生态区15份阿勃为材料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阿勃HMW-GS的亚基组合类型有8种,主要为1/7+8/2+12;有11种亚基,各个亚基出现的频率范围6.67%~100%;Glu-B1位点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为0.239;供试材料群体间GS的变化范围为0.35~1.00,平均为0.675,所有阿勃聚为3类,其中13份阿勃材料聚在第Ⅰ类,另2份分别聚在第Ⅱ和第Ⅲ类,说明在青海不同生态区本土种植保留下的阿勃HMW-GS遗传多样性丰富。

关键词: 小麦阿勃 麦谷蛋白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磷细菌的应用效果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自行分离出的5株解磷细菌制成液体菌剂,进行小油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解磷细菌可使小油菜明显增产,其中溶磷菌12-7和解磷菌y9-4增产幅度较大,其次为溶磷菌5-2。作物收获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较大,使用溶磷菌12-7和解磷菌y9-4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较少,比对照变化值少23.4%和34.8%。解磷细菌对土壤pH和全磷含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表明,溶磷菌12-7、5-2和解磷菌y9-4是青海省石灰性土壤中使用效果较好的菌种。

关键词: 解磷细菌 小油菜 产量 土壤磷含量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品种青春39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春39是青海省主栽春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良好的抗性。为了给抗病育种和小麦条锈病的区域治理提供参考信息,在温室常温环境下,对青春39、Taichuang29及其杂交群体接种我国当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调查抗病性并进行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苗期接种鉴定表明青春39对CYR17、CYR32、CYR33、中四-1均表现抗病,且对CYR17和CYR33表现为近免疫;遗传分析表明青春39对CYR17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对CYR33的抗病性由1显1隐两对基因独立控制。因此,建议将青春39作为抗源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ESI-MS/MS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的蚕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鉴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蛋白亚基是蚕豆种子贮藏蛋白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鉴定蚕豆蛋白亚基,对了解蚕豆种子蛋白不同亚基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对蚕豆种子贮藏蛋白6个特异亚基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特异亚基中的64、47、42及38ku分别鉴定出4个蛋白:豌豆球蛋白、豆球蛋白前体、假定糖结合蛋白、LEGB7_VICFA;97ku亚基蛋白为分子伴侣GroEL;96ku亚基蛋白由6个具有不同代谢功能的蛋白组成。

关键词: 蚕豆 蛋白亚基 串联质谱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