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PEG胁迫下西北不同蚕豆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PEG-6000胁迫对8份蚕豆品种的种子萌发、幼苗发根力和抗旱能力进行研究,为蚕豆抗旱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渗透势:-0.09、-0.24、-0.43、-0.66、-0.85、-1.20MPa的PEG-6000溶液(质量分数为5%、10%、15%、20%、25%、3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随着PEG-6000质量分数的增加,蚕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干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的PEG胁迫对部分蚕豆品种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蚕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显著降低,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受到抑制。【结论】15%PEG-6000浓度为合适的模拟干旱胁迫条件,PEG-6000质量分数越大,对蚕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发根力的抑制作用越强。经隶属函数法分析蚕豆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青海13号>尕大豆>临蚕9号>马牙>青蚕15号>临蚕6号>青海12号>青蚕14号。


PEG胁迫及复水对春小麦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重要途径,而干旱胁迫是抑制植物光合作用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之一。为了研究春小麦苗期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本研究选用青海省旱地主栽品种‘阿勃’和水地主栽品种‘青春38’,在人工气候箱里进行PEG-6000胁迫及复水试验,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及时间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5 MPa PEG-6000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DA)略高于正常供水条件下的对照;在-1.0 MPa和-1.5 MPa PEG-6000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对叶绿素含量都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逐渐延长和胁迫强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少,而在恢复正常供水以后,各项值又出现了回升。可见,春小麦品种‘阿勃’在苗期较‘青春38’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较强的耐旱性。
关键词: PEG-6000胁迫 春小麦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相对叶绿素含量


青海湖盐单胞菌Ectoine合成基因簇ectABC的重组共表达
《水生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单胞菌属(Halomonas)通过胞内积聚有机相容溶质(Compatible solutes)来抵抗胞外的高盐渗透压。为了探究相容溶质Ectoine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异源共表达的可能性,以青海湖盐单胞菌Halomonas sp.QHL1为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不同盐梯度下QHL1胞内Ectoine的积聚量,并借助于染色体步移技术(Genome walking)捕获QHL1菌株的Ectoine生物合成基因簇ect ABC,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析ect ABC基因簇的异源重组表达(E.coli BL21)。研究结果表明:胞内Ectoine的积聚量随着培养基中N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积聚量为167.1 mg/g细胞干重(1.0 mol/L Na+),但菌体生长却受到高浓度Na+的强烈抑制作用。QHL1的ect ABC操纵子全长序列为3580 bp,结构基因ect A(579 bp)、ect B(1269 bp)与ect C(390 bp)串联排列。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两个启动子(δ70与δ38因子控制)和若干未知功能的保守模序(Motifs)存在于QHL1的ect操纵子上游。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ect ABC,并在E.coli BL21中异源表达ect ABC基因簇(2438 bp)。SDS-PAGE结果显示Ect A、Ect B和Ect C分别为27.2、52.5和20.8 k D,与预测结果一致,表明ect A、ect B和ect C基因能在E.coli BL21中实现异源共表达,为构建Ectoine合成代谢基因整合的系统代谢工程,并实现低盐发酵控制和过量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盐单胞菌属 Ectoine ect ABC基因簇 结构基因 共表达


共和盆地塔拉滩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组成与土壤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共和盆地塔拉滩草原植被3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是短花针茅+青海固沙草群落、芨芨草群落和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在19个样地95个样方植被群落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3个不同群落结构及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调查样地共出现植物32种,其中,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出现植物11种,芨芨草草地22种,青海固沙草草地21种。群落生物量和盖度表现为芨芨草草地显著大于青海固沙草草地,青海固沙草草地又显著大于川青锦鸡儿灌丛草地,青海固沙草是3类草地的优势种。0 20 cm的土壤粒度组成以细砂粒为主。川青锦鸡儿灌丛群落全N、P、K含量比青海固沙草草地和芨芨草草地的高,表现出明显表聚现象。芨芨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并有弱盐渍化,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达0.26 ms·cm-1。群落植被和土壤系统的适应性为退化草地修复提供依据。


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青海省柴达木地区5个野生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种群的120份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9对选扩引物共得到1 691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678条,多态性变异率为99.23%,种群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1 2,Nei’s基因多样性为0.324 5,Shannon信息指数为0.436 7。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区5个黑果枸杞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部(92%),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8%,遗传分化系数0.08)。黑果枸杞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970 9–0.992 2之间,平均值为0.983 5。种群间的聚类及Mantel检验(γ=0.336 8,p=0.806 4)均表明柴达木地区黑果枸杞种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黑果枸杞个体间的聚类表明同一种群的个体不能完全聚在一起。对同一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诺木洪奥斯勒草场的种源内部的遗传变异更为丰富,这或许可以推断诺木洪可能为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中心产区。


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青海境内以及周边生态类似地区内的分布资源。根据近10多年来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的工作基础,分析了本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认为本地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较好的基础工作积累,研究团队和力量得以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断得以强化,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现今飞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以及突破性的种质创新和利用的要求仍然相去甚远,特别表现在对库存资源的精准评价和鉴定方面,难以为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与支持。借助于国家种质复份库的平台优势和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发挥高原特异资源优势,引进和借助外来优异资源进行种质创制、及对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农业种质资源研究,以期为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应作为今后本地资源研究的方向。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质谱联用测定沙棘种子中游离脂肪酸
《分析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利用2-(11-H-苯-a-咔唑)乙基对甲苯磺酸酯(BCETS)作为柱前荧光标记试剂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脂肪酸定量分析方法,并考察了该方法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方法表现出了较好的重现性和加标回收率,检测限在0.42~1.82ng/mL之间。该方法已被成功的用于青藏高原沙棘种子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种子中富含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总脂肪酸的85.01%。不饱和脂肪酸中,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6.01%、30.86%和14.07%。
关键词: 沙棘 脂肪酸 柱前衍生 HPLC-FLD-APCI/MS


树莓果粉对I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免疫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链脲霉素(STZ)诱导的大鼠模型来研究树莓果粉在Ⅰ型糖尿病中降血糖、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的活性。结果发现树莓果粉能增加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降低其血糖,并对糖尿病大鼠受损的胰岛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同时,树莓果粉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CD4、CD8分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 G、Ig A和Ig E的含量。此外,树莓果粉能显著增强糖尿病大鼠胰腺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明显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说明树莓果粉能通过减缓自身免疫反应程度和缓解氧化应激来改善胰岛β细胞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Ⅰ型糖尿病的作用。


高寒沙地人工植被恢复区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
《中国沙漠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寒干旱、半干旱荒漠区。青海省治沙试验站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以封沙育草区、固沙造林区和农田林网区为一体的绿洲防护体系,成为中国高寒沙地土地沙漠化综合整治的典型示范。本文选择典型固沙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乌柳(Salix microstachya),针对不同治理年限的沙丘和丘间地,探讨治理50年后人工植被恢复区地表60cm深度土壤粒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直播柠条能促进沙丘地表60cm土层沉积物的细化,尤以地表5cm更甚。土壤颗粒的变化与植被生长状况及物质来源有关。
关键词: 沙珠玉 地表沉积物 粒度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乌柳(Salix microstachya)


青稞幼苗干旱诱导蛋白的初步分析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液体培养法,以对水分敏感程度不同的两个青稞品种(旱地紫青稞和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PEG模拟干旱条件下青稞幼苗叶片诱导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96h,经SDS-PAGE分析发现,在50k Da左右处有干旱诱导蛋白出现。经过质谱分析检测出这些蛋白分别参与植物的光合系统、糖代谢途径、抗氧化反应、蛋白合成、胁迫应激响应等生理过程。分析发现,对水分胁迫不敏感的旱地紫青稞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可以启动更多蛋白的转录表达,以帮助植物应对环境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