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青海青稞主栽品种(系)对条纹病和云纹病的抗性鉴定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明确青海青稞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对条纹病和云纹病的抗性,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青海主栽的30个青稞品种(系)进行了条纹病和云纹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青稞品种(系)对2种病害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缺乏免疫品种。对条纹病表现高抗的有13个品种(系),占鉴定总数的43.3%,其中主栽品种有3个,即‘门农1号’、‘昆仑13号’、‘巴青1号’。品系17发病率最低。对云纹病表现高抗的有品系1、品系2、品系6、品系17、品系28、RQKQ-3、RQKQ-5、RQKQ-6、RQKQ-7、RQKQ-8、‘门农1号’、‘互青2号’、‘北青6号’和‘昆仑10号’,共14个,其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表现中抗的共有8个,分别为品系5、品系11、RQKQ-1、RQKQ-9、‘巴青1号’、‘北青3号’、‘北青7号’和‘昆仑13号’。

关键词: 青稞品种(系) 条纹病 云纹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特有种黄绿卷毛菇的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2年选择了中国青海、西藏、四川等22个地区,首次对青藏高原的特有真菌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研,包括其地理分布、发生地的气候特征及其发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为纬度范围N 28°93'—37°69'、经度范围E 90°4'—102°1',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黄绿卷毛菇主要发生在夏秋(6—9月份),发生地的平均气温为6.2—15.9℃,平均相对湿度为41%—74%,年降水量为344—574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93.8—2441.4mm,湿润系数为0.42—0.78。

关键词: 黄绿卷毛菇 地理分布 生态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倍体马铃薯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晚疫病抗性QTL初步定位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大西洋'和‘陇薯6号'杂交得到的190个F_1株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四倍体马铃薯的分子遗传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进行了QTL初步定位。结果显示:通过对190个F_1株系进行检测,共发现有7个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QTL位点,分别分布在第5、6、7、10和11连锁群上;各位点的LOD值在2.70~10.32之间,其中主效QTL位点3个(LOD≥3.5),可解释17.37%~65.68%的表型变异。获得紧密连锁的特异标记(S183-210、S148-460)为进一步进行QTL精确定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四倍体马铃薯 SSR 遗传图谱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检测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对江苏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采自南京温室大棚的17份表现矮化,上部叶片上卷、变小、叶缘黄化,下部叶片脉间褪绿、上卷、变厚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中除了感染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外,还有一种长线形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长线形病毒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同时还对发病棚室中采集的烟粉虱进行了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两种病毒在烟粉虱体内都有检测到。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番茄褪绿病毒 复合侵染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托烷类生物碱生物合成机理及其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托烷类生物碱主要包括阿托品、莨菪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和樟柳碱,是主要抗胆碱类药物。解析药用茄科植物托烷类生物碱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研发高产托烷类生物碱的植物生物反应器一直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托烷类生物碱在不同茄科植物中的合成部位、分子调控和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发高产托烷类生物碱的发根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托烷类生物碱 分子调控 发根 生物反应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细链格孢菌HZ-1对阔叶杂草的致病性及对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生防潜力菌株HZ-1进行分类学鉴定,通过菌株发酵液致病性测定,评价该菌株对5种阔叶杂草的除草活性,采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青海省主栽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HZ-1为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菌株发酵液对猪秧秧(Galium aparine)、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Willd.)Kitam]、藜(Chenopodium album)、冬葵(Malva crispa)、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尤其对猪秧秧、藜致病效果最为突出。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该菌株除对春油菜有轻微影响外,对春小麦、蚕豆、豌豆和青稞4种作物相对安全。综上,HZ-1可作为防除猪殃殃、藜等阔叶杂草生物除草剂的候选菌株。

关键词: 极细链格孢菌 阔叶杂草 致病性 作物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根瘤菌接种效应研究

微生物学杂志 2016 CSCD

摘要:为发掘和利用青海冷凉地区蚕豆优良的根瘤菌种质资源,确定根瘤菌的接种效应。将分离、纯化、分子鉴定的16株蚕豆根瘤菌通过盆栽回接试验的方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6株根瘤菌,它们与青海13号蚕豆共生匹配效果较好,共生固氮能力强,促进蚕豆生长效果明显。

关键词: 蚕豆根瘤菌 接种 固氮

白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渗入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青油14号"(AACC,2n=38)为母本、白菜型油菜"青海大黄油菜"(AA,2n=20)为父本杂交,经连续自交三代获得F_4代44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单株为供试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物质渗入分析,结果显示:从油菜A基因组特异引物组合中筛选出55对特异性引物,新型甘蓝型油菜中大黄油菜遗传物质平均渗入率23.0%。青海大黄油菜的A组染色体A1-A10遗传物质在新型甘蓝型油菜渗入率在12.2%~32.5%之间不等,平均22.5%。选取42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对其花粉育性进行检测,除203-1、203-2两个单株花粉败育外,其余40个单株花粉可染率介于27.4%~96.4%之间。新型甘蓝型油菜单株之间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叶型、株高、花期等可大致分为偏白菜型、偏甘蓝型油菜型,分别占43.2%和56.8%。通过甘白杂交,对新资源进行亲代遗传物质渗入以及花粉育性等相关研究,为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大黄油菜 新型甘蓝型油菜 遗传物质渗入 花粉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突变体赤霉素代谢关键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马铃薯株高突变与赤霉素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关系,以马铃薯株高突变株系4P2-9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中的相对定量RT-PCR建立双标准曲线,以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对高原4号及其株高突变材料4P2-9中的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4P2-9的株高及节间数显著低于对照材料(P<0.05),节间长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赤霉素代谢的关键酶基因KS、KO和GID1表达量显著下调,分别为对照材料的0.725倍、0.657倍和0.890倍;GA20ox1和GA2ox1基因的表达量表现为上调,分别为对照材料的1.557倍和1.425倍。结果表明,赤霉素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改变是造成4P2-9材料株高变化的原因之一,而GA20ox1和GA2ox1基因的表达量的上调是促使株高降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马铃薯 株高突变 赤霉素 基因表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马铃薯茎段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青海省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无菌苗为材料,利用1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运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干旱胁迫后的马铃薯茎段蛋白进行差异蛋白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无菌苗在1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其茎段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共有139个蛋白点得到匹配,检测出12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108个表达量表现为显著上调,12个显著下调,得到7个新增蛋白。这表明,在干旱胁迫环境条件下,马铃薯为了响应水分亏缺可能通过调控相应的代谢路径和水平以提高自身对胁迫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词: 马铃薯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