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李明远断病手迹(四十二) 病害鉴定也需要智能装备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4

摘要:根据"柯赫法则",一般进行病害的鉴定,需要回接。即将得到的病原菌再接种到原寄主上,看看是否能够得到相同的症状。如果可以,才能说明你得到的是你要鉴定的病原菌。而在回接时,最好能得到病菌的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等。但是,要让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给它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才可以实现。2013年"十一"长假期间,我们在某真菌孢子的孢子诱发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即使用加光照的方法,可以诱发到较多的病菌孢子。诱发孢子的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土栽培管理技术精讲系列(二) 茄子无土栽培精细化管理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4

摘要: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于5月26日在北京丰台举行,会议期间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的品种展示基地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种业界研发出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各类新品种。为了提升本届种子大会的科技品位,充分展示出各类品种的优良特性和最佳效果,作为茄子新品种展示窗口的连栋温室进行了无土栽培的设施改造,按照茄子生长发育进程进行了精细的栽培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洲滴灌肥工程建设及其应用

农民科技培训 2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滴灌施肥工程建设及其应用

农民科技培训 2014

摘要:在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我国沼气工程发展迅速,沼气作为新能源为我国农村地区能源供应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作为沼气工程的副产物沼渣、沼液,其产生量大、养分含量高,是理论上的良好有机肥源,但在实践中未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有的地方因沼渣、沼液随意排放甚至成了新的污染源。沼渣、沼液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涉及到的机制、技术原因很多,其中沼渣沼液不分、状态粘稠、施用不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蟠桃新品种-瑞蟠24号

中国果业信息 2014

摘要:"瑞蟠24号"是从"瑞蟠10号"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晚熟蟠桃新品种.2013年12月通过北京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26 g,大果重达406 g.果实纵径4.69 cm,横径8.41 cm,侧径9.09 cm.果顶凹入缝合线中.果皮底色为黄白色,果面3/4以上着玫瑰红色晕,茸毛中等.果皮

关键词: 果皮底色 林木品种审定 玫瑰红色 果实纵径 平均单果重 硬溶质 横径 果肉黄白色 黏核 凹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榆树脐腹小蠹的识别与防治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描述了榆树上重要蛀干害虫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的鉴别特征,附有识别特征图,并依据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脐腹小蠹 形态特征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苯肼酯与毒死蜱对二斑叶螨联合毒力

农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控制二斑叶螨的药剂,延缓对联苯肼酯抗性的产生。[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研究了联苯肼酯与毒死蜱对二斑叶螨的联合毒力。[结果]联苯肼酯的毒力明显高于毒死蜱,24、48、72 h的LC50值分别为10.927 7、5.154 3、3.389 4 mg/L,毒死蜱LC50值分别为433.295 3、206.798 5、69.094 4 mg/L。两药剂混用时,在1∶1~1∶80混配范围内具有增效作用,以1∶1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随着毒死蜱用药量的提高,共毒系数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联苯肼酯与毒死蜱混用对二斑叶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二斑叶螨 联苯肼酯 毒死蜱 混配 共毒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西瓜甜瓜及其砧木育种工作综述

中国瓜菜 2014

摘要:1北京地区西瓜甜瓜育种现状北京市拥有众多农业科研单位,多年从事西瓜甜瓜的育种工作,西瓜甜瓜资源丰富,育种技术先进(目前已由常规育种逐步转向分子辅助育种),拥有众多的自主产权的品种。同时北京市民消费力强,对产品品质要求较高;瓜农也十分重视西瓜甜瓜新品种的加速使用,从而推动了西瓜甜瓜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根据北京种业信息网显示,2009年至今共有3家单位9个甜瓜品种通过鉴定,其中厚皮甜瓜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甲戊灵在两种土壤及马铃薯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二甲戊灵在土壤与马铃薯植株中的残留降解动态与残留水平。试验样品中的二甲戊灵用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GCMS法,选择离子模式监测(SIM)定量测定。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块茎、植株和土壤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5%~89.8%、91.5%~101%和78.7%~88.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8.5%、6.2%~8.2%和5.2%~7.8%。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马铃薯植株与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安徽(潮土)和北京(褐土)两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0和30.1d,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5和10.6d。收获后,马铃薯块茎中二甲戊灵的残留量小于0.01mg·kg~(-1),低于欧盟规定的二甲戊灵在马铃薯中最大允许残留限量0.05mg·kg~(-1)。研究结果为了解二甲戊灵在环境中的残留水平及食物链迁移转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二甲戊灵 降解动态 残留 马铃薯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机械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追溯系统作为控制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首先辨析了可追溯性和追溯系统概念;在此基础上从追溯编码与产品标识技术、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快速采集技术、质量安全智能决策与预警技术和溯源数据交换与查询技术四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物联网的技术特点构建了"一核、双轴、三链"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技术体系框架;最后分析了实施追溯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追溯 农产品 食品 质量安全 技术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