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钙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对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桂热82"号芒果为试材,在贮藏前进行浸钙处理和壳聚糖涂膜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钙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在一定程度均能提高芒果果实耐贮性与品质,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的涂膜处理。1%CaCl2+1%壳聚糖涂膜和3%CaCl2+1%壳聚糖涂膜在贮藏期间均品质维持良好且稳定,能有效地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的升高、可滴定酸的降低、果肉颜色的褐变、果肉硬度的下降、VC含量的下降、果皮转黄指数的上升,其腐烂与失重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其中1%CaCl2+1%壳聚糖涂膜处理贮藏品质更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世界第4大粮食作物和近5亿发展中国家人口的主要粮食,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但由于香蕉品种的高度不育性和多倍性,制约了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生产实践中所需抗病虫害新品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的体细胞杂交育种有望克服这些障碍。原生质体培养技术是细胞融合所必需的基础技术之一,自1984年首次进行香蕉原生质体分离研究以来,有关香蕉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陆续开展,相继有超过10个品种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且开始了体细胞杂交研究的探索。作者就香蕉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茶叶饮用的4个阶段及其特点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利用茶叶的特点为主线,以历史资料考证的结果为依据,把人类利用茶叶的过程大致划分为"吃茶"、"喝茶"、"饮(品)茶"和"艺茶"4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饮用特点及饮用程式作了简要地阐述;指出人类最初利用茶叶的目的和方式是"食用"而不是"药用";同时对4个阶段的茶叶饮用的历史沿革、冲泡鉴赏技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而赋有新意的评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在广西藤县的应用效果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的水稻生长稳健,实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 570.9 kg,比习惯施肥增产5.89%,增收节支合计为1 258.45元,说明施用控释肥具有较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同时,施用控释肥分别减少氮、磷养分用量32.43%和53.56%,说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肥效果,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施肥新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年度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世界蚕桑业概况,并从规模布局、产品贸易及价格、产业化模式、科技水平等方面对广东蚕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广东蚕桑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羽肉鸡饲料配制技术要点
《中国家禽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家禽育种学的快速发展,我国黄羽肉鸡的品种/品系特点、生长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专题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家禽营养研究者对不同品种/品系黄羽肉鸡饲料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饲料原料的选择、饲料加工配制技术进行阐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阿维菌素EC对荔枝尺蠖幼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农药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尺蠖是近几年来危害荔枝的重要害虫,其中绿额翠尺蠖是发生最严重的一种,目前已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但1.8%阿维菌素EC对其幼虫的毒力仍然很高,其LC95值为9.68mga.i./L。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EC对绿额翠尺蠖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9、18mga.i./L剂量处理7d后,2年的防效都达到97.45%以上,明显高于4.5%高效氯氰菊酯EC30mga.i./L的防效;大田应用示范结果与小区试验的结果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法分析荔枝果肉脂肪酸组成
《食品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氯仿甲醇(CM)法提取荔枝果肉中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16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油酸(44.405%),其次为棕榈酸(25.144%),再次为亚油酸(18.905%);其中直链饱和脂肪酸(SFA)为28.44%,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52.4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19.11%。
关键词: 荔枝果肉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变化与豇豆抗枯萎病的关系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豇豆抗病品种丰产二号和感病品种之豇28-2为试材,对接种枯萎病菌后2、4、6、8、10d幼苗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chitinase)、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未接种枯萎病菌的抗、感品种酶活性与MDA含量均无明显差异.2)接种后,抗、感品种酶活性与MDA含量都呈升高趋势,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PPO、CAT活性与MDA含量始终高于感病品种.3)接种后,抗病品种PPO、POD、CAT、几丁质酶活性升高比感病品种早,可能是它们可以较早启动抗病性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