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市不同污染区主要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能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北京不同地区(景山公园、奥林匹克公园、水关长城景区、松山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元素(Cu、Cr、Pb、Zn)污染程度和植物叶片富集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在不同污染条件下对重金属富集较强的乔木树种。结果表明:从市区→郊区→远郊的自然保护区均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景山公园(中度污染,PN=2.88)、松山自然保护区(轻度污染,PN=1.55)、奥林匹克公园(轻度污染,PN=1.54)、水关长城(轻度污染,PN=1.44)。4个采样点柳树叶片对Cu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17、0.42、0.52、0.51,均大于其他树种;国槐、侧柏和雪松对Cr的富集能力较强,其中景山公园侧柏为0.11,是各地区各树种最高值;国槐、侧柏、银杏和油松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除银杏外其他树种对Zn的富集能力均较强,富集系数为0.14~0.76。国槐、柳树、银杏、侧柏、油松、雪松和白皮松叶片对重金属综合富集系数与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呈明显的二次多项式关系,R值分别为0.944 4、0.895 9、0.944 4、0.903 1、0.999 3、0.996 3和0.919 2(p<0.01),表现为叶片对重金属的综合富集能力随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升高而减弱;中度土壤污染下,各树种综合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国槐、柳树、侧柏、雪松、白皮松、银杏、油松;轻度污染下各树种综合富集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柳树、国槐、白皮松、油松、雪松、侧柏、银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植株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积累速度和时间的动态分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Logistic方程及导出的速度方程,探讨夏玉米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速度与时间的数量关系,以期为动态过程分析提供一些新的资料。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植株干物质与养分积累速度的动态变化呈现不对称"钟形"曲线,根据曲线走向可将其划分为低速期(I)、快速期(II)和降速期(III)。三期时长各占夏玉米全生育期的1/3,但不同处理各期时长不同步。夏玉米出苗后30天左右内(I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速度很低,与其后的II、III期相比,速度相差一个数量级;其后的II期速度最高,III期积累速度逐步下降,平均速度低于II期。植株干物质与养分的分期积累量取决于分期时长与速度两个参数。
关键词: 夏玉米 干物质积累 养分积累量 Logistic方程 速度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CR和PLS的蔗糖浓度透反射测量方法研究
《激光与红外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研究短波近红外光谱(780~1100nm)无损检测蔗糖溶液的可行性,并通过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了蔗糖溶液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5点)和多元散射校正(MSC)进行预处理,并且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PCR定量分析的结果:主成分数PC=7,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0.957335,交互验证的校正标准偏差RMSECV=0.015859;PLS定量分析结果:主成分数PC=4,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0.975789,交互验证的校正标准偏差RMSECV=0.012251。分别用PCR和PLS的校正模型对预测集样本进行预测,两种模型的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为0.0127,0.0118。二者均对高浓度蔗糖溶液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而且在PLS模型下,77%以上的样本相对误差在10%以下,较PCR模型的高。综合结果,PLS所建立的模型简单,而且精度很高,所以,基于短波近红外光谱的蔗糖浓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不同栽培种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分属5个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成熟果实的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8个品种果实的总酸含量差别很大,其范围是1.28~23.47mg·g-1 FW;5个栽培种中,西洋梨的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秋子梨、白梨和砂梨,最低的为新疆梨。梨果实中主要组分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73~23.16 mg·g-1 FW和0.02~15.29 mg·g-1 FW,分别占总酸的55.91%和37.08%;大部分西洋梨品种,柠檬酸含量高于苹果酸含量,是以柠檬酸优势型为主的梨栽培种。基于有机酸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揭示白梨与秋子梨、砂梨存在较近的关系,以及西洋梨与秋子梨高酸的共同特征,同时也表明西洋梨与其他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远。
真菌sRNAs通过劫持宿主RNA干扰途径抑制植物免疫力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霉病菌是一类真菌病原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蔬菜和水果,每年能够引起世界范围性的经济损失达100~1 000亿美元。灰霉病菌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模式病原菌用于研究病原真菌的致病性。许多植物和动物病原菌是传送效应因子到宿主细胞去抑制宿主免疫力来侵染宿主的,目前报道的所有病原菌效应因子均属于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血症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DHOV-HB株)感染鸭后的病毒血症,为深入了解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发病机理、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4只250日龄北京鸭芯片标记后分别经口感染100倍稀释的DHOV-HB株(3×104ELD50),并设空白对照组15只,同等条件下分别在隔离器内饲养,逐日观察10日,各组每日经翅静脉采集10只鸭血液(尽可能采集同一只鸭血液),用于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将攻毒后1—10 d的血清样本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每份血清以0.1 m L/胚的剂量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后置于37℃条件下继续孵化,每日定时照胚2次,及时收获并统计24—168 h之内死亡的鸡胚,死亡鸡胚胚体经剪碎,研磨,离心后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病毒核酸,有1枚及1枚以上死亡鸡胚,且DHOV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将该鸭判为病毒分离阳性。同时采用中和试验测定攻毒后4—10 d的血清抗体,每个血清稀释度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途径及特异性死亡的判定方法同上。判定标准如下:血清原液保护80%(4/5)以上的鸡胚判为抗体阳性,保护20%—60%(1/5—3/5)的鸡胚判为抗体可疑,不保护鸡胚(0/5)判为抗体阴性。【结果】试验鸭感染DHOV后的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感染后1—3 d,病毒血症出现并达到高峰,病毒分离均100%(10/10)阳性;4—6 d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0%(9/10)、70%(7/10)和30%(3/10)阳性;7—10日血清中不再存在病毒,均为阴性(0/10)。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攻毒后4 d,血清中病毒分离率下降的同时血清中即可能存在较低滴度的抗体,鸡胚死亡时间延后,此时抗体100%(10/10)阴性;攻毒后6 d的血清抗体80%(8/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7 d 70%(7/10)阳性,10%(1/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9 d 90%(9/10)阳性,10%(1/10)可疑;攻毒后10 d 100%(10/10)阳性。空白对照组血清病毒分离(1—10 d)和抗体检测(4—10 d)均为阴性。【结论】(1)DHOV口服感染成年鸭后,1—3 d日血清病毒分离率最高,感染后4 d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感染后7 d血清病毒分离阴性。感染后7 d抗体70%(7/10)阳性,感染后10 d 100%(10/10)阳性;(2)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明远断病手迹(五十) 万寿菊黑斑病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4
摘要:近三年我有机会关注起万寿菊的病虫害来。其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万寿菊黑斑病(Alternaria tagetica)的发生与防治上。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少新的知识。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对这个病害已经了解。说起来很惭愧,到此前我还没有搞清楚该病是怎么流行起来的。说起流行,大家都知道需要三个基本的条件: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