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功能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FMDV VP1蛋白,以O型FMDV重组质粒PMD18T-VP1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O型FMDVVP1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ET-VP1,经PCR和测序鉴定后,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诱导的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分子量约为45 ku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条带,且能被口蹄疫阳性血清识别,表达产物通过包涵体纯化后用透析法复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所复性的蛋白具有较高的活性。结果表明,FMDV V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为开发诊断制剂和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Igλ轻链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COS7细胞膜上的定位表达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鸡B细胞膜免疫球蛋白(mIg)的功能,深入了解鸡免疫系统抗体基因的特点,从鸡法氏囊B细胞cDNA中扩增出Igλ轻链基因,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该基因cDNA全长873bp,编码含226个氨基酸的Igλ轻链,N-端21个氨基酸构成轻链信号肽,随后是2个Ig样结构域。运用融合PCR的方法将该基因与牛IgG Fc受体γRⅡ跨膜区序列嵌合形成重组跨膜分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λR2T,转染COS7细胞,荧光抗体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到重组鸡Igλ轻链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所扩增的鸡Igλ轻链基因以及构建表达于细胞膜上的重组鸡Igλ轻链跨膜分子,为研究鸡免疫系统中的抗体轻链基因,探索Igλ轻链和B细胞膜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 鸡Igλ轻链 重组跨膜分子 COS7细胞 膜定位表达 牛IgGFc受体γR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白粉病抗病新基因PmHNK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周98165对河南省当前流行白粉菌生理小种具有较好的抗性,并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明确其抗白粉病基因及遗传特性,筛选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和理论支撑。【方法】将周98165与中国春杂交、自交、测交,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鉴定,用小麦白粉病菌08B1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SR、EST-SSR技术对双亲及抗感池进行筛选和电泳分析,并结合中国春缺四体材料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周98165对3个白粉菌高毒力小种抗性良好,其抗病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将该基因暂命名为PmHNK。筛选了与PmHNK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在遗传图谱上的顺序为Xbarc77、Xgwm547、Xwmc326、Xgwm299、PmHNK、Xgwm108,Xgwm299和Xgwm108分别为PmHNK两侧距离最近的标记,图距分别为4.2cM、5.6cM,最远标记Xbarc77与PmHNK图距为10.6cM,并将PmHNK定位于3BL。【结论】抗病鉴定、遗传分析结合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PmHNK是一个白粉病抗病新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gNO_3在小麦幼胚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幼胚体细胞再生频率,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豫麦49号、豫麦18号和兰考906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AgNO3对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培养特性和草酸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不同AgNO3浓度间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绿点率和草酸盐氧化酶活性差异均达到0.01显著水平,基因型间以豫麦18最高、兰考906最低;不同AgNO3浓度间以MS培养基上附加2.5~5.0 mg/L处理较高。不同浓度Ag-NO3条件下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草酸盐氧化酶活性相关系数为0.920,达0.01显著水平。可见,在小麦幼胚组织培养过程中可以加入Ag+提高再生频率。
关键词: 小麦 银离子 胚性愈伤组织 培养特性 草酸盐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5%~87.05%,收获期为72.15%~73.18%;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8~3.5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0.42%~83.1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4.10%~87.61%,收获期为72.35%~74.34%;与空白对照相比小区产量增加了36.38%~38.06%。而且拌种对种子无害,各药剂拌种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0%以上,与不拌种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瘟病毒C株E~(rns)/E2嵌合基因表达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抗猪瘟病毒(CSFV)C株Erns/E2嵌合基因表达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探讨Erns/E2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在大肠杆菌RosettaTM2(DE3)中表达了猪瘟病毒(CSFV)C株Erns、E2蛋白主要抗原域的嵌合基因CSFVErns/E2蛋白;以纯化复性后的CSFVErns/E2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SFVErns/E2 mAb;利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Dotblot方法鉴定mAb生物学特性。结果:获得了1株稳定分泌抗CSFVErns/E2融合蛋白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C8株,该株mAb的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6400,小鼠腹水效价1∶2×105。其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1。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株mAb不与猪瘟C株细胞毒、pET-32a标签蛋白反应,仅与融合表达的CSFVErns/E2蛋白存在特异性反应。Dot blot结果表明其识别的抗原表位为E2蛋白的RSGL-CPFDTSPV氨基酸序列。结论:获得了一株能特异识别E2蛋白抗原表位的mAb,为进一步研究CSFV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SFV Erns/E2 嵌合基因 融合蛋白 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双油8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双油8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选育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41.0kg/hm2,比对照豫油2号增产20.67%。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双油8号平均产量2704.8kg/hm2,比对照杂交种豫油2号增产7.06%。双油8号种子芥酸含量0.05%,商品籽硫甙含量20.96μmol/g饼,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46.35%,属高含油量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是双油8号夺取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双油8号具有高含油量、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