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添加外源酶类对腌制罗非鱼品质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添加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脂肪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腌制品质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添加酶制剂对腌制罗非鱼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感官分析的影响,并比较新鲜罗非鱼、食盐腌制组、低盐加酶腌制组中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75 mg·g~(–1),比对照组高19.05%,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5.65%、23.78%和40.57%,感官评分为89,比对照组高10.56%;中性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81 mg·g~(–1),比对照组高28.57%,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4.24%、24.82%和40.94%,感官评分为88.5,比对照组高10.63%;脂肪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鱼肉的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67 mg·g~(–1),比对照组高4.69%,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3.97%、22.20%和43.85%,感官评分88.5,比对照组高11.32%。按照3种外源酶最适浓度混合腌制,实验证明能增加风味物质的生成(尤其是醇类、酮类),有效提高腌制效率,改善腌制罗非鱼的风味。

关键词: 罗非鱼 外源酶类 腌制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半岛南北岸砂质海滩剖面时空变化过程分析

海洋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东半岛南北岸(烟台和日照)两个砂质海岸实测地形剖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提取海滩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夏、冬两季剖面监测数据中的前4个模态的空间特征函数和时间特征函数,分析烟台和日照两个岸段砂质海滩剖面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这两段海岸的地貌和沉积特征差异进行对比,探讨了山东半岛南北岸段砂质海岸动力环境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特征函数是海滩剖面变化的最主要模式,两个岸段剖面的第一特征函数都以低潮线剖面的最大波动为主要特征,与波浪、潮汐共同影响有关;第二特征函数则是以高潮带至上冲流作用上限之间的剖面波动为主要特征,主要受风浪季节性周期变化控制;第三、四特征函数推测与偶然因素有关。

关键词: 海滩剖面 时空变化 经验正交函数 海滩地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泥蚶G2代快速生长家系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

水生生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G2代家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家系的表型生长数据,关联分析筛选可用于育种的候选标记。遗传结构分析表明,18对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其中家系F19、F21、F22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是2.500、2.722和2.722;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46、0.510和0.62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94、0.433和0.46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是0.346、0.379和0.403。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有3个位点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质量显著相关,其中F19家系的Teg-30的BB基因型与壳高、总质量显著相关,F21家系的Teg-03的BB基因型和Teg-20的BC基因型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质量均显著相关,筛选出的与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为开展泥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信息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泥蚶 生长性状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VA-PVP共混填料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8

摘要:针对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处理工艺中常规生物过滤工艺使用聚乙烯填料对氨氮去除效率低、硝酸盐氮累积严重的问题,研发制作一种PVA-PVP共混填料。当填料比重为0.4051g/cm3时,所含成分中聚乙烯含量为90%~91%,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含量分别为3%~4%和2%~3%。将该填料与生物移动床技术相结合,并集成在俄罗斯鲟鱼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中,比较了高、中、低3种溶解氧条件下填料在挂膜期和成熟期对三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使用PVA-PVP共混填料的实验组生物滤器对三态氮的平均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水溶解氧浓度对滤器水净化效果的影响显著,低溶解氧条件下滤器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5.76(±9.26)%和22.28(±9.25)%,高溶解氧条件下滤器对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达11.52(±14.23)%。可见,PVAPVP生物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对氨氮和硝酸盐氮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以此作为传统聚乙烯生物填料的升级能够进一步提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产业升级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生物过滤 生物填料 循环水养殖 氨氮 生物滤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海洋微藻活体染色的方法评价

海洋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一种快速简单用以确定海洋微藻细胞活性的技术,针对船舶压载水中常见的3个门类中11种10~50μm单细胞微藻用中性红(NR)、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荧光素二乙酸酯(FDA)三种染料进行染色,通过光镜和荧光显微镜对染色结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R(中性红)是检测本实验中全部海洋微藻藻株细胞活性的最佳染料,染色最佳浓度为1/10 000,染色时间为30min;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和双荧光染色对海洋微藻藻株活细胞着色时间短,染色效果明显,但其应用具有局限性,适用于检测本实验中甲藻门(塔玛亚历山大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利玛原甲藻、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和绿藻门(青岛大扁藻和杜氏盐藻)的活性,染色最佳浓度为5μmol/L FDA+2.5μmol/L CMFDA,染色时间为10min,但不适用于检测硅藻门的细胞活性。因此,中性红更适合检测船舶压载水中微藻活细胞,根据光镜下微藻细胞着色情况而判断细胞活性。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活体着色 中性红 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 荧光素二乙酸酯 船舶压载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全新世东亚季风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来自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证据

海洋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MZ05孔浅钻岩芯进行粒度、常微量元素、AMS~(14)C测年分析,获得2.90-1.80ka B.P.期间粒度和常微量元素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综合分析MZ05孔地球化学元素比值(CIA,Rb/Sr)曲线发现沉积物源区的化学风化强度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2.90-2.70ka B.P.的增强期,2.64-2.35ka B.P.的减弱期和2.35-1.80ka B.P.的较弱期,反映该段时间内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MZ05孔的沉积物敏感粒级(1.2~22.1μm)平均粒径指示晚全新世东亚冬季风波动频繁,呈现出3个各具特点的阶段:2.90-2.65ka B.P.属于中等频率波动的冬季风强盛期;2.64ka B.P.左右东亚冬季风由强转弱,2.60-2.35ka B.P.冬季风先减弱后增强;2.35-1.82ka B.P.为相对稳定的冬季风弱期。东亚冬季风的演化趋势在其他气候记录中也发现相应的降温证据,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响应。研究同时发现晚全新世研究区东亚冬、夏季风在百年尺度上呈现反相位关系。

关键词: 敏感粒级 化学风化 高分辨率 东亚季风 泥质区 东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处理对海洋黏土矿物XRD测试结果的影响

海洋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沉积物为环境和古气候再造提供良好的地质示踪记录,其中海洋黏土矿物被作为有效指标广泛应用。黏土矿物的预处理方法对其相对组成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寻找适合不同海域环境简便而有效的预处理方法是黏土矿物研究中很有意义的工作。从渤海中部和印度洋海盆选取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别代表浅海和深海沉积物,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其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适合特定区域黏土矿物的预处理方法。结果显示,预处理中使用的双氧水、盐酸、醋酸和连二亚硫酸钠-重碳酸钠-柠檬酸钠(DCB)等都对样品黏土矿物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若碳酸盐衍射峰不掩盖黏土矿物的信息表达,可不用盐酸或者醋酸去除碳酸盐;DCB方法去除氧化铁时所加试剂会与黏土矿物层间离子发生交换导致数据失真,因此建议一般不使用;去除有机质能促使黏土矿物更好的分散,且质量分数为10%的H_2O_2为最佳。

关键词: 黏土矿物 有机质 碳酸盐 氧化铁 X射线衍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型中层拖网结构试验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

摘要:针对具有绳索拖网和网目结构相结合特点的中层拖网,基于L_9(3~4)正交表,设计了网身长度(变化网身第一节目数)、网袖配纲长度、侧片宽度3种因素各3种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利用方差分析对3种试验因素变化对网具阻力、网口高度、能耗系数影响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此种网头的最优结构型式。结果表明:网身长度增加,网具的阻力上升,网身第一节采用2目是试验的最佳水平。网袖部分配纲长度是3种试验因素中唯一对网口高度有显著影响、并对能耗系数的影响接近显著。网袖部分配纲长度每档比相邻靠近中纲位置加长5%~10%,可明显比等长配纲降低能耗系数。从试验时对网口形状观察,在试验的浮、沉力配置下,网口形状为椭圆形,侧片与背、腹片宽度相等的网头结构,在高拖速时明显冗余。低拖速(4 kn)时,侧网与上、下片的宽度比7∶8为佳,在高拖速(5 kn)时,则3∶4为试验的最佳水平。

关键词: 大型中层拖网 正交试验方法 结构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季铵盐药物研究进展

中国海洋药物 2018 CSCD

摘要:迄今上市的药物中,含有季铵盐结构的有多种,主要集中在头孢类抗生素及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药物中。相比非季铵盐药物,季铵盐药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选择性地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并能与靶标中心氨基酸形成离子-离子、离子-偶极以及π-阳离子相互作用,提高了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力和选择性。本文在总结早期季铵盐药物的用药优势基础上,讨论近年来上市的季铵盐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季铵盐药物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前药 头孢类抗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孤立波悬浮海底沉积物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孤立波是存在于层结海洋内部的非线性、大振幅波动,其强劲的垂向和水平运动以及破碎导致的涡旋和湍流作用,对海洋环境、海底沉积物和海洋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围绕内孤立波作用下沉积物再悬浮的发生过程,对前人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从内孤立波向岸传播的破碎机制、悬浮沉积物模式以及引起的海床动力响应进行评述,并分析内孤立波悬浮沉积物判定理论和对海底的作用,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该工作对于系统深入认识内孤立波引起的海底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过程,以及对海底底形的改造能力具有重要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内孤立波对海洋生态环境动力过程及深海沉积过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内孤立波 破碎机制 沉积物 动力响应 再悬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