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天津地区云龙石斑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 2018

摘要:天津作为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水产养殖大市,拥有良好的开口饵料和丰富的卤水资源,在市场方面名贵海水鱼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作为新晋杂交的新品种,云龙石斑鱼目前在天津地区还没有养殖,并且养殖中病害发生较少、生长快,可以调动养殖积极性,养殖适温性广,易于示范与推广。本文通过对该品种在天津地区的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了解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本项目于2016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分别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采样,并监测了常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春、夏和秋季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大类36种,其中桡足类14种;浮游幼虫12类;腔肠类6种;糠虾类3种和毛颚类1种。春季、夏季和秋季优势种变化明显,其中春季优势种为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半球美螅水母(Clytia hemisphaerica)、中华哲水蚤(Clalnus sinicus)和长尾类幼虫(Macruran larva);夏季优势种有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和短尾类溞状幼虫(Brachyura zoea larva);秋季仅为中华哲水蚤(Clalnus sinicus)占主要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多样性以及均匀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天津海域人工鱼礁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CCA结果表明,盐度和水温是影响天津海域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环境因子 人工鱼礁 典型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壳聚糖、VC及VB2这四种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56.67±10.75) g,初始体长为(15.86±1.23) cm雄性黄颡鱼共1 050尾,随机分养于21个养殖箱中,每箱50尾。试验共分7组,分别为对照组(T1)、姜黄素组(T2)、壳聚糖组(T3)、VC+VB2组(T4)、低剂量配伍组(T5)、中剂量配伍组(T6)、高剂量配伍组(T7),养殖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四种添加剂及其不同比例的配伍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增重率、特定增长率、蛋白质效率及存活率,其中T6组效果最好,T7组次之;各试验组肠道脂肪酶活力均不同程度高于T1组,其中T6组酶活力最高(P<0.05);肠道蛋白酶活力最高值出现在T6组(P<0.05);前肠和后肠淀粉酶活力最高值均出现在T6组,活力分别是对照组的4.58倍和5.02倍(P<0.05),T7组中肠淀粉酶活力最高(P<0.05),T6组活力次之(P<0.05);四种添加剂及其配伍对不同组织抗氧化酶的活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T6组组织中SOD、CAT、GSH和GSH-Px活力最高,且MDA含量下降也最为明显。综合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三个方面,最适水平为T6组,即饲料中添加姜黄素150 mg/kg、壳聚糖4 500 mg/kg、VC 709 mg/kg(总量1 409 mg/kg)、VB2 40 mg/kg(总量72 mg/kg)。

关键词: 黄颡鱼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力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盐碱水渔业利用现状与对策建议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

摘要:开发利用盐碱水资源进行渔业生产,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有效拓展。该举措不仅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通过历史资料调阅、走访调研分析,初步掌握了天津市盐碱水渔业生产的概况,摸清了适宜天津市盐碱水渔业的主养品种、养殖技术方法和养殖模式,通过对现阶段盐碱水渔业利用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制定发展政策提出了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同时为广大的一线渔业生产者推荐适合推广的品种、模式、经验。

关键词: 天津 盐碱水 渔业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

摘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章从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整治、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创新3个方面总结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析存在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和海洋基础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树立陆海统筹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强化生态用海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生物资源养护;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充实海洋科研机构,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对接海洋产业需求,促进人才和团队建设;重视海洋宣教工作,提高公众海洋意识。

关键词: 海洋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保护 海洋产业结构 海洋科技研发 陆海统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虫在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生态毒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轮虫是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因具有生活周期短、对毒物的敏感性高、有两性生殖方式、易培养和实用性强等优势特征,已被用作生态毒理学实验中重要的模式生物,颇有研究前景。本文简介了轮虫作为受试生物的特点及其生活史,并从实验方法、污染物种类、测试指标等角度对近几十年来轮虫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现状、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作了概述,主要包括轮虫在常规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以及对其行为的影响效应;综述了几类典型环境污染物,例如重金属、UV辐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化合物的胁迫对轮虫的毒性效应,特别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热点及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应用轮虫生态毒理学进行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轮虫 生态毒理学 毒性效应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途运输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清酶活力及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经济动物学报 2018

摘要:研究分析了运输胁迫后0,6,12,24,48,96,168 h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清酶及葡萄糖含量的变化。选取平均体质量为(205.5±34.76)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240尾为试验对象,进行30 min的短途运输胁迫后,测定珍珠龙胆石斑鱼部分血清指标。结果表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在6 h达到最低值,胁迫后的0,6,12,24 h与胁迫前和胁迫后96,168 h差异性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胁迫后的6 h达到最高值,胁迫后的0,6,12,24 h显著高于胁迫前水平(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胁迫后0 h最高,显著高于胁迫前及胁迫后各时间段(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胁迫后24 h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胁迫前及胁迫后0,168 h值(P<0.05)。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活力(GPT)均在胁迫后6 h达到最大值,在胁迫后的6~24 h显著高于胁迫前及其余各时间组水平(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趋势与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基本一致,胁迫后24 h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胁迫前及胁迫后除12 h的其余各组(P<0.05)。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在运输后6 h达到最高值(P<0.05),6~48 h酶活力值显著高于胁迫前和胁迫后其余各时间组(P<0.05)。葡萄糖(GLU)含量在胁迫后48 h达到最大值,随后恢复到胁迫前水平,胁迫前与胁迫后各时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短途运输胁迫造成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应激反应,但在胁迫后168 h血清部分生理指标趋于胁迫前水平,对其生理机能不会产生持久性影响。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短途运输胁迫 血清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的初步探讨

海洋湖沼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在全国海洋牧场发展的背景下,分别阐述了天津市海洋牧场的发展内涵、发展思路、实践历程及今后的展望等内容。旨在将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与天津海洋牧场的实践历程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天津海洋牧场的发展特点,分析海洋牧场的基本建设原理与天津海洋牧场具体建设情况的区别,重点探讨了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的具体发展思路以及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展望天津市海洋牧场的建设,以期为推动渤海湾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及其为加快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开创美丽天津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现代海洋牧场是一项长期、复杂、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渔业资源 生态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14和17℃2种不同养殖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健康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15mg/kg BW的剂量经静注和口灌2种方式给药后,于0.25、0.5、1、2、4、6、8、12、16、24、48和96h采集血液样品,采用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样品中药物的含量,药时数据采用DAS2.0自动药动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显示,14和17℃下,静注给药后的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18.20和12.46h,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0.03和0.11L/kg,清除率(CL)均为0.02L/(h·kg)。口灌给药后血药浓度均在12h达到峰值,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2.84和4.08h,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14.48和12.45h,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7.02%和18.24%。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加快大菱鲆对氟苯尼考的吸收、体内分布和消除,提高口灌方式氟苯尼考利用效率。结合氟苯尼考药效学研究结果,提出给药方案:14℃时,大菱鲆口灌给药剂量25mg/kg BW,每日一次;17℃时,大菱鲆口灌给药剂量22mg/kg BW,每日一次。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给药方案 大菱鲆 口灌 药代动力学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丁橡胶2442综合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橡胶工业 2018

摘要:分析氯丁橡胶2442性能的影响因素。密炼工艺方面包括密炼温度、混炼时间和转子转速;开炼工艺方面包括硫化体系中各小料的添加顺序及辊筒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采用适宜条件的烘箱加热处理和60 min的硫化时间有利于提高胶料的物理性能;焦烧时间远大于放置试样时间时更能保证硫化胶与异质材料的粘合质量;白炭黑以辅助补强材料存在有利于调节硫化速率和粘合速率。

关键词: 氯丁橡胶 硫化体系 补强体系 粘合体系 密炼工艺 开炼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