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杂交狼尾草对肉兔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30只福建黄兔分为3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30%和50%的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草粉,试验期60d,测定饲喂不同水平杂交狼尾草草粉饲粮条件下,肉兔的主要生产性能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杂交狼尾草用量的增加,处理2(30%)和处理3(50%)组肉兔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处理1(10%)组(P<0.05),各处理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随着日粮中杂交狼尾草用量的增加,兔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U-FA/SFA比值和n-3/n-6比值显著升高(P<0.05),其中处理2和处理3兔肉α-亚麻酸分别比处理1升高了240.35%和452.63%(P<0.05)。说明杂交狼尾草能为肉兔所利用,使其α-亚麻酸显著升高,进而改善兔肉的品质。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肉兔 脂肪酸组成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闽东茶企技术需求与基本对策——以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为例

茶叶科学技术 2013

摘要:通过走访、座谈会、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闽东茶叶生产现状调研,在全面分析闽东茶叶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闽东茶叶质量升级的技术对策,同时通过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实施各项技术方案,以满足茶叶质量升级的技术需求。

关键词: 宁德市 茶叶企业 技术需求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TiO_2对卡洲萍同步富集水体中Cu(Ⅱ)与Cr(Ⅵ)的影响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投加不同质量浓度纳米二氧化钛(nTiO2)颗粒对卡洲萍(Azolla aroliniana)同步富集混合溶液中Cu(Ⅱ)和Cr(Ⅵ)的影响.结果显示,卡洲萍同步富集Cu(Ⅱ)和Cr(Ⅵ)时,对Cu(Ⅱ)和Cr(Ⅵ)的富集量分别为12.02 mg·g-1和4.17 mg·g-1,对Cu(Ⅱ)的富集效率明显高于Cr(Ⅵ).当nTiO2的投加量为300 mg·L-1时,卡洲萍对Cu(Ⅱ)和Cr(Ⅵ)的富集量分别下降50.8%和14.3%.红外分析显示卡洲萍在nTiO2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蛋白质,核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以减轻重金属毒害;SEM和EDS图谱表明Cu(Ⅱ)和Cr(Ⅵ)吸附在nTiO2颗粒上,增大进入植物体的难度,降低了进入萍体中重金属的量;且nTiO2质量浓度较高时本身也会对卡洲萍产生毒性,胁迫植物体分泌一些高分子生物聚合物,影响植物吸收Cu(Ⅱ)和Cr(Ⅵ).最后,通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卡洲萍富集重金属阳离子Cu(Ⅱ)和重金属阴离子Cr(Ⅵ)的响应机制相同,与重金属离子的电性无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nTiO2进入水体,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将Cu(Ⅱ)和Cr(Ⅵ)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而增大其进入植物体的难度,影响其与水生植物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卡洲萍 Cu(Ⅱ) Cr(Ⅵ) 植物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蔗新品种引种品比试验

福建农业科技 2013

摘要:以当地果蔗主栽品种黑皮果蔗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闽引黄皮果蔗、大田雪蔗和同安果蔗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引黄皮果蔗表现出植株高大、茎粗、外观品质好、高产稳产、甜度适中、口感好等特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果蔗 新品种 品比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业部耕地保育福建观测实验站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NPK(NPK)、NPK配施牛粪(NPKM)及NPK配施秸秆(NPKS)的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NPKM可显著提高转化酶活性,NPKS可显著提高脲酶活性。施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尤其是放线菌数量,提高幅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NPKS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NPKM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数量。施肥均会对真菌群落产生重要影响;单施化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不大,增施有机物料会对细菌群落产生明显影响;施用牛粪会对放线菌优势群落产生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提升土壤生物肥力。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泥田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秀珍菇的各类氨基酸效应的主成分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辐射剂量下秀珍菇各类氨基酸含量,应用多元统计成分分析法进行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鲜味氨基酸含量与支链氨基酸含量、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甜味氨基酸含量与支链氨基酸含量、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支链氨基酸含量与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将原7个各类氨基酸含量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可达97.96%。根据主成分对原性状的综合能力进行各类氨基酸含量分析,2个主成分可分别解释为综合效应因子及硫氨基酸含量效应因子,并建立了主成分方程。通过计算出不同辐射剂量下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得出排序第一为1.25kGy的剂量,所以1.25kGy的剂量为较佳剂量。

关键词: 秀珍菇 各类氨基酸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红壤区3年生茶园土壤呼吸特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茶园的土壤呼吸特征,采用LI-Cor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观测3年生茶园系统的土壤呼吸速率,对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和在茶行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动态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特征,峰值出现在8月;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的月动态变化与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10 cm的温度能够解释茶园不同观测区域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变化的67.79%~88.52%;用指数方程计算的茶园不同观测区域土壤呼吸Q10值为1.58~1.86。在茶行尺度上,茶园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呼吸速率通常在距离茶树基部较近的位置较高;根系生物量能够解释茶园土壤呼吸速率在茶行尺度上空间变异的82.68%。因此,根系分布的空间差异是造成茶园土壤呼吸速率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茶园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Q10值 空间异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幼龄李园套种甜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2013

摘要:福建省永泰县是全国最大的芙蓉李生产基地和原产地,至2009年,永泰县有芙蓉李种植面积6 666.7 hm2,总产量3万t以上,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县级之冠。但李树从定植至采收至少需要3 a,幼龄果园前期树冠小,留有较大土地空间可以利用。为提高种植整体经济效益,课题组提出李树幼龄果园套种甜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在李树果实生长前期完成甜瓜的采收,这样既满足了李树的生长要求,又在不影响李果采收的前提下增加了一茬甜瓜收入,提高了幼龄果园的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天优673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摘要:天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天丰A与福恢673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天优673在各地示范种植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天优673 示范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采后腐烂相关细菌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保鲜与加工 2013

摘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细菌和真菌,并结合菌落形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对所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得到11株细菌和7株真菌。菌落形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主要鉴定为奥斯陆莫拉菌、短小芽胞杆菌、柠檬明串珠菌、肠膜状明串珠菌和东方醋酸菌。所分离的真菌主要鉴定为淡色生赤壳菌、葡萄座腔菌科真菌、间座壳菌、疖葡萄座腔菌和木贼镰孢菌。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到的细菌和真菌目前在龙眼采后病害中未见相关报道,对于其致病性检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回接验证,以明确导致采后龙眼果实腐烂的主导微生物。

关键词: 龙眼 采后 细菌 真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