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福建畜牧兽医 》 2013
摘要: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空气、水、土壤、饲料以及物体的表面均存在。动物的皮肤、黏膜及肠道也有葡萄球菌分布。葡萄球菌常引起动物的皮疹、关节炎各种化脓性疾病等多型病变。2012年夏,福州郊县某猪场发生一起以中、大猪关节肿


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初探
《中国现代中药 》 2013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福建多花黄精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多花黄精的根茎为外植体,比较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时间,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对多花黄精快繁的影响,优选出最适条件。结果:0.2%HgCl2消毒15 min最佳,污染率低存活率高;BA比其他细胞分裂素有利于多花黄精的分化,在其浓度40 mg·L-1时,增殖系数最高为2.80。


田间条件下水稻根系钾素吸收限制因子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根据4个钾肥试验结果 ,探讨水培条件下建立的水稻整个生长周期的根系钾素吸收稳态模型在田间条件下的适用性,应用Monte Carlo法校准水稻根系钾素吸收力常数a0、根表面水流速率常数v0和土壤钾素有效扩散系数De等3个关键参数。结果表明:a0和De与土壤理化性状、水稻品种和施肥等因素有关,施钾肥使a0和De下降,但v0值在不同试验点或处理中基本一致;由a0和v0校准结果计算得到的根系钾素吸收力a和根表面水流速率V0及De的数值,与已知的短期生物试验结果有相同的数量级范围;稳态模型模拟值与田间水稻不同生育期吸钾量实测值具有显著水平的一致性,一元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914 0;对照处理的模拟误差为(9.13±3.20)%,施钾处理则为(8.42±3.04)%。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钾素吸收限制因子主要是土壤溶液钾浓度Cli、根系钾素吸收力常数a0和根长L。


萝卜软腐病生防菌株Hy11的筛选、鉴定及定殖特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银杏内生细菌对萝卜软腐病的防病作用,通过块根接种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对萝卜软腐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共获得8株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Hy11抑菌作用明显。对生防菌株Hy11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并应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菌株Hy11,研究该菌株在萝卜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萝卜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对萝卜块根和幼苗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9%和66.7%;对萝卜幼苗的促生率达113.28%。经鉴定,菌株Hy11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标记菌株Hy11-gfp在喷雾接种银杏叶片后0~3 d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10 d后保持相对稳定;其在萝卜的根、茎和叶中均能够定殖,在根中的定殖数量最高可达1.2×104CFU/g。


枇杷二次短截修剪对结果母枝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为提高枇杷特级果比例,研究二次短截修剪对早钟6号枇杷结果母枝质量、果实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结果母枝经过二次短截修剪可诱导侧生枝转为中心枝,且中心枝增粗,节间变短,叶片增多增厚增重,从而提高结果母枝的质量。二次短截修剪的中心枝,与对照中心枝相比,单果重增加19.87 g,提高了34.69%;穗重增加55.72 g,提高了32.05%;果实的总糖含量比对照增加1.23个百分点;特级果比例大幅增加,65.0 g以上特级果率为75.76%,是对照的2.8倍;每公顷产值增加34 739.27元,提高了61.14%。说明枇杷结果母枝二次短截修剪可达到大果、优质、丰产、高效的目的。


果中之宝—‘丽光'黄皮
《东南园艺 》 2013
摘要:‘丽光'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是芸香科(Rutaceae)黄皮属(Clausena)果树,是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其花、枝、叶、果、根都是良好的中药材,为药食同源的无核良种,素有‘果中之宝'的美称,原产广西,2006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广西引进,先后在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地推广种植,具有适应性强、优质、丰产、稳产、抗寒、抗病能力强、


杂交水稻新组合谷优5388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优538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谷丰A与新育成的恢复系福恢538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根据该组合父母本的特征特性与制种实践,探讨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丁氨丙磷溶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丁氨丙磷溶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1日龄黄羽肉鸡180羽,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Ⅰ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Ⅱ组肌肉注射国产丁氨丙磷溶液,Ⅲ组肌肉注射进口丁氨丙磷溶液,分3次注射,第1次于1日龄注射0.2 mL/只,第2次于21日龄注射0.5 mL/只,第3次于49日龄注射1.0 mL/只。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56日龄时,平均日采食量Ⅱ组和Ⅲ组均比Ⅰ组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Ⅱ组比Ⅰ组显著性提高(P<0.05),Ⅲ组比Ⅰ组极显著性提高(P<0.01),但是3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丁氨丙磷溶液极显著地降低了发病率(P<0.01)和显著降低了死亡率(P<0.05)。2)28日龄和56日龄时,Ⅱ组和Ⅲ组肉仔鸡血清中新城疫(克隆30)弱毒苗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仅有Ⅲ组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但Ⅱ组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56日龄时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Ⅱ组(P<0.05),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丁氨丙磷溶液能提高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死亡率和降低发病率,但不影响料重比,同时可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口丁氨丙磷溶液的效果部分指标优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