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新品系“福萱”选育初报
《茶叶科学技术 》 2013
摘要:本文介绍了"福萱"茶树新品系的来源、形态特征、春梢生育期、产量、制绿茶品质、抗逆性、生化成分及光合特性等。初步结果表明:"福萱"新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3年平均比福鼎大白茶早2、2、4天;产量高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15.53%;抗寒性、抗热旱害、抗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他病虫害能力与对照品种相当。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含茶多酚、氨基酸高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水浸出物、咖啡碱、酚?氨值均与对照种相近。制绿茶品质优异,外形较肥壮、毫尚显,汤色嫩黄,香显、味醇爽。适合福建福安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李文化及其产业应用探索
《东南园艺 》 2013
摘要:李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L.)植物,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李适应性强,我国从东北北部、西北,到南方台湾、广东及西南各省都有分布。李果色泽鲜艳,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李树姿优美,春时繁花似锦,夏时李果满树~([1])。李在我国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到公元6世纪初,李的栽培已经很广泛~([1])。在古人的日常生


球孢白僵菌XJBb3005对茶丽纹象甲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用浸虫法测定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死亡率随着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L-1,处理7d后,累计死亡率达100%。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TDM)对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了拟合,所建模型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的拟合良好,并由此模型估计出了球孢白僵菌XJBb3005菌株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接种后第7d,LC50估计值为4.86×104孢子·mL-1,LC90估计值为4.26×106孢子·mL-1。用浓度为1.0×108、1.0×107、1.0×106、1.0×105和1.0×104个孢子·mL-1菌液处理的LT50值分别为3.97、4.45、5.01、6.49和7.87d。孢子悬液浓度为1.0×108、1.0×107和1.0×106孢子·mL-1处理时,LT90值分别为4.98、6.48和7.84d。由此表明该球孢白僵菌菌株对茶丽纹象甲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茶丽纹象甲 致病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7个甘蔗新品种(品系)的比较试验初报
《中国热带农业 》 2013
摘要:以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甘蔗新品种(品系)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等农艺性状及蔗茎产量、产糖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闽糖01-77、闽糖02-205、闽糖04-250、福农15号和福农39号等新品种(品系)表现出了较优的综合性状,建议在漳浦马坪蔗区进行进一步的试验示范。


不同生育期弱光对超级稻Ⅱ优航2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以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分别在前期(移栽期)、中期(拔节期)、后期(始穗期)55%遮光处理14d,以全生育期自然光处理为对照,对不同生育期弱光胁迫条件下超级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期弱光胁迫主要使超级稻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减少,有效穗数降低10.77%,产量下降6.70%,源不足是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但对稻米品质无显著影响;拔节期弱光胁迫主要使茎鞘物质积累减少,株高降低10.64%,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下降14.26%和7.87%,减产幅度较大,减产22.44%,库小是减产的主要原因;拔节期弱光胁迫使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下降;而始穗期弱光胁迫则主要影响谷粒的充实度,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下降26.54%和14.10%,减产幅度最大,减产36.14%,流不畅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始穗期弱光胁迫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使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变劣。弱光逆境对超级稻营养生长期的影响最小,对幼穗发育期的影响次之,对始穗结实期的影响最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抗白背飞虱水稻恢复系
《中国水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传统育种的杂交、回交方法及白背飞虱频发区大田自然诱发抗虫鉴定相结合,创制了米质优、配合力好且具有水稻白背飞虱拒食抗性主效QTL位点qSI4的新恢复系材料3份(R38、R46和R58)。室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新创制的恢复系材料的白背飞虱抗性与抗源春江06的抗性水平相当,具有较强的白背飞虱抗性。这些新恢复系通过与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系进行杂交配组,经过田间测产和室内米质鉴定、评比,筛选出一批集抗性好、米质优、产量高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莲雾根系形态和分布规律观察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以农科一号、农科二号莲雾为试材,观察莲雾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形态特征。农科一号、农科二号莲雾根系垂直根深均达80cm;农科一号根系主要集中在20~60cm的土层内;农科二号莲雾根系集中在0~40cm的土层内,直径在5mm以下的根占总根数的绝大部分。以6年生农科二号莲雾为例,水平根幅为4.56m×2.88m,活性细根分布在距离根颈1.34~2.28m之间。研究结果可为施肥等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蝴蝶兰丛生芽增殖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以蝴蝶兰品种‘Lauluns’花梗腋芽诱导出的不定芽为试验材料,研究芽体物理切分与摆放方式、不同无机盐浓度以及有机添加物对蝴蝶兰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芽体物理切分与摆放方式、无机盐浓度以及有机添加物对蝴蝶兰丛生芽的增殖均有显著影响,单芽切除生长点后横插(PSP-3)处理的单芽平均诱导芽数最高,但死亡率也达到23.3%,双芽切除生长点后横插(PSP-6)在控制死亡率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诱导芽数;在1/3MS~1/2MS之间的无机盐浓度比较适合于蝴蝶兰丛生芽增殖,且种苗长势健壮;15%(v/v)椰汁最适于蝴蝶兰丛生芽增殖,150g·L-1的马铃薯或150g·L-1香蕉泥也可作为低成本有机添加物。
关键词: 蝴蝶兰 丛生芽 增殖 无机盐 有机添加物 顶端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