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池塘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其运行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与现有淡水池塘如何有机结合,本研究将养殖池塘改造为“菌-藻-鱼-水生植物”联合的水处理区,并与陆基养殖单元结合,构建成一套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开展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养殖试验。试验过程中监测了各水处理单元水质理化指标及陆基养殖单元鱼类生长情况,评估了养殖系统氮磷收支情况及养殖单元与水处理单元面积配比关系。结果表明:经8周运行,水处理单元对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总氮和总磷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5.69%、64.99%、29.1%和43.29%,养殖尾水经水处理单元净化后能够满足《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 101-2007)》。陆基养殖单元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的成活率为97.5%,单位产量为6.38 kg/m3,增重率平均为71.57%,特定生长率(RSGR,m)平均为0.96%/d,饵料系数平均为1.48。氮磷收支结果表明,饲料是系统氮、磷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氮、磷总输入的61.71%、61.85%。瓦氏黄颡鱼和综合积累(包含底泥沉积、水体渗漏、吸附等)分别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项目,分别占氮、磷总输出的50.26%、38.53%。瓦氏黄颡鱼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29.12%、10.65%,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0.06%、1.14%和0.02%、0.33%,瓦氏黄颡鱼对氮、磷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鲢、鳙(P<0.05)。养殖桶与水处理单元实际面积配比关系为0.043:1,尚有进一步优化空间。因此,本研究表明基于养殖池塘改造的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养殖尾水净化、氮磷利用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关键词: 池塘 循环水养殖 净化效果 瓦氏黄颡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鳢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饵料驯养对长江鲟嗅觉器官发育及嗅觉感应能力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水蚯蚓和配合饲料驯养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嗅觉系统影响,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长江鲟嗅觉器官发育,利用嗅觉电生理技术测量其嗅觉敏感性及采用行为选择实验比较两组不同饵料驯养长江鲟的摄食偏好差异。结果显示:44d和64d水蚯蚓组长江鲟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嗅觉上皮细胞表面积更大,感觉细胞数量更多,纤毛层更厚;两组长江鲟对丙氨酸的嗅觉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水蚯蚓组对甘氨酸和精氨酸的嗅觉敏感性更大(P<0.05);两组长江鲟对各自驯养饵料均表现出明显摄食偏好(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饵料驯养会影响长江鲟的嗅觉器官发育和嗅觉感知能力,水蚯蚓驯化的长江鲟嗅觉器官接收和传导信号能力更强。对配合饲料喂养的长江鲟进行增殖放流前的饵料驯化有助于提高其放流后对自然饵料的嗅觉感知能力,增强野外摄食能力。

关键词: 嗅觉组织观察 嗅觉电生理 摄食偏好 长江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曝气扰动下弱光照促进蓝藻水华向硅藻优势演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持续的曝气扰动下,遮光和蓝藻水华浓度对蓝藻水华尤其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在玻璃温室中进行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水华的调控实验.实验为2个藻类浓度和2个光照强度的正交实验,共4个处理.按微囊藻水华初始浓度分为低浓度(处理Ⅰ、Ⅲ)和高浓度(处理Ⅱ、Ⅳ),以叶绿素a(Chla)浓度分别表示为384.32 μg·L-1和736.21 μg·L-1;处理Ⅰ、Ⅱ和Ⅲ、Ⅳ分别对应弱光条件(遮光率为99.4%)和强光条件(遮光率为72.8%).实验过程中,各处理Chla浓度由高到低排序为Ⅳ>Ⅲ>Ⅱ>Ⅰ(P<0.01),均出现了微囊藻向其他藻类的演替.其中弱光条件下的处理Ⅰ、Ⅱ以硅藻门菱形藻属(Nitzchia)为最大优势属,其湿质量占比分别达到90.48%±9.29%和93.64%±2.28%.处理Ⅲ、Ⅳ中,蓝藻门仍占最大优势,处理Ⅲ以席藻(Phormidium)为最大优势属,微囊藻和菱形藻次之,处理Ⅳ以微囊藻为最大优势属,菱形藻和席藻次之.研究表明,持续的曝气扰动下,遮光形成的弱光照是影响蓝藻水华向硅藻优势演替的重要因素,利用水动力扰动进行蓝藻水华调控时需要同时考虑弱光照条件和蓝藻水华生物量的影响.

关键词: 微囊藻水华 藻类群落结构 曝气扰动 遮光率 硅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湖北7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淡水渔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湖北主要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群体遗传多样性本底水平,以湖北鄂州(EZ)、公安(GA)、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潜江(QJ)、石首(SS)7个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10个克氏原螯虾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鄂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洪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93.58%的群体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7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各群体之间均未出现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洪湖群体和江陵群体之间基因交流最为广泛。基于Nei’s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7个群体分为3支,即鄂州(EZ)、公安(GA)、潜江(QJ)群体聚为一支,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群体聚为一支,石首(SS)群体单独为一支。经Structure软件分析发现,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最有可能划分为5个亚群。本研究的7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鄂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具有相对较高的选育潜力。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湖北养殖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白对虾苗标粗关键技术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菌对蓝藻的抑制作用

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EM菌对蓝藻的抑制作用,分别在蓝藻(微囊藻属含量>95%、鱼腥藻属、颤藻属、螺旋藻属)藻液中添加体积分数为0、0.40%、0.80%、1.60%、3.20%EM菌液(主要包括植物乳杆菌、热带醋杆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等),活菌总密度为1×108cfu/L,并在不同培养时间内对溶液中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有机碳质量浓度,pH,蓝藻密度以及总叶绿素a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0.80%、1.60%、3.20%EM菌液可显著降低溶液中的溶解性总氮质量浓度(P<0.05),且添加量越大,溶液中的溶解性总氮质量浓度越低;前3 d,EM菌液添加量为3.20%可显著降低溶液中的溶解性总磷质量浓度(P<0.05);添加EM菌液对最终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质量浓度影响不大,可以稳定溶液中的pH,对蓝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可达90.00%,抑制效果依次为0.80%>3.20%>1.60%>0.40%;添加EM菌液可降低溶液中的总叶绿素a质量浓度,作用效果依次为0.80%>1.60%>0.40%>3.20%,其中EM菌液添加量为0.80%、1.60%对降低溶液中总叶绿素a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EM菌液添加量为0.80%对抑制蓝藻和降低总叶绿素a效果最佳,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蓝藻水华.本试验结果可为微生物菌群控制蓝藻水华暴发、调控养殖水体藻相结构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蓝藻 EM菌 抑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笛鲷幼鱼对不同开孔形状和尺寸人工鱼礁模型的行为偏好探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鱼礁构建对维护海洋生态和保护渔业资源至关重要。在人工鱼礁设计中,开孔形状和尺寸是关键要素,对鱼类的聚集行为有着显著性影响。针对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设计制作了不同开孔形状(圆形、正方形、菱形)和尺寸(1.0、2.0、3.0、4.0 cm)的人工鱼礁模型,观察了在室内实验池中其对幼鱼的吸引作用及其行为变化。结果显示,在未设置人工鱼礁模型的情况下,幼鱼主要聚集在实验池的边缘区域;而放入鱼礁模型后,幼鱼在鱼礁区的平均分布比例显著上升(p<0.05)。在开孔形状的研究中,3种不同形状组的幼鱼在人工鱼礁放置区(VI区)的平均分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菱形处理组的比例最高[(19.84±6.08)%]。在开孔尺寸的研究中,3个处理组的平均分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 cm尺寸组(约为幼鱼体高的2.0倍)最高[(25.36±5.04)%],1.0 cm尺寸组(约为幼鱼体高的0.5倍)最低[(14.54±3.09)%]。在活动能力方面,人工鱼礁模型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幼鱼在人工鱼礁模型中的平均速度从对照组的(13.36±5.21) cm·s-1降至(4.29±1.59) cm·s-1,平均加速度从(106.93±69.17) cm·s-2降至(54.45±21.47) cm·s-2,活动时间百分比从(68.01±8.61)%减至(40.29±11.85)%,且在圆形、正方形和菱形4.0 cm组中均为最低。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红鳍笛鲷幼鱼对开孔为圆形、尺寸为4.0 cm组的人工鱼礁模型有最强的趋向性,同时其活跃程度相对较低,诱集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红鳍笛鲷 诱集效果 行为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品因其丰富的营养和便捷的获取方式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在养殖、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频频出现,其中养殖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氯霉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等)及过量使用常规药物(恩诺沙星等)是影响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水产品样品中药物残留量较低,基质复杂,干扰物质多,因此有必要开发出选择性强、分离度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文章主要阐述近年来国内外测定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前处理技术、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展望了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为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方法学依据。

关键词: 水产品 样品前处理 检测方法 药物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封闭式深远海养殖综合试验平台设计研究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