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冬季设施补光对苏州地区岩棉培番茄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补光栽培技术在冬季设施岩棉培番茄中的应用,在双层拱棚连栋温室大棚内,以番茄品种152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补光处理,处理1为点光源冠层补光+线光源丛间补光(C1),处理2为线光源丛间补光(C2),处理3为点光源冠层补光(C3),以未补光的单间为对照(CK),解析不同补光方法对番茄产量、植株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C1和C3处理的单株产量、单果质量均显著多于对照,花穗数多于对照.C1处理的番茄植株生长指标优于C3处理.C2处理和CK的光合作用低于C1和C3处理.总之,点光源冠层补光+线光源丛间补光(C1)更有利于番茄生长,可用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冬季番茄设施补光栽培.


干燥方式对黄桃果脯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合适的黄桃果脯干燥方式。方法:采用热风干燥(HAD)、微波—热风干燥(MHD)、真空冷冻干燥(VFD)3种方式制成黄桃果脯,并对其物理特性、营养成分、感官及香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传统HAD,MHD的效率提高了56.1%,且果脯色泽、营养成分、感官品质、香气成分和含量均显著优于HAD(P<0.05);VFD黄桃果脯色泽最好、复水性最强,产品组织结构完整性最好,营养物质维生素C、总酚、可滴定酸含量最高,感官评分最高为91.58,香气成分及含量最多且独具有2-己烯醇和反式2-己烯醛两种香气成分。结论:与HAD相比,MHD的黄桃果脯各方面较优,更适于普通黄桃果脯生产;VFD的黄桃果脯品质最佳,但能耗大,成本高,推荐用于高品质果脯生产。


氯酸盐处理对不同大麦地方品种苗期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基于氯酸盐的大麦氮高效筛选体系,探究氯酸盐处理对大麦幼苗的影响,并鉴定出对氯酸盐反应有差异的大麦种质材料,用于将来的大麦氮高效分子机理研究和育种。以18个上海地方品种和3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验,分别设置2 mmol/L KNO3(CK)和2 mmol/L KClO3处理,处理4 d后,测定大麦幼苗的苗高、根长、地上部和根干质量。结果表明:氯酸盐对大麦苗期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苗高和干质量。方差分析表明,所有性状在氯酸盐处理和正常培养(对照)下都呈极显著差异,并且处理和品种间,所有性状也均存在极显著的互作。不同指标的变异系数表明,不管是氯酸盐处理还是正常供氮条件下,根长和干质量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而苗高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也表明,这些形态学指标在2种条件下都呈正相关关系。基于苗高和地上部干质量的氯酸盐敏感度对供试材料的区分总体上相似,但也有区别。苗高和地上部干质量对氯酸盐的反应可以作为筛选大麦氮高效的指标,并且基于苗高和地上部干质量的氯酸盐敏感度都认为,B104、B002、B053、B092和B068在对氯酸盐最敏感的6个品种里,说明这5个大麦品种氮素利用率可能比较高,而B016、B006和B008则都在对氯酸盐最不敏感的6个品种里面,说明这3个大麦品种氮素利用率可能比较低。


茼蒿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茼蒿是上海地区设施叶菜主要种类之一。近年来,上海市部分地区的茼蒿上出现了一种叶部病害,叶片出现外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的圆形病斑,严重影响茼蒿产量与商品质量。本文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生物学特性以及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TEF)、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L)基因和肌动蛋白(actin, ACT)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茼蒿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芹菜尾孢Cercospora apii,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复合氮源利于菌丝的生长。杀菌剂的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环唑、嘧菌酯的EC50分别为0.042 3、0.060 4、0.317 4、0.452 4、0.863 3μg/mL,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为小宗作物病害的防控或杀菌剂登记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茼蒿 芹菜尾孢 多基因序列联合分析 杀菌剂 毒力测定


椰林自然遮阴对间作节水抗旱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节水抗旱稻是一类新型的杂交水稻,兼具水稻的高产、旱稻的广适性特点,是应用于旱地间作的优选作物.为了探明不同密度椰林自然遮阴对间作节水抗旱稻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号)为研究材料,设置3个遮阴处理[分别为椰林株行距4 m×8 m(15%遮阴度)、椰林株行距4 m×6 m(25%遮阴度)、椰林株行距4 m×4 m(35%遮阴度)],以大田单作节水抗旱稻为对照(0%遮阴度),分析林下节水抗旱稻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差异.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椰林遮阴度的增加,节水抗旱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先显著降低后略增再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PSⅡ潜在活性和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先显著降低后略增.当林下遮阴度高于25%时,节水抗旱稻的光合作用受到较大胁迫.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椰林遮阴度的增加,节水抗旱稻的产量显著减少,但在25%遮阴度内,产量可达4983 kg/hm2以上.研究发现,在椰林间作节水抗旱稻模式中,当林下遮阴度不高于25%时,水稻光合作用可正常进行,产量达标,因此推荐间作节水抗旱稻的椰林株行距不低于4 m×6 m.


一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分离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现阶段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基因组变异情况,采集疑似FPV阳性的猫粪便样品,接种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克隆决定病毒宿主范围和抗原性的VP2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的参考毒株序列VP2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成功获得1株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将其命名为FPV-SH05-2020.遗传分析表明,FPV-SH05-2020株与中国MN908257株和MT614366株亲缘关系较近;VP2基因及全基因组与参考毒株的VP2基因及全基因组同源性分别为98.3%—99.9%和94.2%—98.8%.本研究可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FPV提供参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上海地区矾根品种应用性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上海地区推广应用的矾根优良品种,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20个矾根品种资源的应用性进行综合评价.以叶部观赏性状、花部观赏性状和生长性状作为3个性状类别,确定进行矾根应用性评价的3级15个指标,建立其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可将供试的20个矾根品种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级(分值≥4.50)有西瓜、灰皮诺2个品种,观赏性状优秀且越夏成活率高,十分适合在上海地区进行栽培和应用;Ⅱ级(分值4.00~<4.50)包括花毯等4个品种,越夏成活率高,观赏性状优良,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Ⅲ级(分值3.50~<4.00)包括甜茶等6个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Ⅳ级(分值3.00~<3.50)包括樱桃可乐等4个品种,观赏价值以及适应性一般;Ⅴ级(分值<3.00)包括皇家梅子等4个品种,越夏成活率低,综合应用价值最低,不适合在上海地区进行露地推广应用.综合分析认为,西瓜、灰皮诺、花毯、磨砂紫罗兰、里奥、上海是适宜在上海地区进行推广应用的矾根优良品种.


不同转色温度对紫色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紫色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转色处理温度(10℃、20℃、30℃、40℃)对紫色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色温度的升高,紫色番茄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先升后降,在20—30℃时处于较高水平;花青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番茄红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20℃时最高。该研究可为紫色番茄果实的催熟提供依据。


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高通量表型特征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种不结球白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德国LemneTec公司Scanalyzer 3D成像仪器获取植株不同时间和不同角度照片,通过测定植株的各表型指标,探究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的光合能力.结果表明:播种后第24天时,'新夏青5号'的开展面积及黄酮指数最大,分别为10 435 mm2、0.51,'海青2号'的紧密度、2-3级含水量、叶绿素指数最大,分别为0.72、99.54%、25.76,'植润988'氮平衡指数最大,为63.34;在播种后第31天时,'新夏青5号'的开展面积最大,为24 597 mm2,'海青2号'的紧密度、3-5级含水量、叶绿素指数、氮平衡指数最大,分别为0.76、99.88%、26.09、64.04,'紫衣'类黄酮指数最大,为0.63;在播种后第38天时,'紫衣'的开展面积最大,为47 134 mm2,'海青2号'的紧密度、2-3级含水量、叶绿素指数、氮平衡指数最大,分别为0.83、97.30%、29.75、67.01,'新夏青5号'黄酮指数最大,为0.52.研究可为指导不结球白菜生产和育种实践提供精准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