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长阶段和保鲜条件对草菇风味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纽扣期、蛋形期、伸长期和成熟期4个生长阶段的草菇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生长期和保鲜条件对草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的草菇营养成分差异明显,其中蛋形期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52.41 mg/g和12.37 mg/g.4个生长期中都检测出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辛醇、1-辛烯-3-醇为草菇重要的风味物质,在蛋形期、伸长期含量最高,分别为0.0228 mg/L和0.0207 mg/L.15℃(85%RH、95%RH)保鲜条件下有利于维持草菇口感风味,贮藏6 d后,未能检测出酸类物质,同时1-辛烯-3-醇含量也最高,分别为0.0305 mg/L和0.0377 mg/L.研究结果可为草菇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高抗性淀粉含量粳稻新品种'优糖稻3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糖稻3号’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富含抗性淀粉的功能水稻新品种,2020年6月经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沪审稻2020012。‘优糖稻3号’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3.2%,抗稻瘟病。抗性淀粉是在健康者小肠中不被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具有控制血糖、预防肠道疾病、控制体重、促进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该品种的成功选育为高抗性淀粉水稻市场的开发应用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十溴联苯醚暴露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及肝脏损伤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氧化应激和肝脏损伤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150只1日龄AA雄性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每天饲喂标准基础日粮,其他四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4、0.04、0.4和4 g/kg BDE-209。试验期42 d。检测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肝脏组织病理、血常规、血液生化及抗氧化等指标。结果显示:在BDE-209作用下,肉鸡的初始重、末重、平均日增重、日耗料量和料肉比等指标无显著变化。0.4 g/kg组肝脏器官指数显著降低,其他组织器官无显著变化;0.4和4.0 g/kg组肝脏组织中多见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和胞质疏松等。与对照组相比,0.4 g/kg处理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明显降低,4.0 g/kg处理组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也显著性降低;此外,0.4 g/kg和4.0 g/kg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酸酐(CRE)水平显著升高,0.4 g/kg组谷氨酰胺转化酶(GG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血液氧化应激指标显示0.4和4.0 g/kg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0.04、0.4和4.0 g/kg组丙二醛(MDA)浓度升高。结果表明,BDE-209不影响肉鸡生长性能,高剂量BDE-209暴露会降低机体免疫机能,诱导炎症发生和氧化应激,损伤肝脏等组织器官。
关键词: 十溴联苯醚 肉鸡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氧化应激 肝脏损伤


野生白棕口蘑菌种分离及培养条件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从江西赣州采集的一株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菌丝纯培养物,通过形态特征分析和ITS技术进行鉴定,鉴定其为口蘑属的白棕口蘑Tricholoma albobrunneum。序列上传GenBank,登录号为MT539126。本研究还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白棕口蘑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并设计分析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对白棕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菌根泥土浸提液的4号培养基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菌丝长势强,色素分泌少,得到纯化菌种。白棕口蘑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红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培养基组合为:马铃薯200 g,红糖20 g,酵母膏5 g,琼脂20 g,KH2PO40.6 g,MgSO40.6 g,pH自然。本研究为后续白棕口蘑栽培试验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淹水条件下添加油菜秸秆及菌剂对设施西瓜土壤及其微生物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油菜秸秆作为土壤改良剂对设施栽培土壤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利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连续种植西瓜的设施化栽培土壤,在淹水条件下设置不同处理:淹水处理(CK)、淹水同时添加油菜秸秆处理(GSL),以及淹水条件下添加油菜秸秆和促腐促生菌剂(贝莱斯芽孢杆菌和曲霉)处理(B_GSL).借助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和FAPROTAX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油菜秸秆的处理(GSL和B_GSL)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缓解了设施土壤的酸化趋势,其中GSL处理使土壤pH提高到6.81,而B_GSL处理使pH提高到6.57.GSL和B_GSL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Chao1指数在GSL处理和B_GSL处理下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8.7%和6.7%.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添加油菜秸秆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区别于CK处理,而GSL和B_GSL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T检验表明,GSL处理显著提高了硝酸盐呼吸和氮呼吸的功能,而对其他功能影响不显著,而B_GSL处理除了显著提高硝酸盐呼吸和氮呼吸的功能外,还显著提高了甲醇氧化、反硝化作用,并且降低了好氧氨氧化和硝化作用等功能,说明接种促腐促生菌剂加强了油菜秸秆作用的发挥.研究表明,添加油菜秸秆以及油菜秸秆和菌剂混施改善了设施栽培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且添加菌剂处理加强了油菜秸秆对土壤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设施化栽培 土壤改良 油菜秸秆 微生物群落 土壤功能


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模型的建立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生长预测模型,采用修正的Gompertz(SGompertz)模型和修正的Logistic(Slogistic)模型作为一级模型,分别拟合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5℃、25℃、30℃、37℃和40℃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通过比较各模型的评价参数选择最优模型,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和迟滞期.在此基础上,采用Huang-rate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建立二级生长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一级模型中,SGompertz模型对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拟合度较高.建立的Huang-rate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分别为 μmax=0.021×(T-14.958)[1-e5.175(T-40.193)]和 λ=0.02423T2-1.97932T+42.12497;其R2、偏差因子(Bf)、准确因子(Af)分别为0.978、1.011、1.018和0.956、1.004、1.035,表明使用该模型描述温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比生长速率和迟滞期的影响是可信的.拟合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菜中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4.958℃,最高温度为40.193℃.


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对油桃果实发育和新梢生长量以及各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设施栽培早熟油桃品种'中油9号'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对油桃果实发育和新梢生长以及各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对油桃果实的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多效唑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桃单果重和果肉硬度;摘心处理对油桃单果重和果肉硬度影响均不显著.(2)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均减少了油桃新梢的生长量.(3)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均降低了油桃果肉和叶片的淀粉含量,增加了结果母枝、种子和新梢的淀粉含量.(4)多效唑处理降低了油桃果肉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了种子、叶片、结果母枝和新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摘心处理提高了油桃果肉、叶片和新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了种子、结果母枝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生产中建议合理选择多效唑的施用浓度和时期,避免使用不当造成减产.


泛素化结合酶E2抑制剂对草菇15℃保鲜的影响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进草菇低温保鲜方法,在15℃贮藏条件下,采用泛素化结合酶E2(UBEV2)抑制剂对草菇子实体进行处理,并开展相关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表明,使用100 μmol/L的UBEV2抑制剂L345-0044维持了草菇较好的品质,提高了草菇可溶性糖的含量。低温明显提升抑制剂处理下的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力,并证实了低温胁迫显著提高了抑制剂处理下的一种类型蛋白酶肽基赖氨酸金属内肽酶的表达。本研究证实了草菇可溶性糖和高活性的冷诱导金属内肽酶对于延长草菇的低温保鲜时间是必须的。
关键词: 草菇 泛素化结合酶E2 蛋白酶 金属内肽酶 低温保鲜


不同绿肥作物的腐解特性及氮磷钾释放规律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网袋装埋方式模拟水田环境,研究了油菜、紫云英、紫花苜蓿、蚕豆和豌豆5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性。结果表明:5种绿肥的腐解速率均在15 d内较快,且累积腐解率均大于50%;15 d后,腐解速率逐渐减慢,试验结束时,油菜、蚕豆、豌豆、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72.8%、83.2%、77.7%、83.8%和87.8%。5种绿肥在10 d内钾迅速释放,15 d内氮磷释放较快,之后各元素释放速率减慢。5种绿肥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最高,在处理60 d时,5种绿肥钾的相对释放量表现为紫云英>油菜>紫花苜蓿>豌豆>蚕豆。4种豆科绿肥氮的相对释放量高于磷,而油菜氮磷的相对释放量相当;在处理60 d时,4种豆科绿肥氮的相对释放量均高于油菜,而磷的相对释放量低于油菜。


不同摘薹次数对油菜菜薹、鲜草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甘蓝型油菜作绿肥的种植效益,开展不同摘薹方式对油菜菜薹、鲜草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摘薹次数增加,供试油菜品种(系)的花期延长,菜薹产量及其产值增加,鲜草产量降低.1次摘薹处理的油菜鲜草产量较对照减产不显著,2次摘薹处理的油菜较对照减产显著,且3个品种(系)间和不同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相同处理下,甘蓝型油菜新品系沪油肥1号的菜薹量和鲜草产量最高.在摘薹后未追肥的条件下,沪油肥1号摘1次薹和2次薹的鲜草产量分别为46 850.0 kg/hm2和40 800.0 kg/hm2,明显高于'沪油 21'(35 816.7 kg/hm2 和 30 383.3 kg/hm2)和沪油肥 2 号(35 466.7 kg/hm2 和30 883.3 kg/hm2).沪油肥1号的生物产量和产薹量较高,适合作为"菜肥两用型"优质绿肥油菜品种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