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UPLC-MS/MS分析牛肉红朱橘成熟果实多酚类化合物积累特征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贵州地方柑橘品种-牛肉红朱橘(NRH)多酚类化合物组成特征,以朱红橘(ZHJ)和红香柚(HXY)为对照,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和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三个种质成熟果实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共检测到493种物质,其中类黄酮(163种)最多,其次是酚酸(71种).聚类热图、火山图、差异代谢物筛选、维恩图和KEGG功能注释等分析结果均表明,三个柑橘种质多酚类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呈现种质特异性,遗传背景相似的NRH与ZHJ代谢物种类和相对含量更为接近,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较少;两者与HXY代谢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代谢物种类与种质类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地方柑橘种质多酚类化合物积累特征,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储藏条件及杂质含量对紫苏种子活力及制油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籽为试验材料,研究储藏时间、储藏温度及杂质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含油量、出油率逐渐下降,储藏温度越高,下降速率越显著;脂肪酸成分中亚麻酸含量逐渐下降,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含量逐渐增加,棕榈酸含量变化不明显;酸值和过氧化值逐渐升高,上升速率35℃处理>25℃处理>4℃处理。随着杂质含量的增加,紫苏籽出油率明显下降;脂肪酸成分中亚麻酸含量显著下降、脂肪酸值和过氧化值上升明显。为保证紫苏籽制油品质,长期储藏时应置于低温环境,同时,应避免使用常温储藏超过8个月的紫苏籽进行生产加工,且杂质含量应控制在3%以下。


望谟地区澳洲坚果花粉生活力和开花生物学特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Kau (344)’、‘Pahaha (788)’、‘H2’、‘桂热1号’4个不同澳洲坚果品种为材料,分析花粉生活力和开花生物学特性。澳洲坚果的花粉粒呈现三角形或近三角形,形态观测法显示‘344’花粉生活力最强,联苯胺染色法显示‘H2’花粉生活力最大为90.35%,综合来看,利用联苯胺染色法澳洲坚果的花粉生活力最强,是一种比较适合测定澳洲坚果花粉生活力的方法。澳洲坚果开花期集中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初花期>花期长度>末花期>盛花期>坐果期。在所观测的澳洲坚果品种中,‘H2’小花开放顺序是由花序轴中部向两端依次开放,而‘788’‘、344’‘、桂热1号’均是自花序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H2’、‘桂热1号’的小花颜色是白色,‘344’、‘788’小花颜色是乳白色,4个澳洲坚果品种均存在不同批次开花现象。澳洲坚果的花序长度变化范围在17.90~20.63 cm之间,小花长度在12.33~13.27 mm之间,花柄长度在2.70~2.90 mm之间,单个花穗小花数在191~227朵之间。掌握开花生物学规律对指导实际生产、合理配置品种及杂交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60Co-γ辐照和EMS对薏苡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薏苡CDT和Y 159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及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e, EMS)分别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分析60Co-γ辐照和EMS对薏苡种子萌发和幼苗突变率、株高的影响,旨在筛选60Co-γ辐照和EMS诱变薏苡种子的最适剂量(浓度)。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剂量和EMS浓度对薏苡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突变率、株高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着60Co-γ辐照剂量和EMS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时间延迟、发芽率降低和幼苗变短,而幼苗突变率逐渐增加;60Co-γ辐照处理下,薏苡CDT和Y 159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406.305 Gy和284.795 Gy, EMS处理下薏苡Y 159的半致死剂量为2.453%。


不同抗冻剂对西伯利亚鲟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抗冻剂对西伯利亚鲟精子的冷冻保存效果,筛选出合适的鲟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抗冻剂。【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检测10%、15%、20%的甲醇(MeOH)和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作为抗冻剂超低温保存西伯利亚鲟精液活力及运动参数差异。【结果】以MeOH和DMSO作为抗冻剂,在浓度分别为10%、15%、20%条件下,精子解冻激活后DMSO保存的精子活力及精子的运动参数均高于MeOH保存的精子。各处理抗冻效果以15%DMSO最优,其A+B级精子活力占比最高,为44.83%;精子的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最高,分别为24.33、22.16μm/s,显著高于10%DMSO组精子,与20%DMSO间差异不显著;精子头侧摆幅度(ALH)、运动的摆动性(WOB)、平均移动角度(MAD)指标3种浓度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西伯利亚鲟的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抗冻剂以15%DMSO的抗冻效果最好。


玉米Reid-Lan.渗入Tuxpe?o种质的育种潜力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加大Tuxpe?o种质在育种中的利用,发挥Reid-Lan.种质的遗传优势,本研究在Reid-Lan.渗入Tuxpe?o形成新种质群体(RLT)选系的基础上,选取1个Reid-Lan.种质代表自交系和6个RLT种质选系为被测系,5个不同类群代表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3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贵州省贵阳和德江对不同组合的产量性状进行鉴定,结合6万个Maize SNP50基因芯片对所涉及到的12个自交系进行遗传评价。结果表明,RLT种质选系QB2539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最高为7.28,高于Reid-Lan.选系QB662。遗传距离(GD)分析结果显示,QB662与QR273的GD值为0.3689;而Tuxpe?o代表性种质赞S122与QR273的GD值为0.3554;QB2539与QR273的GD提高到0.3732。35个组合中,产量排前3位的是RLT种质选系与Suwan种质组配的组合,其中QB2539×QR273产量最高,较对照黔单16增产29.66%。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Reid-Lan.渗入Tuxpe?o形成的新种质RLT在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将为下一步的种源创新提供新的改良方法和材料支撑。
关键词: 玉米 Reid-Lan.种质 Tuxpe?o种质 育种潜力 杂种优势


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33份簇生辣椒种质机械采收指标综合评价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适宜机械化采收的辣椒品种,以33份簇生型辣椒资源材料为基础,开展14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变异特性、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首花节位、株高、株幅等13个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能有效构成辣椒机械化采收综合评价指标,GZH-18-12、HSF、L 6和SD 53为适宜机械采收辣椒种质资源。


基于DUS测试的玉米标准品种在贵州地区的表达差异及多样性分析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品种DUS测试是品种授权、审定登记及认定、维权执法等的必要程序与重要手段。通过对玉米DUS测试指南中36份标准品种2018—2019年的田间测试,采用符合系数对标准品种在贵州地区的性状表现与玉米测试指南中的代码进行表达差异性分析,评价玉米标准品种在贵州地区的表达的准确性及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36个标准品种中有30个品种的符合系数大于0.95,占83.3%;39个测试性状中有30个性状的符合系数大于0.95,占76.9%,性状平均符合系数为质量性状(1)>假质量性状(0.982)>数量性状(0.967);39个测试性状在36份标准品种中检测到199个等位变异,变幅在1~9之间,平均为5.103个;有效等位变异数在1~6.694间,平均为3.282; 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介于0~2.008之间,平均为1.234;36份标准品种的形态相似系数范围为0.64~0.84,相似系数在0.81时,可将36份标准品种划分为31个类群,因此可将标准品种数量调减至31个。
关键词: 玉米 DUS测试 标准品种 符合系数 差异性分析 多样性分析


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工艺优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工艺,并对最优条件下提取的刺梨多糖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以刺梨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建立S180实体瘤模型来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40 W,液料比37∶1 (mL/g),微波时间24 min,微波提取次数3次,此条件下的刺梨多糖得率为(3.19±0.05)%。当灌胃剂量为100 mg/kg时,微波辅助提取刺梨多糖对S180肿瘤小鼠的抑瘤率为(52.13±1.84)%,比超声辅助提取刺梨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更强,并能显著提高肿瘤小鼠的白细胞数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微波辅助提取的刺梨多糖具有一定的提升肿瘤小鼠免疫能力和抗肿瘤作用,并具有成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