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茶树'中黄3号'主要生化成分月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究白化茶树品种‘中黄3号’(‘ZH3’)主要生化成分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常绿品系‘苔茶15’(‘TC15’)为对照,检测2019年5个不同月份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收集试验地采样前的半月均温(HMMTBS)、半月均降水量(HMMPBS)、半月均相对湿度(HMMRHBS),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月份2种茶树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接近,咖啡碱含量在‘ZH3’中表现稳定,而在‘TC15’中存在显著差异。‘ZH3’、‘TC15’茶多酚含量分别为7月>10月>8月>5月>4月、7月>5月>10月>8月>4月。‘ZH3’、‘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月>5月>8月>10月>7月、4月>5月>8月>7月>10月。各月份‘ZH3’茶多酚含量低于‘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TC15’;‘ZH3’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幅分别为2.6%7.2%、9.2%23.2%,远高于‘TC15’(2.2%3.8%、14.7%25.4%)。2种茶树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与3个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性。‘ZH3’游离氨基酸含量与HMMTBS、HMMPBS、HMMRHB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P<0.01)、-0.69(P<0.01)、-0.86(P<0.01),而‘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仅与HMMRHBS显著负相关(r=-0.74,P<0.01)。典型相关分析显示,3个气象因子对2种茶树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TC15’茶多酚含量影响较小;‘ZH3’、‘TC15’酚氨比分别主要受HMMRHBS、HMMPBS,‘ZH3’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主要受HMMTBS、HMMPBS影响,HMMTBS影响程度更大,‘TC15’游离氨基酸含量受影响结果与‘ZH3’类似。

关键词: ‘中黄3号’ 生化成分 气象因子 相关性 典型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西南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估与来源解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喀斯特地区小尺度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生态风险,为利用土地功能和保护耕地土壤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黔西南中部某农用地土壤上共布设27个点位,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分析测定pH与Cd、Hg、As、Pb、Cr、Cu、Zn和Ni等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为评价标准,分析其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pH为5.46~8.07,重金属Zn、Cr、Pb、Ni、As、Cu、Cd与Hg平均含量分别为154.24、153.71、64.25、61.76、50.38、49.86、0.41和64.25 mg/kg.研究区农用地土壤受As和Cd污染指数分别为1.68和1.38.8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IR)为69.00,小于生态危害下限(IR=150).Cd与Pb,Hg与As、Cu、Zn、Ni,As与Cu、Zn、Ni、Cr,Cr与Cu、Zn、Ni,Cu与Zn、Ni,Zn与Ni间分别具有同源性,存在复合污染.As、Hg、Cr、Cu、Zn、Ni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57.565%,含量较高原因主要为长期含重金属化肥施用造成;Cd和Pb在第二主成分中有较高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80.277%,含量较高原因主要为成土母质中含量较高.[结论]研究区农用地土壤pH为5.46 ~ 8.07,已受不同程度As和Cd污染;Cr和Ni污染处于尚清洁范围;Hg、Pb、Cu和Zn处于清洁范围.污染程度为轻微生态危害.

关键词: 喀斯特;重金属;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黔西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高海拔区糖心苹果果实品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糖心苹果的品质特征,旨在明确贵州高海拔区苹果糖心现象形成特点和机制,为糖心苹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黔选3号苹果为试材,比较贵州高海拔区4个发育时期(果实膨大前期S1、可采成熟期S2、食用成熟期S3和生理成熟期S4)果实品质指标,以及果实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的糖组分含量、矿质元素和山梨醇代谢相关酶活性差异,并对果肉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分析。【结果】苹果果实纵径和横径在S1~S3时期显著增加(P<0.05,下同),S3时期较S1时期分别增加22.37%和22.67%;S1时期无糖心形成,S2时期后56%以上的果实均有糖心,S3和S4时期的糖心果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糖心指数差异显著;果实糖心果率和糖心指数与采摘时期、单果质量、果实含水率、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及果皮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去皮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L*值和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S2~S4时期糖心组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低于非糖心组织,而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其含量是非糖心组织的1.10~1.92倍;S2~S4时期糖心组织中SDH活性呈波动降低的趋势,仅S3时期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差异达显著水平,非糖心组织中SDH活性也逐渐降低;SOX活性在非糖心组织呈降低趋势,S2~S4时期糖心组织与非糖心组织间均差异显著;成熟果实糖心组织中Ca含量显著高于非糖心组织,是非糖心组织的1.80~2.79倍,K含量除S4时期外,也表现为糖心组织含量高于非糖心组织;Fe和Zn含量除S4时期外,糖心组织含量均低于非糖心组织;Mg含量除S2时期外,糖心组织含量均高于非糖心组织;Cu含量在糖心组织和非糖心组织中均呈下降趋势,但糖心组织Cu含量低于非糖心组织;生理成熟期果实糖心组织和非糖心组织细胞完整,未出现细胞组织破碎现象;2016—2018年9—11月昼夜温差18.43~23.34℃。【结论】贵州高海拔区域苹果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叶片输送的山梨醇不能及时转化,从而在果心部位大量积聚,是导致糖心现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贵州高海拔区 苹果 糖心 品质特征 成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条纹转绿突变体wsl887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敏型水稻叶色突变基因的挖掘可以丰富水稻遗传资源,且为研究低温调控叶绿体发育机制的材料。本研究利用60Co射线辐射诱变贵州地方稻种资源桥港珍珠米,获得一个新的白条纹转绿突变体wsl887。通过表型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可知,在自然条件下wsl887叶幼苗呈现白条纹表型,成熟后主要农艺性状与野生型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20℃条件下wsl887叶片呈现白化,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在25℃条件下wsl887叶片呈现白色条纹,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升高;在30℃条件下wsl887叶色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20℃条件下,wsl887叶肉细胞中无叶绿体或者叶绿体发育畸形;在30℃条件下,wsl887叶绿体数量和形态均恢复正常。qRT-PCR分析表明,wsl887在20℃和30℃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部分光合色素代谢途径基因、光合作用及线粒体电子传递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遗传分析表明,wsl887突变体的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WSL887控制,该基因被定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262和RM5427之间,物理距离为743.6 kb。该白条纹转绿突变体wsl887是一个新的温敏型叶色突变体,在自然条件下其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未对植株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在杂交水稻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由细胞质编码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减少,由此推测该突变基因可能与细胞质中叶绿体的发育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wsl887突变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白条纹转绿突变体 叶绿体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芸薹黄化病毒的分子检测及基因型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贵州省白菜、萝卜和甘蓝感染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进行分子检测及基因型鉴定,为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贵州省遵义市、威宁县、关岭县、平坝县等县(市)共采集284份蔬菜(白菜、萝卜和甘蓝)疑似病毒病样品,利用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的通用引物进行RT-PCR分子检测,并对检测出的16个BrYV分离物进行P0和CP基因序列扩增,再与已报道的BrYV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从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其基因型。【结果】284份疑似病毒病样品中,有43份样品检测出BrYV,检出率为15.14%,其中,感染BrYV白菜样品12份,占白菜总样品数的12.77%;感染BrYV萝卜样品14份,占萝卜总样品数的20.29%;感染BrYV甘蓝样品17份,占甘蓝总样品数的14.05%。贵州16个BrYV分离物P0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89.9%~100.0%,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3.5%~100.0%,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0%。基于P0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BrYV-Pingba-BC-2、BrYV-Zunyi-LB-1和BrYV-Zhijing-BC-1均与BrYV-BJS和BrYV-BBJ聚为一类,其余13个分离物均与BrYV-ABJ和BrYV-AJS聚为一类。基于CP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贵州不同地区不同蔬菜作物的16个BrYV分离与BrYV-A和BrYV-B基因型无明显分界,亲缘关系均较近。BrYV P0基因检测到5个重组事件,BrYV CP基因未检测到潜在重组事件。【结论】BrYV在贵州白菜、萝卜和甘蓝上普遍发生,但对萝卜的危害最重,主要存在BrYV-A和BrYV-B 2种基因型。

关键词: 芸薹黄化病毒(BrYV) 十字花科蔬菜 基因型鉴定 分子检测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对贵州黄鸡主要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激素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光照时间对贵州黄鸡的卵巢、输卵管形态结构和主要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在半舍饲养殖条件下(舍饲+运动场),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对贵州黄鸡进行早晚各增加光照1 h处理,分别于140、200、480日龄测定鸡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激素水平,观察主要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及生殖器官组织学特征。【结果】140日龄鸡输卵管重增加光照处理显著低于自然光照处理,最大卵泡直径增加光照处理显著高于自然光照处理,卵巢重、输卵管长、大黄卵泡数和小黄卵泡数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0日龄除卵巢重和最大卵泡直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是增加光照处理显著高于自然光照处理;480日龄增加光照处理的输卵管重显著低于自然光照处理外,其余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增加光照对鸡卵巢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140和200日龄增加光照处理的FSH和E2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光照处理;480日龄的FSH、LH和E2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当增加光照可提高贵州黄鸡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 贵州黄鸡 光照 卵巢 输卵管 生殖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下水稻各生育期对镉累积效应研究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培对晚稻品种玉针香和湘晚籼12号在4个生育时期的3个温度环境持续6 d的镉处理,取植株的根系、茎鞘和叶片进行镉含量检测。结果发现,两个供试品种吸镉趋势一致,品种之间的镉浓度趋势为玉针香>湘晚籼12号;随着时间的延长,水稻植株的根系、茎鞘和叶片中的镉含量均增加,各个器官之间的镉浓度表现为根系>茎鞘>叶片;温度梯度之间镉浓度趋势为高温(30~35℃)>中温(22~27℃)>低温(15~20℃);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镉浓度趋势基本表现为苗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温度 累积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油菜机械化、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选育高产、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栽培品种是油菜育种目标之一。YD 4899是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创新型材料,其双主茎率达47.53%。为探究YD 4988的高产、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栽培等特性,对YD 4988的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双主茎材料比单主茎平均株高矮8.26 cm,平均分枝部位高31.80 cm,平均一次分枝数多6.09个,平均单株总角果数多103.08个;平均单株产量高18.41 g,平均生物产量多48.46 g,收获指数提高11.47%,平均主花序长度矮5.37 cm,平均主花序角果数相当;然而双主茎比单主茎平均角粒数少1.18粒·角-1、千粒重少0.35 g。该恢复系可为创新型突破性重大品种的培育提供新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YD4899 农艺性状 经济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密油400'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密油400’是以隐性核不育两系D6AB为母本、恢复系18RC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2017-2019年参加贵州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88.13 kg/667 m2,比对照‘油研50’增产6.22%;平均产油量84.7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50’增产16.06%。‘密油400’全生育期208.6 d,密度在2.37万株/667m2下,株高176.00 cm,一次有效分枝数5.95个,主花序长50.40 cm,主花序角果数68.00个,主花序结角密度1.40个/cm,单株有效角果数212.40个,每角粒数20.47粒,千粒重3.90 g,单株产量13.43 g。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芥酸含量为0.16%,硫甙含量为22.78μmol/g,含油量为47.19%。该品种株型紧凑,耐密植,适宜在喀斯特山区进行轻简化高效栽培利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密油400 选育 种子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负载噻呋酰胺的超分子水凝胶在水稻叶面的动态沉积行为

农药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叶片表面布满了绒毛、乳头状突起、蜡质等特殊结构,以及水稻叶片存在一定倾角,农药喷雾雾滴极易从叶面弹跳滚落,造成药剂浪费的同时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并可能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效提高农药喷雾雾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滞留和沉积对于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叶酸和硝酸锌为原料,设计了一种负载噻呋酰胺的叶酸/Zn2+超分子水凝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优势,而且原材料来源丰富,制备过程简便易操作.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分子中含有喋呤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结构,叶酸分子通过喋呤啶部分形成四聚体,四聚体通过π?π堆积形成纳米纤维,Zn2+交联纳米纤维形成水凝胶纤维网状结构.使用流变仪测定负载噻呋酰胺的叶酸/Zn2+超分子水凝胶的流变性能,发现叶酸和硝酸锌的比例会影响制备的凝胶的机械强度,且Zn2+的比例越高,形成的凝胶机械强度越强,其中在n(叶酸)/n(Zn2+)=1/1.8~1/2.0比例范围内制备的凝胶适合于农药喷雾,凝胶具有剪切变稀和自修复的特性.通过超高速摄影技术对负载噻呋酰胺的叶酸/Zn2+超分子水凝胶调控液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沉积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胶液滴可在超疏水水稻叶片表面稳定沉积,不发生弹跳、碎裂和飞溅的现象.

关键词: 噻呋酰胺;超分子水凝胶;水稻叶片;沉积性能;剪切变稀;农药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