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胱甘肽(GSH)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SH)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了谷胱甘肽(GSH)对牛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添加谷胱甘肽组的桑囊率分别比对照组高3.34%和2.26%,囊胚发育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57%和4.05%,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GSH在牛体外受精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北京农业 》 2009
摘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河南省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河南省的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氮肥和DPC用量对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和缩节胺(DPC)用量对中早熟棉花品种豫杂35和早熟品种银山1号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或DPC用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均呈增加趋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呈正相关关系,但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明显快于SPAD值,表现为吐絮期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盛铃期,而吐絮期的SPAD值与盛铃期差异不显著。因此,在DPC化控条件下,仍可使用SPAD值进行棉花叶色诊断,但应注意生育后期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不同趋势。


高番茄红素樱桃番茄新品种‘樱红1号’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樱红1号’樱桃番茄是从荷兰‘樱桃红’和日本‘ペペ’杂交后代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植株为无限生长型,生长势较强,第8~9节着生第1花序,单穗结果30~50个。果实圆形,单果质量15~20g,果色鲜红亮丽,番茄红素含量46.8mg.kg-1,酸甜可口,耐贮藏,产量达45.0~52.5t.hm-2。高抗病毒病和枯萎病,抗根结线虫病,耐青枯病。适于我国华北地区露地和设施栽培。


控释尿素和控释BB肥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研究
《化肥工业 》 2009
摘要:采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两种氮素肥料及含控释尿素的BB肥进行夏玉米肥效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0%控释尿素处理产量最高,为8 714 kg/hm2和8 838 kg/hm2,与同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尿素相比,分别增产658 kg/hm2和667 kg/hm2,提高8.2%和8.2%,增产效果显著;控释尿素用量在70%~100%时,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普通尿素也呈同样趋势;70%控释尿素处理与100%普通尿素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大,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施用控释尿素可以比普通尿素用量减少约1/3的纯氮用量,夏玉米作物产量并不下降。


不同仪器品质指标与面包烘焙品质关系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面筋仪、粉质仪、吹泡仪及揉面仪测定了30个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面团流变学特性,并分析了各仪器品质指标间及其与面包烘焙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与面包烘焙品质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揉面仪的和面时间、面筋仪的湿面筋指数、粉质仪的弱化度、吹泡仪的韧性等是单一仪器反映面包烘焙品质的重要指标;而和面时间、峰积分(或8分钟积分)、湿面筋含量、弱化度、曲线形状等则可作为多种仪器反映面包烘焙品质的综合评判指标。各种仪器通过检测面团流变学特性反映面包烘焙品质的适合程度依次为揉面仪、面筋仪、粉质仪、吹泡仪。


不同土壤条件下干旱、低温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09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低温逆境下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的影响。采用两合土、砂浆黑土2种土壤设置包含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水分、整地(粗糙、精细和旋耕)等因素共7种土壤耕作方式处理,调查测定冬小麦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出苗、土壤水分、分蘖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抗寒能力。粗糙整地表现出较差的低温耐受能力,施用有机肥、土壤水分、精细整地等栽培措施能明显增加抗低温能力。冬小麦在逆境情况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较正差情况的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低温逆境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干旱逆境下急剧增加而且幅度大;适度的旱情能提高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提高后期抗寒能力。土壤水分、肥力是影响冬小麦抗低温逆境胁迫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干旱逆境锻炼,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磺胺嘧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制备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多克隆抗体(pAb),用重氮化方法将SD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合成免疫抗原BSA-SD和包被抗原OVA-SD。用紫外扫描、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偶联成功。用BSA-SD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间接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阻断ELISA结果显示:SD单克隆抗体(pAb)的IC50达19.19ng/mL,和其他磺胺类药物交叉反应小于等于2.7%。结果表明,获得了高效价和特异的p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