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不同育肥阶段荷斯坦阉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发病情况及相关指标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黑龙江某肉牛育肥场荷斯坦阉牛育肥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不同育肥阶段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的发病情况及相关辅助检测指标的变化.选用6月龄荷斯坦阉牛30头,测定3个育肥阶段荷斯坦阉牛瘤胃液pH值及血清中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并计算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结果显示,荷斯坦阉牛育肥前期、中期、后期轻度SARA的发病率分别为50%,40%和20%,中度SARA发病率分别为20%,40%和80%.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肝功指标GGT活性极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P<0.01);3个阶段荷斯坦阉牛肝功ALT活性依次升高,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肝功AST活性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P<0.05);育肥中期和后期荷斯坦阉牛血清ALB含量显著低于前期(P<0.05);育肥后期血清GLO含量极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P<0.01).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能量代谢指标血清TG含量极显著高于中期(P<0.01),显著高于前期(P<0.05);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能量代谢指标血清TC含量极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P<0.01).结果表明,3个阶段荷斯坦阉牛均存在患SARA风险,育肥后期SARA病情加深,肝功指标、血清蛋白和血脂水平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患SARA严重的荷斯坦阉牛可能会降低增重水平.因此,牛场应提高对SARA的关注,根据不同育肥阶段指标变化合理搭配饲粮,做好瘤胃保健工作,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 荷斯坦阉牛 不同育肥阶段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肝功能 能量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致病性分化情况,以24个抗瘟单基因系品种为寄主,来源于2017-2018年黑龙江省水直播稻田的242株稻瘟病菌菌株为接种体,采用离体划伤方法接种,记录病斑反应型,计算有效致病菌株率和抗性频率,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显示,在水直播条件下,2017年,黑龙江省南部和中东部稻区稻瘟病菌菌株对抗瘟单基因系品种的有效致病菌株率介于8.33%~95.83%和20.83%~95.83%之间,无毒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575次和622次;2018年,南部和中东部稻区稻瘟病菌菌株对鉴别体系的有效致病菌株率介于29.17%~95.83%和20.83%~91.67%之间,无毒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536次和571次.2017年,黑龙江省南部和中东部稻区稻瘟病菌菌株的致病性相似系数介于0.15~1.00和0.14~1.00之间,以致病性相似系数0.40为阈值,可将菌株分别划分为5个类群和6个类群;2018年,南部和中东部稻区菌株的致病性相似系数介于0.15~0.93和0.26~1.00之间,以致病性相似系数0.40为阈值,可将菌株分别划分为5个类群和4个类群.2017年,抗瘟单基因系品种对黑龙江省南部和中东部稻区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介于11.29%~88.71%和10.77%~86.15%之间,其中抗瘟单基因系品种IRBL9-W(Pi-9)和IRBLz5-CA(Pi-z5)抗性表现最好;2018年,抗瘟单基因系品种对南部和中东部稻区菌株的抗性频率介于10.34%~82.67%和15.79%~85.96%之间,其中抗瘟单基因系品种IRBL9-W(Pi-9)和IRBLz5-CA(Pi-z5)抗性表现最好.表明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剧烈,稻瘟病菌整体致病力较强,但仍有部分水稻种质抗性较好且相对稳定,基因聚合后抗性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水直播 抗瘟单基因系品种 稻瘟病菌 抗瘟基因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风沙半干旱地区根瘤菌与氮肥耦合大豆高效施肥方式研究

大豆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根瘤菌与氮肥耦合效应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地区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探索该地区合理高效的施肥方式,本研究在2018和2019年设置5种不同施肥方式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花期追施尿素;T4: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花期追施尿素;T5: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花期追施控释尿素),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花期植株生物量、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与施氮肥耦合效应对大豆花期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促进作用明显,在2年试验中T4处理大豆花期植株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最高;2018年T5处理大豆花期根瘤干重最高,2019年T4处理最高;2年调查结果都显示T5处理根瘤数量最多;单株粒重、百粒重和产量2年都以T4处理最高,2018年T4处理大豆产量为2 686.4 kg·hm-2,较T3和T2处理分别增加6.10%和10.31%,2019年T4处理大豆产量为2 798.8 kg·hm-2,较T3和T2处理分别增加10.4%和16.0%.经济效益分析显示,T3、T4和T5处理的大豆产值较T2处理均有所提高,其中T4处理产值最高,达9 599.1元·hm-2,较T2处理提高最多,达611.8元·hm-2,因此T4处理的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配合花期追施尿素是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地区提高大豆产量和农民增收的合理施肥方式.

关键词: 大豆 风沙半干旱地区 根瘤菌 高效施肥 耦合效应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密度SNP遗传图谱的粳稻芽期耐低温QTL鉴定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直播由于省时、省工和节约成本而备受农户关注。然而,芽期耐冷性不强致使现行推广的许多优良水稻品种不适于直播生产。因此,挖掘鉴定芽期耐冷位点,为后续的辅助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就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利用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重测序构建的包含2818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对水稻芽期的耐冷性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个芽期耐冷QTL,分布在水稻的1号、3号、9号和11号染色体上,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耐冷亲本丽江新团黑谷。这些QTL的LOD值的范围从3.05到24.01,表型贡献率为8.0%~53.5%。其中,表型贡献率最大的主效QTL是qCTB11b,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端的21.24 Mb~22.03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790 kb。随后利用"选择作图"的策略进行了QTL验证和累加效应分析,明确了可以通过QTL的累加聚合实现芽期耐冷能力的遗传改良,聚合的增效QTL越多,耐冷能力提升越明显。上述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芽期水稻耐冷能力遗传基础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为后续直播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粳稻 芽期耐冷性 重测序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菌群和瘤胃功能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牛强度育肥期间,大量高精料摄入极易诱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发生SARA后,瘤胃内环境长时间处于低pH值状态,使瘤胃菌群结构改变,代谢功能异常。革兰阴性菌在过酸环境中裂解释放LPS等有毒代谢物,使瘤胃上皮受损,功能减弱,不同程度影响肉牛生产性能。因此,为了降低SARA对肉牛育肥的影响,对国内外关于SARA的研究进行总结,针对瘤胃内菌群变化、瘤胃内菌群异常代谢、瘤胃上皮细胞表达等方面展开分析,了解SARA发生机制,为开发该病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及后续研究明确方向。

关键词: 肉牛 高精料 SARA 瘤胃菌群变化 瘤胃异常代谢 瘤胃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蛋白质、油分含量的QTL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食用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主要来源,提高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与传统育种相比,利用分子标记定位QTL辅助育种,在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上都对大豆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利用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差异较大的大豆亲本东农L13和合农60、黑河36,分别构建了以东农L13为共同亲本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3613(东农L13×黑河36)和RIL6013(东农L13×合农60),分别包含134,156个株系;利用3个生态环境下数据对大豆蛋白含量和油分含量进行了表型数据分析,分别利用150,137个SSR标记构建遗传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3个环境下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QTL定位.通过对表型数据的分析,2个RIL群体的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在基因型间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基因型与环境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2个群体中,共检测到8个蛋白质含量QTL,分布于7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出5个控制油分含量的QTL,分布于5个连锁群上,有1个油分含量的QTL在2个种植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在定位的QTL中,7个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和3个油分含量相关的QTL与前人研究一致,另外3个QTL(qPro-G-1、qOil-C1-1、qOil-H-1)是本研究新发现的,是本研究遗传背景特有的QTL.研究结果对大豆品质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油分含量 关联重组自交系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统发酵东北酸菜中植物乳杆菌HUCM115的分离及益生特性

食品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东北酸菜中分离筛选到1?株乳酸菌,经形态学及16S?rDNA和phe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并命名为HUCM115.植物乳杆菌HUCM115对酸和胆汁胁迫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能力,pH?2.5或0.5?g/100?mL胆汁环境下分别培养3?h,其存活性无显著变化,并具有良好的自动聚集能力,室温静置60?min自动聚集百分比近70%.菌株HUCM115在含胆固醇培养基中培养24?h,胆固醇去除率达20.6%,在含谷氨酸培养基中培养48?h,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积累至101.3?μg/mL.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HUCM115展现出了良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候选益生菌株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酸菜 植物乳杆菌 益生特性 胆固醇 γ-氨基丁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年我国亚麻行业发展概况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亚麻产业种植、加工、科研及市场情况,种植以黑龙江和新疆为主,其他地区零星种植.从育种到栽培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机械化取得长足进步.纺织产业主要是纺纱、织布和生产一些低端的生活用品,服装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研发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从进出口数据看,市场平稳发展.在科研上,着重于分子辅助育种,挖掘与纤维、木酚素等相关的基因和开展基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亚麻产业 种植 加工 科研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浓度呕吐毒素作为激发子对马铃薯抗干腐病的诱导及其作用机制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腐病是马铃薯窖储过程中镰刀菌侵染引发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商品价值.呕吐毒素(vomitoxin,DON)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马铃薯干腐病致病镰刀菌在侵染薯块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防治是病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其中采用生物因子作为激发子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的方法成为热门.本研究采用低浓度DON作为激发子对马铃薯块茎进行处理,确定其在马铃薯抗干腐病中的作用及诱导马铃薯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作用机制,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DON处理对马铃薯干腐病的扩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存在浓度效应,其中5 ng mL-1 DON处理马铃薯4 h能有效降低接种接骨木镰刀菌马铃薯块茎的干腐病病斑直径扩展;低浓度DON处理提高了块茎组织的SOD、POD、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减少细胞膜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薯块内的苯丙烷代谢关键酶PAL和4CL的活性升高,促进了代谢产物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和花青素的积累.同时DON作为激发子可诱导马铃薯块茎中内源信号分子SA、JA和ET的含量增加,植物系统抗性的调控基因NPR1的表达量上调.

关键词: 马铃薯 干腐病 镰刀菌 呕吐毒素 激发子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果树产业现状、影响因素及产业发展建议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黑龙江省果树面积、品种结构、产区特色、小浆果产业优势、果树科技贡献率、种植效益、品牌建设等进行了分析,针对制约黑龙江省果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即规模小、流通分散、缺少品牌等问题,提出了倡导果树上山下滩、建立智慧流通体系、打造寒地特色品牌的建议.

关键词: 果树产业 黑龙江 寒地特色 绿色 优质 品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