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效成分、香气物质及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动态变化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树莓冻果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阶段红树莓果酒的功效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陈酿结束后为(18.00±0.07)%;活性成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总酚、花色苷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3.32±2.26)mg/L和(173.64±5.72)mg/L,黄酮在发酵第9天达到最大值为(67.03±0.30)mg/L,原花青素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6.38±0.04)mg/L;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90.18±0.77)%,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87.93±2.10)%;果酒发酵期间,有机酸除L-苹果酸升高、柠檬酸降低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琥珀酸、乳酸变化最明显;陈酿期间,L-苹果酸呈缓慢升高趋势,琥珀酸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柠檬酸、乳酸、草酸、酒石酸和莽草酸呈降低趋势;红树莓果汁、红树莓果酒发酵和陈酿期间分别检测出18、46种和23种香气物质,其中红树莓果汁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酮类(63.40%),经发酵后酮类物质减少,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所增加,红树莓果酒中主要香气物质为酯类,癸酸乙酯、辛酸乙酯、甲酸异戊酯为发酵红树莓果中的特征性香味物质。


猪hnRNPUL1基因克隆及变异剪接体鉴定
《畜牧兽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克隆民猪hnRNPUL1基因全长编码区(complete coding sequence, CDS)序列并进行可变剪接分析,研究其组织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本研究以3头3月龄民猪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hnRNPUL1基因CDS及可变剪接体,应用qRT-PCR检测其在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背肌、腿肌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在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方法鉴定核定位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猪hnRNPUL1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MN399154) CDS全长2 580 bp,预期编码的多肽链存在着hnRNPs家族的特征性结构域——SAP、SPRY和AAA;猪hnRNPUL1普遍表达于所检测的各组织中,其中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腿肌中表达量最低;核定位序列(NLS)位于多肽链的133~430 aa处,与生物学信息学预测的结果存在着偏差;同时获得了2个变异剪接体和11种可变剪接片段。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猪hnRNPUL1基因功能及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龙园翼剑'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园翼剑'黄瓜是用全雌自交系H-13作母本,自交系C-27作父本配置而成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全雌,早熟,生长势强,叶色深绿,高抗霜霉病,抗白粉病和枯萎病.果实绿色,有光泽,棒状,无棱,有刺,刺瘤少.果肉浅绿色,无苦味,单性结实.单果质量140 g,风味好,商品性好.产量65 t·hm-2以上.


蒲公英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主要成分浅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对蒲公英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分别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对蒲公英黄酮得率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蒲公英中总黄酮得率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蒲公英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60%、料液比1∶80 g/mL、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蒲公英黄酮的得率为3.97%;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80 g/mL、提取时间10 min、提取温度55℃、微波功率800 W,在此条件下,蒲公英黄酮得率为4.57%.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更优.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蒲公英黄酮粗提物中含有芦丁,其质量分数为12.76%.本试验为蒲公英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究及参考.


202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Ⅲ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65 克豆5765.1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克99-578为母本,合丰4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65.2 特征特性特种品种(小粒).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 2 250 ℃左右.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4 cm左右,无分枝,白花,圆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3.1 g左右.两年平均品质分析结果


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李(Prunus L.)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按照《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李资源圃内保存的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对16个数量型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聚类、主成分等分析.结果 表明,20个描述型性状,共观测到66个变异类型,其中叶片形状、果皮颜色、果核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D)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8 ~ 1.3993和0.2188~0.7196,其中果皮颜色(H:1.2093,D: 0.6814)、叶片形状(H: 1.1227,D: 0.5484)等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16个数量型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1.32%;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为8.72%.聚类分析将96份寒地李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22处将各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可用于选育离核、抗性强的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抗性强、丰产品种;第Ⅲ类可用于选育果大、可食率高、离核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191%,主要有果实纵径、果实横径、1年生枝粗等性状,主要反映了果实大小和枝条性状因子,果实性状对于东北寒地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的贡献率最大,一年生枝条次之.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16个数量型性状可简化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叶片宽、果核横径、果形指数、叶片长、1年生枝粗7个主要指标,提高了寒地李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鉴定工作的效率.


拟南芥AtR8 IncRNA对盐胁迫响应及其对种子萌发的调节作用
《植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 (I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RNA,主要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生成,大量存在于生物体内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AtR8 IncRNA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RNA聚合酶Ⅲ转录的长链非编码RNA.前期研究发现,水杨酸(SA)处理诱导萌发种子中AtR8 IncRNA的表达,AtR8 IncRNA缺失抑制SA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进一步研究发现,AtR8 IncRNA转录区域内存在保守的盐胁迫响应元件(TCTTCTTCTTTA);NaCI处理抑制萌发种子中AtR8 IncRNA的表达;与野生型相比,高浓度NaCl处理明显抑制了atr8 (AtR8 IncRNA部分缺失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研究结果表明,AtR8 IncRNA在拟南芥种子萌发期的盐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82%嗪·异丙甲·滴辛酯乳油在大豆上残留的检测方法及膳食风险评估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和2,4-滴异辛酯的复配农药82%嗪·异丙甲·滴辛酯乳油在大豆生产上的安全性,本研究使用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对大豆、青豆、大豆秸秆和青豆秸秆中的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和2,4-滴异辛酯及其中间代谢物2,4-滴进行定量测定.并依据国家估算的每日摄入量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评估这些农药的风险系数.结果表明:异丙甲草胺、嗪草酮、2,4-滴异辛酯及2,4-滴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3%~105.7%,相对标准偏差为0.9%~14.0%;4种除草剂成分在大豆和青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0.005,0.005和0.005 mg·kg-1,在大豆秸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4 mg·kg-1,在青豆秸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2 mg·kg-1.该方法可应用于测定大豆田间试验样品中异丙甲草胺、嗪草酮、2,4-滴异辛酯及2,4-滴的含量.良好农业规范条件下,大豆、青豆、大豆秸秆和青豆秸秆中的异丙甲草胺、嗪草酮、2,4-滴异辛酯和2,4-滴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普通人群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和2,4-滴异辛酯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分别为0.083 73,0.011 6和0.279 5 mg·(kg bw)-1,风险系数分别为1.33%、1.41%和44.36%,这表明在良好农业规范条件下以2 460 g a.i. hm-2用量浓度施用3种除草剂复合的82%嗪·异丙甲·滴辛酯乳油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较低.
关键词: 大豆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异丙甲草胺 嗪草酮 2,4-滴异辛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