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气相色谱的1-MCP检测方法及释放规律研究
《保鲜与加工 》 2021
摘要:以异丁烯作为标准物,绘制标准曲线,采用气相色谱法对1-MCP浓度进行测定。建立条件如下:柱温100℃,载气压力120 kPa,进样器温度130℃,检测器温度150℃,进样量2 mL。此检测条件下,异丁烯和1-MCP浓度与峰面积值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可用于精确检测1-MCP气体的浓度。商品1-MCP释放条件为用水浸湿(或高湿度),释放速率与浸湿程度相关,干燥条件下不释放1-MCP气体。低温(0℃)条件对1-MCP气体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释放速率显著低于常温(28℃)条件。用保鲜袋包装青皮核桃并进行1-MCP处理(1-MCP药包放置于保鲜袋上部封口处)发现,相同时间内靠近药包放置点的1-MCP积累浓度显著高于远离药包放置点的位置,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且10 h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尾菜有机肥对甜瓜和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促进蔬菜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甜瓜和番茄施用不同量蔬菜尾菜发酵后的有机肥(15(T1)、30(T2)、45(T3)、60 t/hm2(T4))和腐熟牛粪(CK),统计分析不同处理下甜瓜和番茄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以筛选适宜甜瓜和番茄种植的尾菜有机肥用量.结果表明,尾菜有机肥可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其中,60、45 t/hm2尾菜有机肥分别处理甜瓜和番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比CK分别增加了44.90%和18.87%;施用尾菜有机肥能提高甜瓜和番茄的产量,其中,甜瓜在T1处理下增产最高,番茄在T2处理下增产最高;施用尾菜有机肥可同时提升甜瓜和番茄的品质,甜瓜和番茄的3个品质指标在T1或T2处理达到最优.综合成本效益分析,在甜瓜和番茄的种植中,以T1处理(15 t/hm 2的尾菜有机肥)的用量为最优施肥量,结果可为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尾菜有机肥;甜瓜;番茄;产量


响应面分析法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
《中国食用菌 》 2021
摘要: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响应面法自问世以来在众多领域应用广泛,在总结近年响应面分析方法在食用菌研究与生产方面应用的同时,提出该方法在食用菌领域的其他方面还具有更实际的可操作性,为该方法能够在食用菌领域中得到更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天津地区黄瓜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研究
《农学学报 》 2021
摘要:为明确黄瓜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对生产上常用防治药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水平,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测定法,检测来自天津6个区县的102株黄瓜多主棒孢对烟酰胺类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天津地区黄瓜多主棒孢对啶酰菌胺的药剂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EC50最小值为0.29μg/mL,最大值为773.33μg/mL;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78.43%,其中高抗频率为4.9%。天津地区黄瓜生产中啶酰菌胺使用频率较高,啶酰菌胺具有中度抗性风险,该药剂在天津地区不适宜用于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7荧光分子标记开发与育种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7的水稻品种'IRBB7'与9个感病水稻品种进行序列比对,在Xa7基因位点附近寻找碱基差异,结合PARMS (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技术,开发了与Xa7基因紧密连锁的荧光分子标记PM-Xa7,并利用该标记对72份水稻种子资源中的Xa7基因进行鉴定和对杂交水稻育种亲本'美B'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改良.结果 显示,从72份水稻种质资源中鉴定出了两份含有抗病Xa7基因的水稻种质;利用标记PM-Xa7将'IRBB7'中的抗病Xa7基因导入到'美B'中,成功选育出了稳定的抗白叶枯病新保持系材料;在对'IRBB7'与'美B'的382份BC2F2代单株进行选择时,发现289株检测到抗白叶枯病荧光信号,93株检测到感白叶枯病荧光信号,与病原菌Xoo接种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以上结果表明标记PM-Xa7可有效地运用于Xa7基因的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Xa7;荧光分子标记


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绿豆芽是我国传统食用芽菜之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人体自由基的功效,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豆芽的营养成分被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但绿豆芽组织脆弱,含水量大,在采后的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极易出现褐变、皱缩、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其中褐变带来的影响最大。目前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体系尚不深入,大多浅尝辄止。因此,该文对绿豆芽褐变的机理、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为绿豆芽防褐变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绿豆芽 防褐变技术 酚类物质 酶促褐变 非酶促褐变


中药渣固态发酵前后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变化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摘要:目的本试验使用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对中药渣进行固态发酵来制备饲料添加剂。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接种比例、微生物接种量、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从而筛选最适发酵条件。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的接种比例为2∶1∶2,接种量3%,添加30 mg/mL-1玉米粉作为氮源,初始pH 7.5,发酵6 d后,发酵底物中蛋白质含量为9.96%,比未发酵药渣提高了47.3%;多糖含量为8.95%,比未发酵药渣提高了1.4%。结论混合菌种发酵中药渣可为中草药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葡萄柚籽提取物和聚乙烯包装对香椿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椿(Toona sinensis)的嫩叶和嫩芽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但香椿属于季节性蔬菜,极易腐烂,严重影响货架期。葡萄柚籽提取物(grapefruit seed extract, GSE)是天然的强抗氧化剂、天然防腐剂。使用0.02 mm厚度的聚乙烯(polyethylene, PE)薄膜包装香椿并利用0.1%、0.3%和0.5%浓度的GSE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贮藏期间香椿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0.5%GSE+PE处理可以显著延缓香椿褐变和腐烂,降低失重率,控制叶绿素含量的升高,抑制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研究结果为香椿的采后保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钙-锌-硼、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综合处理(钙-锌-硼、芸苔素内酯、黄腐酸)等4种处理,以清水为对照,测定果实裂果率、单果质量等9项指标,比较了营养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葡萄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达到防治葡萄裂果及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裂果率及提高果实品质。其中综合处理较对照组裂果率下降最大,为58.34%~83.19%。除"里扎马特"品种外,综合处理较对照组果实横径(3.41%~9.81%)、纵径(3.46%~9.81%)增加率最大,除"里扎马特"品种外,综合处理、钙-锌-硼处理较对照组单果质量增加率最大(12.10%~23.29%),可滴定酸下降率最大(2.90%~16.92%)。除"香妃"品种外,综合处理、黄腐酸处理较对照组果实硬度(17.61%~43.42%)、可溶性固形物(6.01%~15.20%)增加率最大,4个品种综合处理较对照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16.80%~23.75%)、维生素C含量(1.16%~1.35%)增加率最大。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品种均以综合处理、黄腐酸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营养元素 芸苔素内酯 黄腐酸 葡萄 裂果 果实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