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配方玉米秸秆对大球盖菇原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原料,以山东寿光引进的大球盖菇为试验菌种,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配方对大球盖菇原种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适合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秸秆中只添加木屑可改善菌丝密度、均匀度,提高菌丝生长速度,缩短菌丝满瓶时间;秸秆中添加麦麸可促进菌丝的萌发,但菌丝生长情况较差,污染比较严重。


肉鸡高平衡度饲料养殖试验报告Ⅰ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在动物营养学与饲料技术研究方面,首创动物高平衡度饲料研究方法。将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科学2门学科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动物群体养殖试验,结合营养成分精准平衡方法,获取快速生长条件下的群体营养动力定型。选用通用饲料原料,经线性规划,建立起高度吻合动物群体营养动力定型的基础饲料配方及核心预混料配方,用肉鸡高平衡度Ⅱ饲料进行45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育成效率93.6%,育成肉鸡均质量3 253 g,饲料系数1.83∶1,蛋白效率2.21。


芝麻耐旱性的鉴定方法及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芝麻的耐旱性及获得与芝麻耐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在发芽期,采用不同浓度PEG 6000处理不同来源不同种皮颜色的10份芝麻品种,测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及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模拟芝麻干旱处理的最佳PEG6000浓度为15%;综合各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最优回归方程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成苗率可以作为芝麻发芽期耐旱性鉴定的关键指标;利用上述方法对216份核心种质资源群体进行耐旱性鉴定,相对成苗率耐旱系数值位于12.15%~93.52%,平均为60.74%,变异系数为25.22,变异丰富且呈正态分布;资源群体的耐旱性指标值与60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关联分析,获得与芝麻发芽期耐旱性有显著关联的标记30个(P<0.05),解释率在1.99%~4.96%之间,平均2.84%。试验表明,相对成苗率是最适且最方便的耐旱性鉴定指标,适用于芝麻资源的耐旱性鉴定。
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经济学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42户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温室蔬菜生产的净利润、投资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为6.843万元/hm2,22.31%和1∶1.22,均远远低于预期水平(15万元/hm2,30%和1∶2);温室蔬菜生产的净利润与拱棚蔬菜(6.832 5万元/hm2)接近,而投资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低于拱棚蔬菜(35.01%和1∶1.32),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如拱棚蔬菜显著。


水分胁迫对小麦芽和根中脯氨酸含量及电导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9.2%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24 h,比较了晋麦47(旱地品种)和舜麦1718(水地品种)在发芽期芽和根相对电导率、脯氨酸(Pro)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发芽期水分胁迫24 h后,晋麦47芽与根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2.71%、31.04%,舜麦1718只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29%、5.3%,晋麦47芽和根的细胞膜伤害率明显大于舜麦1718;且晋麦47在芽和根中的丙二醛含量也分别比对照增加23.26%、72.55%,舜麦1718分别比对照增加15.9%、61.24%,芽和根中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晋麦47,如相对电导率所示结果一致,说明膜组织都受到损伤,而舜麦1718表现的受损伤程度较轻。同时两个小麦品种的芽和根中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均大幅增加,晋麦47分别增加250.17%、75.31%,舜麦1718分别增加744.72%、503.42%,显著高于晋麦47,这对于舜麦1718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保护细胞具有积极作用。


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黄花’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超声波处理‘黄花’梨花粉介导插入外源基因的技术体系。【方法】以‘黄花’梨花粉为试材,检测不同蔗糖溶液中梨花粉破损率;通过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对超声波处理功率、处理时间、间隙时间、处理次数4个因子进行优化;利用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pCAMBIA 1304检测转化效率。【结果】梨花粉的适宜等渗溶液为15g.L-1蔗糖溶液。超声波处理的梨花粉受体最佳参数为:超声波处理功率160~170 W,处理时间6~7 s,间隙时间7 s,处理次数7次。采用加入含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的pCAMBIA 1304表达载体质粒检测优化的超声波处理组合,梨花粉外源基因的插入效率为3%。【结论】研究确定了超声波处理‘黄花’梨花粉遗传转化体系。
关键词: ‘黄花’梨 花粉介导 超声波处理 转化体系 GFP基因


不同糜子品种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16个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萌发期与抗旱性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其抗旱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糜子品种抗旱性有显著性差异。干旱胁迫抑制糜子种子萌发活力,降低了萌发速度和发芽率;干旱胁迫对糜子胚根的抑制要强于胚芽;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相对萌发指数和相对活力指数均可作为糜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参考指标。河曲红黍子、伊选红糜、粘丰5号这3个品种抗旱性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