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TaNHX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液泡膜蛋白NHX与作物的耐盐、耐旱性紧密相关,其在作物改良中研究较多。通过分析耐旱小麦晋麦47号的NHX1基因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11个跨膜结构,N末端位于膜外,而C末端位于膜内,这与第197位置保守的疏水丙氨酸变为苏氨酸密切相关;且与小麦NHX2有相对较远的进化关系。定量PCR分析表明,小麦中总NHX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根和叶中的表达丰度明显高于茎和穗,这一表达模式可能与植物在耐盐、耐旱过程中根和叶的生理功能相关;而根和叶中表达丰度的差异也可能与不同材料的耐旱性有关。


运系1108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及应用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3
摘要:yx1108是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玉米育种课题组选育成功的新玉米自交系,2012年已申请农业部新品种保护。1选育过程2000年用k22杂陕单98-1(杂交种),然后自交分离,经过南繁北育,得到一个稳定的自交系k22/98-1。2004年用k12做母本,用k22/98-1做父本杂进行杂交,其杂交种即运单26号。2005年用运单26号杂交种做母本,用浚单26号杂交种作父本杂交,然后自交分离,经过运城、新疆、海南三地筛选,于2011年得到符合要


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13
摘要:马铃薯机械化栽培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经济收入。通过采用优质脱毒种薯、药剂拌种、化学除草、肥水一体化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田间作业、科学管理等措施,增产效果明显。经实地收获测产,130hm2大西洋品种马铃薯平均单产3006kg/667m2,纯收入2055.1元/667m2。该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氨基酸对动物采食的调控作用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3
摘要:采食是动物摄入营养物质的基本途径,生产中用采食量来衡量动物摄入营养物质数量。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基础,是制定营养方案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动物生产性能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一系列研究发现,色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和苏氨酸等可以调控动物的采食量,综述这些氨基酸对动物采食调控的研究进展。


醋糟对獭兔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中国养兔 》 2013
摘要:为研究醋糟作为粗纤维饲料在生长獭兔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选择90日龄健康的生长獭兔18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饲喂6种不同比例醋糟替代谷草与小米壳(对照组、7%、14%、21%、28%和35%)的饲粮.结果表明:35%组有提高试验兔生产性能的趋势,其次是21%组;各组间屠宰率无显著差异.粗蛋白消化率以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5个试验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及木质素的消化率均以21%组最高.不同醋糟比例的试验饲粮对试验兔皮张面积、腹部被毛密度、臀部绒毛长度及枪毛比例无显著影响,臀部绒毛密度以7%组最小,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獭兔日粮中添加21%的醋糟效果最好.


工厂化北冬虫夏草菌种分离试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摘要: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但其菌种还存在产量低、不产子实体等问题。通过头部组织分离法和孢子分离法对工厂化生产北冬虫夏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头部组织分离对于北冬虫夏草的工厂化生产是可行的;孢子分离法使北冬虫夏草的产量提高约13%,栽培周期缩短了约7d,有利于北冬虫夏草产量的提高和栽培周期的缩短,降低栽培成本。


Bt基因导入形态抗蚜棉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野生棉种多茸毛是一种形态抗蚜性状,其抗虫机理在于阻碍害虫特别是刺吸式害虫的取食,对幼虫的移动产生机械障碍作用,对棉蚜、棉叶螨、棉叶蝉、红铃虫等棉花害虫具有抗性。通过远缘杂交方式将野生棉种的多茸毛性状转育到栽培种陆地棉上,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基因导入形态抗蚜棉,获得转Bt基因形态抗虫棉纯合系;对纯合系2种害虫的抗性检测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高抗棉铃虫特性导入到形态抗蚜棉,但转化株系仍然保留了受体材料的抗蚜性状。表明通过远缘杂交与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多茸毛抗蚜性状与转基因抗棉铃虫性状的融合,并可有效解决棉花生产上的主要虫害。


催乳素(PRL)及其受体基因在猪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13
摘要:本文综述了催乳素(PRL)及其受体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和作用机理,PRLR基因的结构和在猪中的染色体定位,以及与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