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DPPH法评价大豆水解产物抗氧化能力
《饲料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溶液吸收光谱、质量浓度与吸光值的关系及DPPH与大豆蛋白水解液反应体系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DPPH法测定大豆蛋白水解液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检测波长为515 nm,反应体系为4.5 mL 128.85 mg/L的DPPH-甲醇溶液加0.5 mL的水解液抗氧化剂,反应时间为40 min。用上述方法研究大豆蛋白水解液质量浓度和其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关系,以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值(IC50)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测得IC50值为20.35 mg/mL。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蛋白水解液 1,1-二苯基苦基苯肼 抗氧化能力 清除率


9个甘蔗优良新品种漳州蔗区试验初报
《中国热带农业 》 2013
摘要:在2013年福建漳州蔗区举行的甘蔗体系优良品种第三轮示范试验中,参试的9个甘蔗优良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表现出苗率较高、分蘖率整体优于对照种。参试品种植株高大一般,中至中大茎,有效茎数较多。对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甘蔗品种是粤甘26号、桂糖29号、云蔗03-258,这三个品种蔗茎产量较高,蔗糖分优于或与对照相当,可以在漳州蔗区进一步示范试验。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抗倒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关系分析
《福建稻麦科技 》 2013
摘要:选用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恢复系HK02作父本,与近年国内新育成的三系、两系不育系作母本,杂交配组成金生S/HK02等11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Ⅱ优明86、宜优673为对照,采用濑古氏提出的测定"倒伏指数"大小确定植株抗倒性状的方法,分析了供试材料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关系,以期通过试验为这些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一些参考。结果表明,倒伏指数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节间壁的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在11个试验材料中,湖南44 A/HK02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最抗倒,川香29A/HK02等品种比较抗倒,新安S/HK02品种的抗倒性最差。


转CryIAb水稻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尽管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但转基因作物是否对农田生态产生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转CryIAb基因抗虫水稻"Mfb"连续2年在传统栽培和半野生条件下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转CryIAb基因稻"Mfb"与非转基因稻"明恢86"田间杂草种类没有显著差异。稻田杂草的频度和密度与栽培方式有关,半野生稻田杂草的频度和密度显著高于传统稻田,但相同栽培条件下,转基因稻"Mfb"与非转基因稻"明恢86"田间杂草频度和密度在整个生长期内均无显著差异。半野生稻田物种丰富度(Sr)指数明显大于传统稻田;相同栽培条件下,相同生长时期抗虫转基因水稻"Mfb"与其非转基因对照"明恢86"对稻田杂草群落丰富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稻田杂草群落优势度(D)、均匀度(J)以及多样性(H)各处理、各生长时期内转基因稻与非转基因稻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稻田杂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相同栽培方式相同生长期的抗虫转基因水稻"Mfb"与其非转基因对照"明恢86"的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不显著。综合上述分析,转CryIAb基因抗虫稻对稻田杂草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转CryIAb基因水稻 半野生栽培 杂草群落 多样性指数


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为了定量分析主要生化成分在白茶感官品质决定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以新选801、新选807、福鼎大毫和金牡丹4个茶树品种分别在3个不同萎凋条件下制得的12个白茶茶样为材料,测定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还原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及感官审评得分,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对主要化学成分与白茶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白茶的感官审评得分与氨基酸含量(R=0.855)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性糖含量(R=0.680)成显著正相关,与水浸出物含量(R=-0.873)和酚氨比(R=-0.841)成极显著负相关;对感官品质直接正面影响较大的化学成分为还原性糖和氨基酸;而茶多酚和咖啡碱则对感官品质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观赏向日葵新品种“闽葵1号”
《农村百事通 》 2013
摘要:1.形态特征"闽葵1号"叶心形,茎直立有棱角,绿色,表面粗糙,被有茸毛,茎粗1.4~1.7厘米。头状花序、顶生,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绿色,披针形,有茸毛;花盘绿色,花盘径7.5~8.2厘米;舌状花瓣黄橙色,管状花褐黄色,花粉黄色;花托蜂窝状,托片全缘,顶端有柔毛,花径13.5~15.8厘米,花瓣数33~40枚,花瓣长4.2~5.2厘米、宽1.2~1.8厘米。种子浅褐色、光滑;单朵花花期6~12天,瓶插寿命9~13天。切花产量为每公顷9万~12万枝。可作切花生产或庭院景观种植观赏。适宜在无霜地区露地栽培,其


水肥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径流小区实地监测的方法,通过3年6茬水稻的试验,研究6种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不施肥+常规灌溉、常规施肥+常规灌溉、优化施肥+常规灌溉、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增量施磷+常规灌溉、优化施肥+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处理下的水稻干物质年产量为11 629~19 709kg/hm2,氮、磷、钾年吸收量分别为90~174kg/hm2,36~62kg/hm2,151~288kg/hm2,地表径流总氮和总磷年流失量分别为14.0~42.9kg/hm2和0.244~0.559kg/hm2;其中,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处理的水稻产量,氮、钾养分吸收量及径流水总氮流失量相对最高;而"优化施肥+节水灌溉"处理的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与"常规施肥+常规灌溉"处理相当,但可明显降低稻田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量,同时每年可节省(比常规灌溉处理)灌溉水量900.5m3/hm2,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