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5%哒·阿维热雾剂的配制及其对橡胶六点始叶螨的药效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通过选用合适的原药、助剂、工艺,配制了闪点高、粘度适中、低毒、冷热贮稳定性好且可用于喷烟、喷雾及超低量喷雾的15%哒.阿维菌素多功能热雾剂,并测定热雾剂对橡胶六点始叶螨的毒力与药效。热雾剂对雌成螨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5.738 3+2.285 6x,LC50为0.475 3μg/mL,幼螨LC50为0.190 4μg/mL,卵LC50为0.921 3μg/mL。苗圃防治试验持效期达35 d以上。施药量为3 000 mL/hm2时,小区试验药后15 d防效达90.28%。经过7 a的大田防洽试验,表明15%哒.阿维热雾剂对橡胶六点始叶螨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当高峰前期每百片胶叶害螨达30头以上时,采用热雾剂2 250~3 000 mL/hm2进行预防性施药,防治效果达81.2%以上,全年施药1次可控制害螨的发生。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哒螨灵 橡胶树 六点始叶螨 热雾剂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链霉菌211726代谢产物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10 CSCD
摘要:目的对来自海洋环境的链霉菌211726(Streptomyces sp.211726)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链霉菌211726(Streptomyces sp.211726)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Nocardamine(1)及其铁络合物Ferrioxamine E(2),化合物2为首次从链霉菌中分得,化合物1、2为首次同时从同一微生物中分离获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提取-液相荧光法测定水果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超声波提取热带水果中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降解产物壬基酚、液相荧光法测定残留量的方法,对超声提取的温度、时间、功率进行条件优化,提取液经净化浓缩后,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壬基酚在0.5~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4mg/kg和0.008mg/kg,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2%~102%和75%~92%。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符合残留检测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幼苗磷吸收的动力学参数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对橡胶树幼苗吸收H2PO4-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橡胶树幼苗对营养液中H2PO4的吸收动力学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分别采用Lineweaver-Burk方程、Eadie-Hofstee方程、Hanes方程处理数据,结果显示拟合程度最好的是Lineweaver-Burk方程。橡胶树品系热研7-33-97芽接籽苗的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与Km值均为最大,吸磷能力明显高于品系RRIM600实生苗和GT1实生苗,且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吸收速率时对环境中磷浓度的要求也最高,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随着苗龄的增加,Vmax有减弱的趋势,Km值也存在一定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葙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杀虫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6种植物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并对青葙提取物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6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以青葙和假臭草活性最高,浓度为1%水平时对螺旋粉虱成虫处理5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9.87%和64.94%;青葙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以甲醇和乙醇提取物活性最高,对螺旋粉虱3龄若虫处理后24 h的LC50值分别为13.14 mg/mL和14.96 mg/mL;青葙甲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活性测定结果中,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高,对螺旋粉虱3龄若虫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5.35 mg/mL和9.66 m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碱和铜离子络合物抗溶血作用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模拟嚼食槟榔的口腔环境,在碱性条件下初步研究槟榔碱与一定浓度的Cu2+联合抑制家兔红细胞溶血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一定浓度的Cu2+和槟榔碱共存能明显抑制家兔红细胞溶血,并与模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UV扫描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Cu2+在5~100μmol/L范围内和槟榔碱反应在268 nm左右出现了一个新峰且该新峰的吸收值随Cu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说明二者相互作用并有新的络合物产生。SOD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络合物具有SOD活性,能够清除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并且与模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棠果油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浸提法对海南海棠果种仁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海棠果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提取海棠果油的适宜条件为:将海棠果种仁粉碎并干燥至水分含量在4.75%以下,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8,30℃提取12 h,重复提取2次,出油效率可达95.86%。所得海棠果油酸价为26.90 mgKOH/g,过氧化值为1.41 mmol/kg,碘值为55.54 gI2/100 g,皂化值为166.42。经过GC-MS分析,共检出了14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质量的99.92%,其中油酸占42.05%,亚油酸占26.57%,棕榈酸占13.62%,硬脂酸占15.7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