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了哥王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C.A.Mey.],别名土木香、黄皮子、南岭荛花。2材料类别茎段。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芽诱导培养基:(1)MS+6-BA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探讨了槟榔中制备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槟榔色素最佳的提取溶剂为含0.1mol/L盐酸的50%乙醇,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90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人工草地植被产量的时空结构建模研究
《草地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建成4年的热带人工草地上研究放牧与不放牧对热带栽培草地的影响,使用BP神经网络,对植被生物量时空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并对7,9,11,1月份在15~175 cm处的植被生物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栽培草地群落植被在垂直空间上层状分布,牧草产量多集中在11~60 cm草层,尤其是在10月份左右,50 cm处,植被生物量达到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束顶病毒海口分离物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口香蕉束顶病株的幼嫩假茎和叶片总DNA为模板,通过反向PCR法克隆了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海口分离物(命名为BBTV-HaiKou)的6个DNA组分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DNA1~6序列全长分别为1106、1040、1058、1040、1013和1082nt。各组分非编码区各包含一个茎环共同区和一个主要共同区,同源性分别为91.55%和88.45%。各组分编码区均编码一个开放可读框(ORF),其中DNA1 ORF内部还有一个小的ORF。序列分析表明,BBTV-HaiKou分离物与其它分离物间的DNA1最为保守,DNA2变异最大。DNA1组分核苷酸序列与亚洲组、南太平洋组各分离物及ABTV(Abacá bunchy top virus)分离物同源性分别为93.1%~99.1%,89.6%~90.7%和76.2%~77.4%,相应的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BBTV和ABTV中分别为93.4%~100%和85.7%。根据Karan等的分类方法,确定BBTV-HaiKou分离物属于亚洲组成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对槟榔叶片进行营养诊断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应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对低产园和高产园槟榔进行了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表明,相对于高产园,低产园元素间关系较不平衡。槟榔叶片N、P、K、Ca、Mg以及Fe、Mn、Cu、Zn的适宜含量分别为(20.53±0.67)、(1.90±0.01)、(13.30±0.46)、(7.14±0.57)、(3.68±0.41)g/kg及(109.50±4.16)、(112.50±9.02)、(6.07±0.64)、(31.23±0.15)mg/kg。低产园N、P、K、Ca、Mg、Fe、Mn、Cu、Zn元素DRIS诊断指数分别为-44.58、-1.60、-17.16、0.09、-31.94、52.78、31.03、23.12、-11.74,需求强度较大的元素为N、Mg、K,其次是Z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外源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对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分别在多菌灵500mg/L+施保克3mL/L+柠檬酸15.0mmol/L溶液中分别加入抗坏血酸50.0mmol/L(AsA处理)和谷胱甘肽50.0mmol/L(GSH处理)浸果5min,以多菌灵500mg/L+施保克3mL/L+柠檬酸15.0mmol/L浸果5min为对照处理,分别置于常温和6℃低温贮藏、相对湿度为80%。结果表明:AsA和GSH处理均能降低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提高果肉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果肉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维持果肉中较高的维生素C和GSH含量。低温下,AsA和GSH处理均能提高荔枝保鲜效果,降低果实的腐烂率,但AsA处理的保鲜效果要优于GSH处理的效果,而常温下GSH处理并不能提高荔枝的保鲜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设计优化广藿香基因组SRAP扩增体系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广藿香叶片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dNTP、引物浓度和DNA聚合酶4因素3水平,对SRAP扩增效果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模板DNA浓度对PCR扩增的影响,确立适合广藿香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利用SRAP-PCR优化体系对引物进行了全面筛选。结果表明:各因素不同水平浓度对PCR反应结果均有显著影响,总体积20μL的SRAP-PCR优化反应体系中含有:2μL 10×buffer、20 ng模板DNA、1.5 mmol/L Mg2+、250μmol/L dNTP、0.3μmol/L Primer、TaqDNA聚合酶1.5 U。运用该体系对部分广藿香单株进行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以此体系为基础从9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18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噻重氮对采后杧果抗病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BTH(苯并噻重氮)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cv.Hongmang No.6)果实抗病性诱导的效果及其对几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用质量浓度为50mg·L-1的BTH水溶液对杧果果实作喷雾处理后,将杧果贮藏于(20±1)℃,相对湿度为80%的恒温箱内,观察贮藏过程中杧果发病情况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TH处理不仅能显著降低杧果果实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而且明显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1,3-葡聚糖酶(GUN)等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此外,BTH处理也提高了过氧化氢(H2O2)和总酚的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因此,BTH处理提高采后杧果果实的抗病性可能是通过激活杧果的防御系统而发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