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西瑁岛软珊瑚Sinularia sp.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2018 CSCD

摘要: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西瑁岛的软珊瑚Sinulariasp.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结合NMR和MS等波谱数据分析并对比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选用A549和HL-60细胞株,采用CCK-8筛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软珊瑚Sinulariasp.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甾体化合物,包括8个孕甾烷及其苷类化合物: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乙酸酯(1),20-烯-3-酮孕甾烷(2),1,20-二烯-3-酮孕甾烷(3),1,4,20-三烯-3-酮孕甾烷(4),3β-羟基-20-烯孕甾烷(5),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6),1,4-二烯-3-酮-20α-羟基孕甾烷乙酸酯(7),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吡喃岩藻糖苷(8);1个麦角甾烷类化合物:(22E,24R)-3β,5α,6β-三羟基-7,22-二烯麦角甾烷(9)和1个胆甾烷类化合物:(20S)-1,4-二烯-3,16-二酮-20β-羟基胆甾烷(10)。结论化合物1~10对A549细胞株均未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但化合物4和7对HL-60细胞株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1.61和3.26μmol/L。

关键词: 软珊瑚 甾体 细胞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渔民退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改革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渔民退捕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短期内,中央政府应为退捕补偿主体,地方政府为辅,持证渔民为补偿客体;长期来看,应按退捕区域事权财权,明确中央、省、市(县)的补偿主体责任,还应拓展补偿客体,考虑区域间补偿标准的差异化,兼顾补偿的公平与效率。长江退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主体机制外,还应从组织领导、法治制度、政策支持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渔民退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概述了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影响脂肪酸积累的因素以及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等3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了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对脂肪酸积累的影响,总结了当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微藻脂肪酸含量的发展思路,同时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对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藻 脂肪酸合成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产AUV系统2017年东海应用及数据分析

海洋技术学报 2018

摘要: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是综合了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材料的高新科技产物。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用自主AUV技术,研制一种自航式、长期定点、垂直剖面连续观测新型系统(简称长期观测型AUV系统)。文中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方式,并对2017年7月在东海海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UV上升平均速度(0.15 m/s)小于下潜速度(0.20 m/s),上升时观测的数据质量较好,较传统观测精度更高,观测条件限制更小,对于获取海洋调查区域有很大的优势;采集的数据对该海区的水文结构有精细的描述,反映出该海区的水文特征。海试结果表明长期观测型AUV系统各项指标性能已经可以满足实现长期观测的要求。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性能 海试 海洋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罩网兼作金枪鱼延绳钓的钓钩深度与渔获水层分析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3-4月及2017年1月在南海外海进行了两次罩网渔船兼作金枪鱼延绳钓的捕捞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延绳钓钓钩深度及渔获水层分布,以期优化改进试验钓具,有效提高南海金枪鱼延绳钓捕捞效益。研究发现:1)经济渔获以剑鱼(Xiphias gladius)与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主,剑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kg·千钩-1)为所有渔获中最高; 2)钓钩深度(D)与钩位(n)、风速(SW)、风流合压角(γ)成正相关,与漂移速度(SD)、投绳船速(SV)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D=10. 259n-37. 247SD-29. 878SV+6. 940SW+23. 493γ+35. 633; 3)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对权重表明各影响因子中钩位具有最大的相对重要性; 4)试验中拟合钩深分布范围为35. 08~110. 80 m,剑鱼上钩率与CPUE最高的水层为60~80 m,黄鳍金枪鱼上钩率与CPUE最高的水层为80~100 m; 5) 60~80 m水层主要经济渔获CPUE最大且钓钩数目最多,认为钓钩水层分布较合理。

关键词: 罩网 金枪鱼延绳钓 钩深 多元回归分析 渔获水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不同壳色选育系F6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关系,为亲贝的选择提供策略,本研究使用合浦珠母贝传统壳色、金壳色、白壳色、红壳色和黑壳色5种壳色选育系F6各1000只个体的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测量的性状包括壳长(SL,mm)、壳高(SH,mm)、壳宽(SW,mm)、绞合线长(HL,mm)和体重(BW,g)。结果显示,5种壳色合浦珠母贝所有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P<0.01)。通径分析表明,壳长对传统壳色和白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对金壳色和红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宽对黑壳色贝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构建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形态性状与体重(BW,g)间的回归方程,其中传统壳色:BW=-24.999+0.467SL+0.387SH-0.259SW+0.244HL;金壳色:BW=-38.661+0.305SL+0.477SH+0.242SW+0.375HL;白壳色:BW=-4.130+0.332SL+0.300SH-0.307SW+0.088HL;红壳色:BW=-27.307+0.327SL+0.321SH+0.252SW+0.305HL;黑壳色:BW=-40.921+0.278SL+0.335SH+1.076SW+0.269HL。聚类分析显示,传统壳色与金壳色形态特征相近,而白壳色、红壳色和黑壳色形态特征相近。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壳色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管线钢的海水微生物腐蚀

装备环境工程 2018

摘要:以海水环境中管线钢的微生物腐蚀(MIC)为中心,就国内外与其相关的报道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建议。首先,分析了海水中导致管线钢腐蚀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过程的特点,得出海水中腐蚀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代谢途径受环境参数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海水中微生物所致管线钢腐蚀机理的研究现状,得出管线钢MIC机理主要与细菌的代谢产物、代谢活动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突出不同环境下管线钢MIC的复杂性。再次,介绍了海水中管线钢MIC防治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主要防护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对海水环境管线钢MIC研究工作的建议,包括建立海水管线钢腐蚀微生物种类数据库、大力研发绿色高效MIC控制技术、加强对海水管线钢MIC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投入等。

关键词: 海水环境 管线钢 微生物腐蚀 防护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低温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肝脏、肌肉以及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生态科学 2018 CSCD

摘要: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肌肉以及鳃组织结构的影响。该研究设置了常温(27±0.5℃)组、20℃组以及15℃组共三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以常温组作为对照,在试验进行的2 h、6 h以及12 h分别采集肝脏、肌肉以及鳃样品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 20℃组的肝脏细胞空泡结构呈增多,细胞核偏离,染色变浅趋势;肌纤维出现弯曲现象,肌纤维之间与内部均出现较大间隙;线粒体丰富细胞数目增多,鳃小片末端轻微的膨大到鳃小片整体水肿且严重弯曲,血管以及血窦内出现大量的红细胞,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涨破;同时,15℃组肝脏细胞排列混乱,肝板结构不清晰,细胞核溶解,肝脏整体失去固有形态。肌纤维间隙增大,部分断裂直至肌纤维之间与内部均严重开裂,部分肌纤维溶解并暴露出细胞核。鳃小片表皮出现轻微的脱落,少部分鳃小片胀大到其吸水涨破,鳃小片基本形态不可见。该研究结果为优化四指马鲅养殖生产温控管理措施,提高越冬成活率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四指马鲅 低温胁迫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遥感的吕宋岛西北部海域灯光渔船空间分布及其与海洋涡的关系

海洋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14年夜光遥感数据分析吕宋岛西北部海域(18°~22°N,117°~120°E)灯光渔船的聚集性分布特征,并结合遥感环境数据研究引起该海域渔船聚集的海洋环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研究区的渔船灯光主要出现在2-4月,其中,3月灯光像元数量最多(3 417个),其次是4月(1 780个)和2月(573个);(2)日灯光像元数量时间序列结果显示,渔船灯光集中出现在2月23日至3月8日(T1),3月25日至4月7日(T2),4月23日至4月27日(T3)3个时段,其中,T1期间,灯光像元在18.6°~20.1°N,117.9°~118.6°E(A区)聚集;T2期间,灯光像元在18.6°~20.1°N,117.9°~118.6°E(B区)聚集;(3)A区和B区两个灯光密集区叶绿素a浓度升高可能与起源于吕宋岛西北部的冷涡相关。

关键词: 夜间灯光遥感 灯光渔业 海洋涡 吕宋岛西北部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岸养殖与陆基养殖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海洋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_1、躯干长X_2、体长X_3、全长X_4、体高X_5、眼径X_6、吻长X_7、尾柄高X_8、尾柄长X_9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个养殖条件下尖吻鲈在眼径和吻长等2个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高与全长的比值等方面呈极显著差异(P<0.01)。陆基养殖尖吻鲈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除眼径X_6与吻长X_7无显著相关性外,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的其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陆基养殖群体的X_4和X_5对尖吻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而X_3、X_5和X_9对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显示,陆基养殖群体的X_4和X_5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71,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的X_3、X_5和X_9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64,说明2个尖吻鲈养殖群体的体质量分别主要由这些形态性状决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2个养殖群体尖吻鲈多元回归方程:Y陆基养殖=-1 128.61+3.143X_4+6.418X_5,Y美济礁离岸养殖=-2 054.81+7.377X_3+9.196X_5-10.041X_9。研究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尖吻鲈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在体型上更具优势。

关键词: 尖吻鲈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陆基养殖 离岸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