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桑吉”号泄漏物质扩散与漂移数值模拟预测

海洋与湖沼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对西北太平洋海域进行了水平分辨率高达4km的水动力环境数值模拟,该分辨率可以很好地分辨我国东海陆架环流以及中尺度涡旋等过程,此外模式考虑了8个分潮,模式结果很好地再现了黄、东海陆架环流等。基于模式结果,对"桑吉"号泄漏物质可能的扩散和迁移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桑吉"号沉船位置的表、底Ekman层内,释放拉格朗日粒子和示踪物来示踪"桑吉"号泄漏物质的可能影响范围。拉格朗日粒子和示踪物模拟结果表明:在未来3个月,"桑吉"号泄漏物质对我国黄海的影响较小,其主要随着对马暖流进入日本海和随着黑潮进入日本九州以南的太平洋海域。随着冬、春的季节转换,三个月后,北风会减弱,减弱风场的试验表明,风场减弱会减少泄漏物质向黄海的输送。5月份后黄海冷水团逐渐形成,由于斜压效应,在黄海深层水中会逐渐建立起气旋式环流,从而进一步阻碍了"桑吉"号泄漏物质向黄海的输送,该气旋式环流有利于"桑吉"号泄漏物质通过对马海峡向日本海的输送,而会抑制底层泄漏物质向我国黄海西侧的输送。

关键词: 桑吉 扩散 东海 RO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极海岸警卫论坛机制和“冰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合作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

摘要:海洋安全是北极治理的重要议题。北极海岸警卫论坛是环北极国家为应对安全挑战而建立的新的合作机制。文章介绍北极海岸警卫论坛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和运行实践,提出其对增强环北极国家的互信、促进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提高北极治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各国海岸警卫机构在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和装备水平不一、各国存在政治分歧和海岸警卫机构机制差异以及各国对北极地区认知不足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求,提出我国应与环北极国家紧密合作、广泛参与北极治理机制、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建设投资和提升对北极地区认知的建议,促进我国为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贡献大国力量,提升我国北极治理的话语权。

关键词: 北极海岸警卫论坛 环北极国家 海洋安全合作 北极治理 冰上丝绸之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江牡蛎中铝的化学形态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中铝(Al)的形态分布,利用化学连续浸提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近江牡蛎总Al质量分数及Al存在形态进行初步研究,并对4种浸提液的浸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其优化参数为0.5 mol·L~(–1)氯化钾溶液70 m L浸提2 h,去离子水70 m L浸提2 h,4 mol·L~(–1)盐酸溶液70 m L浸提2 h,浓硝酸70 m L浸提2 h。此条件下,近江牡蛎整体中Al形态存在有机铝<铝离子(Al~(3+))<水溶态铝<氢氧化铝[Al(OH)_3]<难溶态铝的分布规律,约77.36%的Al以难溶态存在,毒性较大的无机Al主要以Al(OH)_3的形态存在,占总Al的15.87%。通过模拟胃肠消化环境,测定近江牡蛎中Al的溶出率,模拟胃液可溶出Al占总Al的8.16%~32.11%,说明由于胃液的酸性和酶的作用,近江牡蛎中的Al在胃液中形态发生变化。

关键词: 近江牡蛎 形态 化学连续浸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近海捕捞渔业管理政策困境、逻辑与取向

生态经济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海洋捕捞资源衰退甚至"无鱼可捕"的事实表明现有管理政策具有明显局限性和需要完善。文章梳理了我国现有近海捕捞渔业管理政策,实证检验了其有效性,并剖析了政策困境的逻辑,提出了未来选择的方向。研究发现:(1)我国现有近海捕捞渔业管理政策诸多,但有效性较低,导致1978—2016年近海捕捞渔业资源衰退了1.57倍;(2)现有政策过度依赖行政,缺乏激励相容机制,未能充分调动市场与渔民、社区等扩大增量和减少产量的积极性,是现有政策局限的基本逻辑;(3)未来,应以明晰产权、改善规则为中心,构建充分调动渔民、社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等积极性的激励相容制度,避免具有公共池塘属性的渔业陷入捕捞渔民囚徒困境与资源公地悲剧。研究有利于我国近海捕捞资源恢复与保护,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近海捕捞渔业 资源衰退 管理政策 公地悲剧 囚徒困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与分布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大亚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对大亚湾海域的石油烃进行了4个季度调查。结果显示,大亚湾表层水体石油烃质量浓度为0.005~0.268 mg·L~(–1),均值为0.067 mg·L~(–1),水质为国家三类海水,平均污染指数(Pi)为1.34,水体已经受到石油烃的污染。水体中石油烃的分布主要受湾内顺时针方向水平环流的影响,春季石油烃的高值区位于湾内东部海域,夏季位于湾内南部海域,秋季位于湾内西南部海域,冬季则位于湾内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质量分数为7~559 mg·kg~(–1),均值为183.4 mg·kg~(–1),平均Pi为0.367,表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除了A9站位受污染之外,整体未受石油烃污染。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呈点源分布,高值区位于中央列岛区、南澳镇东北海域以及大辣甲东面海域,主要分布于石化排污区、进港航道和油码头附近。

关键词: 大亚湾 沉积物 石油烃 油污染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萝藻中类菌胞素氨基酸的种类分析及抗氧化性能

中国食品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海萝藻中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成分的种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海萝藻甲醇提取物,并对该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能体外测试。结果表明,海萝藻甲醇提取物在332~334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经液相色谱分析其中存在5种疑似MAA成分。LC-Q-TOF-MS分析表明检测到的5种成分均是MAA成分,分别是Shinorine、Mycosporine-2-glycine、Asterina-330、Porphyra-334、Deokygadusol,其中Shinorine占总含量的98.3%。海萝藻MAAs粗提物存在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性能,海萝藻MAAs粗品物对·O2-、·O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IC50值分别为2.730 mg/m L和7.710 mg/m L,对DPPH的IC50值为13.679 mg/m L,在常温见光状态下相对稳定。

关键词: 海萝藻 类菌胞素氨基酸种类分析 抗氧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美洲鲥仔鱼的急性毒性

科学养鱼 2018

摘要: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又名美洲西鲱,以肉质肥美细嫩著称。因与"长江三鲜"中近乎绝迹的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同属一个亚科,且形态、肉质口感相似,故其市场前景良好。近年来,国内从美国引进的美洲鲥多以淡水养殖为主,海水养殖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表明,美洲鲥属于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既能适应淡水生存,也能适应海水生存,但海水盐度这一水质因子的相关研究较少见报。盐度是制约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与技术的互动探究

南方农业 2018

摘要:社会资本是一种基于行动者之间的信任而建立的、隐藏于社会结构中的、对于行动者有利的资源。具体到产业集群,社会资本是指集群的整体文化、人文环境以及集群内整体品牌的集合。优秀的集群文化有利于帮助集群内行动者积极引进、学习、吸收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知识与科学方法。基于此,以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为具体分析对象,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关键词: 寿光蔬菜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社会资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耳石形态在长江口小黄鱼生活史研究及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长江口春(5月)、秋(11月)两季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耳石为研究对象,将10个耳石度量指标与鱼体体长、体质量进行函数关系拟合,并分析耳石绝对尺寸和相对尺寸与鱼体体长的关系;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到耳石圆度(I2)和Feret比(I9)可以代表10个耳石形态指标,用于解析小黄鱼耳石形态特征,并结合耳石绝对尺寸和耳石相对尺寸探讨耳石形态与小黄鱼特殊生活阶段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形态指标法(Shape index)及傅里叶分析法(Fourier analysis)探讨了小黄鱼耳石形态在不同季节生态群体中的识别应用。结果表明,幂函数拟合耳石度量指标与鱼体体长、体质量效果最佳,耳石长轴(耳石最大半径、耳石长、耳石最大Feret径长)与体长、体质量的关系拟合效果较短轴(耳石最小半径、耳石宽、耳石最小Feret径长)更佳,且在耳石相对尺寸中,长轴的变化趋势相对稳定,因此在近海小黄鱼的渔业资源评估中,利用耳长轴来推算鱼体体长及体质量更为合理;同时发现,在体长为110和160mm时,耳石圆度(I2)分别出现减小速率变缓的拐点,Feret比(I9)分别出现增大速率变缓的拐点,且耳石绝对厚度和耳石相对厚度也在体长110~170mm时出现大幅变化,这与小黄鱼的性成熟体长(108mm)及生长速率变缓的拐点体长(169.2mm)接近,推测耳石形态可有效地记录了小黄鱼性成熟时期及各生长阶段的变化。在群体识别方面,单用耳石形态指标得到的判别成功率为85.4%和81.7%,信息有效占比60.0%,单用傅里叶分析值得到的判别成功率为84.8%和85.2%,信息有效占比36.4%,结合两种指标得到的判别成功率为92.7%和91.3%,表明利用多种耳石形态指标可提高群体识别成功率,而耳石形态指数可更有效地提取耳石信息;耳石形态在春秋两季生态群体中有较高的识别率,个体耳石形态差异较大,本研究认为这与长江口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有关。

关键词: 小黄鱼 长江口 耳石形态 生活史 生态群体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除草剂Sandoz 9785筛选高EPA微拟球藻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使用除草剂Sandoz 9785筛选高EPA微拟球藻的有效性,用添加不同浓度除草剂Sandoz 9785的f/2固体培养基对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进行处理。当除草剂浓度为58μmol/L时,可抑制99.1%的藻细胞生长,在该除草剂浓度下,筛选获得2株抗除草剂藻株SA1和SA2。将抗性藻株在无除草剂f/2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到指数期和平台期,分别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显示,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0)、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等均高于出发藻株。其中,SA2的比生长速率达到0.199d~(-1),较出发藻株提高了2.31%;SA1的EPA含量较出发藻株藻提高了5.44%,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7.35%。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除草剂Sandoz 9785可有效筛选出EPA含量较高的微拟球藻藻株。

关键词: 海洋微拟球藻 除草剂 Sandoz 9785 比生长速率 脂肪酸 EPA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