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鳜鲈鳢等经济鱼类常见疾病概况

海洋与渔业 2018

摘要:鳜鲈鳢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优质养殖鱼类,其养殖业发展迅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鱼类病害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针对鳜鲈鳢的主要疾病,从病原种类,生物学特性,症状与流行病学,诊断与检测,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这些养殖品种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一、细菌性疾病1.气单胞菌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汇泉湾水动力环境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汇泉湾是青岛市最主要的海水浴场,湾区浴场的沙滩沙质退化及细沙流失现象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研究上述现象的成因,为汇泉湾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我们于2015年1月和9月在汇泉湾进行了水文、泥沙和悬浮物的综合观测,并基于FVCOM建立了汇泉湾高分辨率的水动力模式,模拟了汇泉湾及其临近海域的水动力环境。结果显示:汇泉湾常年存在一顺时针(即反气旋)环流,它有利于携带泥沙从湾的西侧进入而从东侧流出;环流中心区流速弱,泥沙不容易被带走,沉积物粒径较小。汇泉湾海域沙滩沙质粗化且流失的原因主要为:波致流引起的沿岸输沙将湾口西侧岩石剥蚀的较粗的细砂和粉砂搬运至浴场沙滩,而较细的泥沙容易地从东侧流出湾区。

关键词: 汇泉湾 水动力环境 数值模拟 FVCO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作用下碳钢阴极保护氢渗透研究方法

装备环境工程 2018

摘要:为研究微生物、氢渗透和阴极保护三者关系,介绍了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测定方法和氢渗透测试的研究方法。分别介绍了微生物生长曲线、菌量及代谢的测试方法。氢渗透测试主要采用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技术,试样常采用单面镀镍或镀钯处理,对阴极池施加阴极保护,试样表面产生的氢渗透到阳极池一侧后,利用恒电位仪记录试样表面氢的氧化电流即氢渗透电流。

关键词: 微生物 阴极保护 氢渗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体的摄食习性研究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2年9-10月南海中、南部和2015年3月南海北部的灯光罩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体的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微型群体以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属游泳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类型,其中头足类为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65.05%、28.10%、60.91%和79.90%。摄食等级大部分以2、3级为主,除南海中、南部群体在胴长101~110 mm的摄食等级及大个体饵料类群在饵料组成中的比例偏低外,普遍存在胴长越大,摄食等级越高的趋势;同时饵料组成中的小个体饵料类群比例降低,大个体饵料类群比例升高。

关键词: 鸢乌贼 微型群体 饵料组成 DNA条形码技术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剂对罗非鱼-海鲈鱼混合鱼糜的凝胶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添加剂对罗非鱼-海鲈鱼混合鱼糜的凝胶强度、失水率的影响,并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对相关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在鱼糜中添加淀粉糖类、蛋白类、天然提取物类、盐类化合物,旨在筛选能够显著增强鱼糜凝胶特性的添加剂,再结合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达到制备凝胶特性高的罗非鱼混合鱼糜、提高罗非鱼经济价值的目的。研究表明,添加剂组混合鱼糜的凝胶强度相比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提高(p <0. 05),尤其是TGase酶与添加剂结合对混合鱼糜的凝胶强度提高更加显著。其中TGase酶加牛血清蛋白、单宁酸、柠檬酸钠组混合鱼糜的凝胶强度分别达到了4 563. 87、4 357. 06、3 809. 08 g·mm,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6. 55%、68. 55%、47. 35%;失水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鱼糜的7. 33%(p <0. 05),分别为1. 4%、1. 62%、1. 36%;而且其电泳中肌球蛋白重链(MHC)、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TM)条带更宽,说明混合鱼糜肌原纤维蛋白交联程度更高,凝胶特性更好。

关键词: 罗非鱼 海鲈鱼 混合鱼糜 凝胶特性 添加剂 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绿潮浒苔漂浮生态型的发现与启示

海洋与湖沼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海绿潮已经成为常态化发生的海洋生态灾害。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海绿潮藻主体由浒苔(Ulva prolifera)的单一群体构成。基于其特殊的基因型、表型,及其占据的独特生态位与生活方式,将其命名为"漂浮生态型"(floating ecotype)。浒苔漂浮生态型的发现,为黄海绿潮关键生态学过程的量化表征提供了重要抓手。基于SCAR特异分子标记的示踪研究表明,在绿潮早期浒苔入海阶段,苏北浅滩紫菜筏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上暴发漂移阶段,漂浮生态型在漂浮藻中具有极高的优势度。上述发现提示,黄海绿潮存在重要的生物学成因,应加强针对漂浮生态型适应性特征及其遗传基础的比较研究。鉴于漂浮生态型在山东半岛南岸已零星定殖,提出应关注由于种源北侵和紫菜栽培产业北移带来的潜在风险。上述科学认识对于深刻理解黄海绿潮的成因与发生机制、建立可行的灾害防控措施、科学预测黄海绿潮的演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浒苔 黄海 绿潮 漂浮生态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绿潮研究:回顾与展望

海洋与湖沼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07年以来,南黄海海域连年发生大规模绿潮(green tides),至2018年已连续12年出现。大规模绿潮对南黄海西部沿海一线的景观、环境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已经成为黄海海域一类常态化的生态灾害问题。每年夏季,苏、鲁沿海一线地方政府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海滩上堆积的绿藻进行收集和处理。针对绿潮问题,我国政府组织相关学者,围绕绿潮起源、成因、危害、监测和防控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研究,在黄海绿潮原因种及其鉴定方法、黄海绿潮起源地与早期发展过程、影响黄海绿潮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认识,确认了黄海绿潮的原因种为浒苔(Ulva prolifera),发现黄海绿潮主要起源于南黄海西部的苏北浅滩海域,基本阐明了浅滩区绿潮早期发展的关键过程。浒苔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苏北浅滩独特的海域环境特征,以及浅滩区的养殖活动是影响黄海绿潮形成的关键要素。但是,在绿潮原因种浒苔的最初来源、绿潮的生态效应,绿潮演变趋势以及绿潮防控对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为验证黄海绿潮成因方面的科学认识,对绿潮防控工作提供思路和技术保障,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设立了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将黄海绿潮作为一项重要生态灾害问题开展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绿潮成因,为绿潮防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海 绿潮 成因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鱼虾肉中的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庆大霉素(gentamicin,GEN)、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安普霉素(apramycin,APR)的抗体同时偶联到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凝胶上,制备成复合型免疫亲和柱(immunoaffinity column,IAC)。建立鱼虾肉中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采用BEH Amide(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0.05%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模式监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IAC对GEN、KAN和APR的柱容量分别为1 127、1 368、925 ng/mL,洗脱液选用0.1%甲酸-甲醇溶液。GEN的线性范围为80.0~500μg/L,KAN和APR的线性范围为20~5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鱼虾肉基质中3种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71.7%~96.8%,相对标准偏差为4.2%~10.9%(n=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0~40μg/kg和20~80μg/kg。为水产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监控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检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钱鱼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学杂志 2018 CSCD

摘要: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广盐性鱼类,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具有食用与观赏双重经济价值,且食性广、养殖成本低,是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养殖经济鱼类,苗种需求逐年增加。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金钱鱼在基础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人工繁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发展前景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金钱鱼种质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金钱鱼 生物学 遗传 繁殖 养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码头钢结构的微生物腐蚀及其防护

装备环境工程 2018

摘要:以码头为对象,阐述了码头的常见结构形式和钢结构在码头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港口码头的微生物腐蚀研究现状、典型的腐蚀微生物种类和微生物代谢对金属材料的影响,论述了码头的微生物腐蚀防控方法。由于微生物腐蚀的破坏性强、发生隐蔽,确定和监测微生物腐蚀的发生是目前的一大技术难题,文中评述了现有的微生物腐蚀监检测技术,并展望了微生物腐蚀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码头 防护技术 监测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