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引种泡泡树品种果实营养分析与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泡泡树5个品种果实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与美国本土种植的泡泡树果实及国内的香蕉、苹果及橙子等水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种到我国河南的泡泡树5个品种的果实品质与原产国所报道的果实维生素C、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差异不大。泡泡树品种间维生素、糖、可溶性固形物、钙和镁等矿物质、氨基酸等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对泡泡进行无性系营养选择是可行的。筛选出品质较好的Seed seeding,Taylor和Sweet Alice。


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河南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晋豆23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含有231个SSR标记的SSR图谱。通过一年两点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和分子标记分析,研究了大豆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6个重要粒形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同一性状两地点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粒宽、粒宽与粒厚、长宽比与长厚比、长厚比与宽厚比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长与长厚比呈显著正相关,粒厚与长厚比和粒厚与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厚与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500次排列测验分别确定各性状的LOD阈值,在汾阳和郑州2种环境条件下共定位了33个QTLs,其中粒长共检测到7个QTLs,粒宽共检测到3个QTLs,粒厚共检测到3个QTLs,长宽比共检测到6个QTLs,长厚比共检测到9个QTLs,宽厚比共检测到5个QTLs。这些QTLs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分别位于A1,B1,B2,D1a,D2,F_2,G,I,J_2和O染色体上。研究表明,大豆粒形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可能源于控制数量性状的QTLs位点间的相关。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与高新技术改造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08
摘要:传统发酵食品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发酵食品工业中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真实反映。详细阐述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高新技术改造的原理和应用。


不同产卵基质上中黑盲蝽落卵量的比较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室内观察了不同基质上中黑盲蝽落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4层滤纸+棉花枝条滤液、4层滤纸+清水两处理的日落卵量最大,后者具有材料易得、经济实惠等特点,可作为有效的产卵基质应用于中黑盲蝽大规模的人工饲养。


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我国耕作制度的变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玉米间作模式也在发生着演变。为此综述了玉米间作增产的理论基础和适合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的玉米主要间作模式,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