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0份大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
《大豆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大豆种质资源中的耐盐种质资源,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种质资源,为大豆耐盐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优异亲本,本研究选用来源于黑龙江、吉林、日本等地的大豆种质资源60份,采用1.500%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测定叶长、叶宽、叶柄长度、株高、茎秆直径、茎节数、分枝数、植株鲜重、植株干重等9个性状指标,应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大豆苗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各指标测量值与对照相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各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发现不同大豆品种间的耐盐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60份大豆中包括耐盐品种12份,中等耐盐品种24份,盐敏感品种16份,不耐盐品种8份。9个性状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可解释67.430%的表型变异,分别代表叶片因子、伸长因子和生物量因子;60份材料按耐盐性强弱可分为4类,第一类为耐盐品种(12份),第二类为中等耐盐品种(24份),第三类为敏感品种(16份),第四类为不耐盐品种(8份)。东农56、佳试D、黑农63耐盐性较强,叶长、分枝数、地上部分干重均可作为大豆耐盐筛选与评价的重要指标。


温室袋培番茄的水肥精准调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温室袋培番茄人工灌溉施肥劳动强度大、水肥资源浪费及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光合辐射和袋培番茄所需水肥规律的智能灌溉施肥控制系统。采用C#语言对上位机进行开发,用SQL Server软件建立了数据库,用GX Works2软件对PLC程序进行编写,通过上位机调取数据库中传感器实时传输的数据和番茄需水规律计算出灌溉施肥量和灌溉施肥时间,并通过PLC Monitor Unity软件改变PLC程序中出水泵的工作时间,保证PLC每天对番茄进行合理灌溉施肥。对构建的智能灌溉施肥系统进行了不同时间内的出水量均匀性以及EC值、pH值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5min时最低均匀系数为98.61%,在9min时最低均匀系数为99.02%,在12min时最低均匀系数为99.16%,EC值在系统运行25s时稳定,稳定后保持在(1.290±0.03) m S/cm以内,pH值在系统运行20s时稳定,稳定后保持在6.00±0.07以内。针对温室袋培番茄灌溉施肥,系统可根据光合辐射变化制定不同的灌溉施肥量,不仅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还具有响应速度快、灌溉施肥精确及所用水肥量符合番茄生长需求的特点。


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特征与防控技术建议
《现代农业研究 》 2023
摘要:地膜在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地膜使用初期“重使用、轻回收”导致一场“白色革命”逐步演变成了白色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本研究系统总结了甘肃省12个玉米主产区地膜监测点农田残膜污染特征,结果显示,灌区玉米农田地膜残留量较大、残膜碎片化严重,且地区差异大,建议通过实地验证选用适宜的生物降解膜,或采用半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套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做好秋收后地膜回收。旱作区玉米农田地膜残留量小、碎片化程度低,地区间差异较小,建议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配套一膜两年用技术,选用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或小型土壤残膜清理机具,在春耕前完成地膜清理与回收。


响应面法优化灰枣超微粉制备工艺及其粉体性能表征
《现代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新疆干制灰枣为原材料,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实验,结合超微粉碎技术,研究预处理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和超微粉碎时间对灰枣超微粉粒径、理化特性和表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枣超微粉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g/mL),预处理时间53 h,乙醇浓度60%(V/V),超微粉碎时间为4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粉体粒径为28.47μm.超微粉碎后灰枣超微粉体的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分别降低了42.22%、39.06%和74.78%,氨基酸和蛋白质溶出率显著提高(p<0.05).超微粉碎后粉体亮度增强,休止角、滑角、堆密度增大.润湿时间缩短了41.99%,表明粉体润湿性提升;灰枣超微粉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下降了60.30%、56.28%,表明超微粉碎使粉体水合能力降低.经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超微粉碎后粉体主要结构及基团未发生较大改变.与传统制粉工艺相比,该法所得灰枣超微粉不添加辅料,粉体品质较好且有利于控糖人群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疆赛买提杏干发酵杏酒工艺优化
《保鲜与加工 》 2023
摘要:以新疆赛买提杏干为原料,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酵母接种量、初始pH值、初始糖度和发酵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杏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杏水比1:3(m/m),果胶酶添加量0.04%和纤维素酶添加量0.3%,25℃酶解24 h下,杏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5.2%,果肉与汁比例适宜发酵杏酒.通过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杏酒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初始pH值为3.5,发酵温度22.4℃,初始糖度22.35%,酵母接种量0.25 g/k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杏酒酒精度为12.4%vol,感官评分94分.该研究结果为杏酒发酵生产提供了参考.


葡萄园沙尘暴灾害的防灾减灾技术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 2023
摘要: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沙尘暴特别是生长季发生的强沙尘暴灾害对葡萄生长与结果影响很大。为保证葡萄产量和品质,必须高度重视沙尘暴灾害对策,减少或避免损失,提高葡萄种植效益。


化肥减量下氮磷钾肥施用时期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氮磷肥减施20%条件下,氮磷钾肥施用时期对加工番茄生长与营养状况的影响,以期为加工番茄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试验设5个处理,即:(1)NPK对照(CK):PK肥全部基施,全生育期追施N肥;(2)T1:NP肥减量20%,PK肥全部基施,全生育期追施N肥;(3)T2:NP肥减量20%,花期前追施NP肥,花期后追施NK肥;(4)T3:NP肥减量20%,花期前追施NK肥,花期后追施NP肥;(5)T4:NP减量20%,全生育期追施NPK肥.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加工番茄的品质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处理相比,T2、T4处理在加工番茄的生物量、产量以及NPK的吸收量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T2处理更优于T4处理.与CK处理相比,T1、T3处理产量分别下降11、19t/hm2;生物量下降1.6、2.13t/hm2;N素吸收量减少 49.43、60.0 kg/hm2,P 素吸收量减少 8.47、12.37 kg/hm2,K 素吸收量减少 40.93、50.01 kg/hm2,均达到显著差异,T1处理略优于T3处理.因此,在NP肥减量20%条件下,采取花期前追施NP肥,花期后追施NK肥的施肥处理对加工番茄的品质、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减肥增效效果最佳.


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对大豆土壤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施用后对大豆农田土壤中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为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施用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不同菌渣有机肥施用量下,大豆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中耐药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相关抗性基因(ARGs)污染水平,分析菌渣有机肥施用对耐药菌及相关抗性基因的影响。【结果】大豆苗期土壤中各类细菌数量大于结果期,苗期样品中土壤细菌总数、硫红霉素抗性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青霉素、头孢拉定抗性菌株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结果期样品中,施加了硫红霉素药渣有机肥的土壤中各类菌落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所获得14株硫红霉素耐药菌菌株分布于11个菌属,其中假节杆菌属、芽胞杆菌属、类谷氨酸杆菌属菌株数占总菌株数的比例最高,25株青霉素耐药菌菌株分布于7个菌属,其中链霉菌属菌株数最高。12株头孢拉定耐药菌分布于5个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属菌株数占比例达到50.00%。施用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对土壤中常见ARGs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结论】硫红霉素菌渣有机肥施用后对作物土壤中ARGs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硫红霉素菌渣 大豆土壤 耐药菌 ARGs q-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