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宁夏农牧交错带燕麦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农牧交错带地区(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燕麦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指导。【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8个不同燕麦品种的株高、茎粗、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比较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结果】株高、茎粗、叶宽、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CP、粗灰分、NDF、ADF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干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8 670 kg/hm2、7 877.5 kg/hm2,较本地燕麦增产分别达到49.4%、42.3%;茎粗分别为4.74 mm和4.53 mm,粗蛋白达到7.83%和7.80%,品质较好。【结论】牧乐思和甜燕1号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该研究结果可为宁夏盐池地区乃至农牧交错带地区燕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燕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基因StCWIN1启动子克隆与表达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分析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细胞壁蔗糖转化酶(cell wall invertase,CWIN)是源、库组织蔗糖代谢及胁迫应答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基因步移法克隆马铃薯StCWIN1启动子片段,应用PlantCARE在线软件对启动子区域的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将融合StCWIN1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野生型,并利用组织化学染色和GUS实时定量PCR技术探究启动子表达活性、组织表达特性和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StCWIN1基因上游1956 bp启动子序列,其中包含核心调控、植物激素、防御及胁迫、光响应等关键元件;StCWIN1启动子在根、柱头和果英组织中的表达活性高于其他组织;转StCWIN1启动子拟南芥株系叶片中GUS表达量高于野生型,且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 GUS相对表达量.本研究克隆得到具有活性的StCWIN1启动子,基于研究结果推测目的基因可能参与根、花和果实等器官发育,对干旱胁迫也发挥应答调节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细胞壁蔗糖转化酶 启动子 GUS活性 干旱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芹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南旱区连作4年芹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研究常规施肥+枯草·哈茨复合菌剂(MF),常规施肥+枯草芽孢杆菌(BS),常规施肥+哈茨木霉菌(TH)3个处理对芹菜连作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枯草·哈茨复合菌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34.29%和9.98%.施用微生物菌剂增加了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43.16%和12.98%,并显著改变了土壤真菌的β-多样性.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织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赤霉菌属(Gibberella)、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是各处理优势菌属,施用枯草·哈茨复合菌显著降低了赤霉菌属、链格孢属、镰刀霉属等真菌性病原菌的相对丰度,降幅分别为59.88%、51.63%、36.1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pH值和全磷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综合而言,枯草·哈茨复合菌剂的施用不仅降低了连作芹菜根际土壤镰刀菌属、链格孢属、赤霉菌属等病原菌的富集,还通过改变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重塑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关键词: 芹菜 连作 微生物菌剂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群落结构 宁南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僵菌与FKBP52联合使用对西花蓟马的毒力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绿僵菌与昆虫免疫抑制蛋白的增效机理,采用浸渍法测定昆虫免疫抑制蛋白FKBP52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毒力和其体内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金龟子绿僵菌和FKBP52蛋白联合使用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中时LT50为7.32 d,优于绿僵菌单用(10.87 d)或FKBP52蛋白单用的(14.15 d)。金龟子绿僵菌和FKBP52蛋白联合使用9 d时,西花蓟马的累计死亡率达81.11%,显著高于绿僵菌单用(45.56%)或FKBP52蛋白单用的(36.67%);金龟子绿僵菌和FKBP52蛋白联合使用的协同毒力指数为24.10,表现为增效作用。金龟子绿僵菌与FKBP52蛋白联合使用1 d后,西花蓟马体内CarE和PO活性小于金龟子绿僵菌单用后的活性;联合使用2 d后,西花蓟马体内几丁质酶活性小于绿僵菌单用后的活性,而CarE和GST活性均大于金龟子绿僵菌单用后的活性;联合使用3 d后,西花蓟马体内几丁质酶、CarE和PO活性均大于绿僵菌单用后的活性。表明与金龟子绿僵菌单用相比,金龟子绿僵菌和FKBP52蛋白联合使用后西花蓟马体内CarE、GST、PO和几丁质酶活性抑制或诱导效应与时间有关,这可能是两者具有增效作用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西花蓟马 免疫抑制蛋白 保护酶 解毒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2019年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分布及污染源解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4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为了解黄河中上游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典型污染物来源及空间分布。[方法]文章针对2014—2019年灌区12条入黄干沟水体中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并采用输出系数法揭示灌区污染物来源。[结果](1)时间尺度上,研究期间入黄干沟整体水质为Ⅳ至劣V类,氨氮和总磷浓度超标严重,受灌溉影响,污染物浓度在非灌溉期高于灌溉期;(2)空间分布上,12条干沟的污染物浓度沿黄河水流方向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银古公路桥附近的银新干沟、中干沟、永二干沟污染较为严重(劣V类);(3)污染物来源上,灌区总磷入河负荷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占比86.7%),集中在青铜峡市、贺兰县与平罗县,氨氮入河负荷主要来自点源污染(占比66.8%),COD入河负荷点源和面源分别占比48.1%和51.9%,集中在银川市区和利通区。[结论]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治理应重点关注银新干沟、中干沟和永二干沟,严格控制冬季点源排放是灌区干沟水质提升的关键,种植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青铜峡市、贺兰与平罗县,畜禽养殖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利通区,城镇生活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银川市区。

关键词: 水质 输出系数法 时空分布 污染源解析 青铜峡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南部山区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沙棘混交林3种典型植被为试材,采用野外定位监测法,对3种植被0~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进行连续1年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时间变化和垂直变化规律,以期了解宁南山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储水量在年内变化趋势整体呈“M”型,土壤储水量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山杏林(158.35 mm)>山杏×沙棘混交林(139.72 mm)>沙棘林(123.24 mm)。不同植被类型日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相似,其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9月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是8月的1.56、1.41、1.49倍;3种植被类型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均在10月,最小值均在8月。在垂直方向上,3种植被土壤水分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沙棘林土壤含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山杏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土壤含水量呈波形变化趋势;3种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沙棘林各土层变异系数的均值最大,为39.36%。综上,山杏林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其次是山杏×沙棘林,为该区域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土壤水分 山杏 沙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和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农田开展连续 5a 设置裂区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H1:秸秆粉碎深翻还田、H0:秸秆不还田)和种植密度(D1:67500 株·hm-2、D2:82500 株·hm-2、D3:97500 株·hm-2)下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Chao1 指数、ACE指数及香农指数(P<0.01),以H1D2 处理下最高.(2)农田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63.50%~81.82%)、担子菌门(4.83%~18.03%)和被孢霉门(3.18%~9.61%)等 14 个门及 509 个属的真菌组成,真菌群落组成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模式各密度处理间群落结构不同,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差异较大.(3)秸秆还田模式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交互效应极显著降低土壤 pH 值,提高了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P<0.01),以 H1D2 处理下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真菌α多样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H值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与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质含量与毛壳菌属(Chaetomium)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DA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和pH值是驱动秸秆还田模式下各密度处理中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中,秸秆还田结合种植密度 82500 株·hm-2 处理,对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改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最有利.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种植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个鲜食枣种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果实综合性状良好的鲜食枣品种,以30个不同鲜食枣种质为研究对象,选取8个外观品质指标和6个内在品质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鲜食枣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枣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9.10%~29.95%,b*值的变异系数最大,L*值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08%,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计算并排序,综合评价前5位为Z2-5、N-2、Z-6、灵武长枣4号、N-3,果实品质较好。结合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将鲜食枣果实品质指标简化为6个,为b*值、可滴定酸含量、单果重、果形指数、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结果为鲜食枣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鲜食枣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甘草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甘草对不同钙浓度的适应机制,探究了外源钙对甘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试验材料,设置0(CK)、5(G1)、10(G2)、15(G3)、20 mmol/L(G4)5个钙浓度,分析比较了不同浓度外源钙处理下甘草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出适宜甘草生长的外源钙施用浓度。【结果】随着钙浓度的增加,甘草主根长、主根直径、单根鲜质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甘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钙浓度为10 mmol/L时,Tr、Pn、Gs、SOD活性、CAT活性均达到峰值,且Pn、Gs显著高于对照(P<0.05)。MDA含量随着钙浓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钙浓度为10 mmol/L时的MDA含量最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钙浓度为10 mmol/L时,隶属函数值的均值最大,为0.739。【结论】施用外源钙有利于改善甘草的生理生化特性,促进生长发育;10 mmol/L钙浓度是甘草生长的最佳施用量,可为干旱地区甘草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草 外源钙 生理特性 隶属函数法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NCPS在饲料营养价值评价以及反刍动物生产性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是基于瘤胃降解特征的饲料营养价值评价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引入我国后经30年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普及率仍然较小,我国CNCPS数据库并不丰富.鉴于此,本文主要综述了CNCPS在饲料营养价值评价中的应用、CNCPS预测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推动我国CNCPS的应用和进一步完善数据库,为CNCPS体系在饲料营养评价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 饲料 营养价值 反刍动物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