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苜蓿草田间作功能植物对苜蓿蓟马及天敌小花蝽种群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将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及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等不同功能植物以不同比例进行间作,在田间系统监测基础上,研究基于有害生物推拉策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苜蓿蓟马生态调控技术。结果表明,苜蓿刈割前,苜蓿草田内蓟马及天敌小花蝽Orius similis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应间作的功能植物区;刈割1周后,与百脉根、红豆草、白三叶和除虫菊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的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数量显著上升,其中,百脉根、红豆草及白三叶3种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种群密度分别由刈割前的3.67头/10复网、3.00头/10复网、3.67头/10复网增加到了刈割1周后的11.50头/10复网、29.17头/10复网、15.00头/10复网,分别是刈割前的3.13倍、9.73倍和4.09倍,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不同功能植物区内蓟马种群密度不同,在红豆草和白三叶功能植物区内显著升高,而在其它区内刈割前无显著差异;刈割2周后,苜蓿再生期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上升,各功能植物区内的小花蝽密度显著下降,与其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刈割3~4周后,随着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的下降,其天敌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不同功能植物区间小花蝽及蓟马种群密度变化不显著。苜蓿与五种功能植物以4:1比例间作对蓟马的调控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除虫菊,红豆草,百脉根,小冠花。本研究为保护苜蓿草田生态系统天敌发挥生态效能提供可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春小麦重组自交系品质性状与产量、生理性状相关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春4号'与'宁春27号'为亲本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的128份家系为材料,测定该群体的产量、叶面积指数、碳同位素分辨率、面筋含量等20个性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群体有丰富的变异类型,各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存在较大程度的超亲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理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较强相关性,冠层温度、碳同位素分辨率对品质与产量性状影响较大;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大都呈正相关.以差异极显著的2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7%的性状,分别是沉降值、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硬度指数、粗蛋白含量、不实小穗数、穗粒数、吸水率、株高、结实小穗数、冠层温度、千粒质量与碳同位素分辨率;基于各性状聚类共分为9个类群,第九类群材料高产优质且农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今后育种工作提供重要材料.


有氧运动对滩羊母羊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乳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季节有氧运动对滩羊母羊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017年出生已产2胎的健康滩羊母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分别记做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试验1组与对照1组于2022年6月份测定其自然发情率,试验2组与对照2组于2022年9月份测定其自然发情率,采集试验2组与对照2组母羊血液,检测血清免疫指标及乳品质。试验期为12个月。试验组每日除在圈舍内自由运动外,还须沿生态牧场运动围栏进行有氧运动4~6 km;对照组全舍饲养殖。结果显示:试验1组与对照1组滩羊非发情季节自然发情率分别为6.6%和3.3%,PMSG+PGF2α处理后可达到53.5%和24.1%;试验2组与对照2组滩羊发情季节自然发情率分别为36.6%和16.6%,PMSG+PGF2α处理后可达到84.2%和60.0%。试验组初乳中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常乳和对照组常乳(P<0.05)。试验组常乳中的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γ (IFN-γ)含量高于初乳,但对照组常乳中上述指标含量却低于初乳(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羊产羔日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 (IL-2)、IL-5、IgA和IgM含量均升高(P>0.05)。研究表明,繁殖母羊每日有氧运动4~6 km可提高发情率,改善乳品质,增强繁殖母羊健康水平。
关键词: 有氧运动 滩羊母羊 繁殖性能 血清免疫指标 乳品质


人工混播草地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对轮牧的响应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轮牧对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群落及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以宁夏盐池县人工混播草地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T1(无芒雀麦+新麦草+紫羊茅+苜蓿+菊苣)、T2(垂穗披碱草+新麦草+早熟禾+苜蓿+鹰嘴紫云英)、T3(扁穗冰草+新麦草+蒙古冰草+苜蓿)3种混播组合模式,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展轮牧影响下3种人工混播草地土壤AM真菌群落差异性研究,分析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土壤-AM真菌群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连续2年轮牧对植被群落生物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与轮牧第1年相比,豆科植被群落的相对重要值降低,但禾本科植被群落的相对重要值分别增加了51.16%、81.25%和33.33%。土壤AM真菌中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为优势属;与轮牧第1年相比,连续轮牧2年后,T1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Chao 1指数较第1年显著降低了12.35%,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Chao 1指数、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数较第1年分别提升了20.73%、12.80%、7.69%和31.16%(P<0.05),说明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对轮牧的响应更加敏感。随轮牧年限增加,T1与T2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增加,T1与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差异较大。连续轮牧2年后,土壤养分对AM真菌群落丰富度的作用强度减弱,但植被群落多样性和植被群落生物量对AM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其组成的作用强度增强;驱动AM真菌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由土壤有效磷(p=0.006)和碱解氮(p=0.016)转变为植被群落生物量(p=0.036)。综上所述,不同类型人工混播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AM真菌群落对轮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其中以T3混播组合处理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人工混播草地 草地生态系统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轮牧


寄主转换对棉蚜存活率与营养代谢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棉蚜Aphis gossypii转换寄主后其体内营养代谢水平的变化,采用活体植物饲养方法分别将棉花型、枸杞型和黄瓜型寄主专化型棉蚜进行寄主转换,并测定寄主转换后棉蚜的存活率与营养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型和黄瓜型寄主专化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后存活率均显著下降,转换后96 h分别为61.5%和62.1%,而未进行寄主转换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的存活率分别为90.3%和86.4%。且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96 h时,棉花型棉蚜体内淀粉酶、胃蛋白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分别显著下降至对照组的58.3%、73.5%、90.4%和83.7%,而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上升至对照组的2.2倍;黄瓜型棉蚜体内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显著下降至对照组的65.1%、66.9%和85.3%,而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上升至对照组的1.3倍。当枸杞型棉蚜转移到棉花或黄瓜植株上时,存活率和体内营养代谢酶活性与未进行寄主转换的枸杞型棉蚜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在转换到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后,其体内营养代谢相关酶活性会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时会出现代谢酶活性紊乱与存活率下降的现象。
关键词: 棉蚜 寄主 营养代谢 存活率 专化型 棉花 枸杞 黄瓜


2岁龄滩湖杂G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的比较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比较研究2 岁龄滩湖杂G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方面的差异.选取2 岁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滩湖杂G0代公羊和同期滩羊公羊各3 只,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肉品质,电子鼻测定肉质气味轮廓.结果:2 岁龄滩湖杂G0 代与同期滩羊各项屠宰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G0代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GR值及背膘厚等指标高于滩羊,尾重较滩羊降低 4.88%,头重显著低于滩羊(P<0.05),皮张面积大于滩羊(P<0.05).与滩羊肉质相比,滩湖杂G0代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剪切力降低 7.95%,失水率降低10.55%.对肉质起挥发性作用的物质是氮氧化合物、烷烃及芳香成分,利用电子鼻不能完全区分滩湖杂G0代与滩羊肉质.综上,2 岁龄滩湖杂G0代的屠宰性能有优于同期滩羊的趋势,肉质食用品质有所提升,肉品风味无显著差异.


宁夏中部干旱带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评价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将15个青贮玉米品种于2021年5月3日播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3个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24 m2(4 m×6 m),共45个小区.采用滚轮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为4~5 cm,株距为25 cm,行距为50 cm,种植密度约为80 000株/hm2.生育期滴灌补充水分,全年施磷酸二铵135 kg/hm2、尿素600 kg/hm2,人工除草2次.9月6日统一测定各品种相关指标后收获.收获后对15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营养成分指标和相对饲喂价值(RFV)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品种平均株高为203.61 cm,其中对照品种(正大12)株高为182.23 cm;平均鲜草产量为72.60 t/hm2,其中品种大唐13、屯玉168的鲜草产量分别为90.90 t/hm2、89.43 t/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及对照品种(P<0.05).除了大唐13干物质含量为29.71%外,其余品种干物质含量均>30.00%,其中新引KXA4574的干物质含量最高,达37.21%.淀粉含量最高的品种为润丰1602,达42.53%;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为新引KXA4574,达8.69%.屯玉168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相对饲喂价值(RFV)最高.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8.673%,隶属函数值排名前两位的品种依次为大唐13、屯玉168.说明大唐13、屯玉168在该区域综合表现突出,可作为优质青贮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 干旱区 青贮玉米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六月龄滩羊不同部位羊毛性状的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测定6月龄滩羊的羊毛直径、断裂强力、卷曲数及羊毛长度等性状信息,探索6月龄滩羊不同部位(肩部、腹部、后腿、臀部)羊毛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6月龄滩羊各部位羊毛的伸直长度、自然长度、断裂强力、羊毛直径、卷曲数均无显著差异;各部位羊毛长度均匀度较好,羊毛的伸直长度与自然长度变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说明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两型毛、无髓毛直径的变异系数为6.21%~8.02%,表明羊毛直径较稳定;两型毛的断裂强力明显大于无髓毛,说明羊毛直径与断裂强力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腹部、后腿、肩部、臀部的无髓毛卷曲数均大于两型毛,说明羊毛直径小对卷曲有利;由6月龄滩羊腹部羊毛各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无髓毛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大多较两型毛大,可能原因是两型毛较长,易受营养和外界因素影响。


二氧化氯缓释剂对红地球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通过研究红地球葡萄在冷藏条件下贮藏期间的商品性指标、果实品质指标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释放浓度的二氧化氯(ClO2)缓释剂和SO2处理对其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ClO2处理在抑制红地球葡萄失重和脱粒方面效果最好,而SO2处理对耐拉力的维持最好,二氧化氯缓释剂处理对葡萄果实硬度的维持有很好的效果;其中以ClO2低处理组保鲜效果最佳,其能很好地保持葡萄的商品特性,可有效抑制果实的果肉平均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二氧化氯缓释剂处理能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lalam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的升高,减缓果实的衰老与褐变,还能在贮藏期明显提高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通过Origin分析,综合得分从大到小的处理为ClO2低组、ClO2高组、SO2、CK组,进一步说明低浓度ClO2缓释剂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更有利于维持贮藏期果实品质和提高果实抗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