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田中无脊椎动物对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生态毒理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其向农田及其周围环境持续不断地输入,促使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及其宿主细菌(antibiotic resistance bacteria, ARB)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富集和扩散,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无脊椎动物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农田土壤及其周围水体环境中,在农田食物网和物质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抗生素、ARGs等抗生素耐药污染物与农田土壤和水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仍需全面评估。本文概述了农田系统中的主要无脊椎动物类型的生态功能,重点关注了抗生素耐药污染物对蚯蚓、线虫、跳虫等土壤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影响,以及引发的抗生素耐药污染物环境行为变化,指出无脊椎动物可通过多途径影响抗生素耐药污染物迁移转化和传播,产生促进抗生素的降解转化、ARGs/ARB削减等正向效应,也可通过肠道蓄积,加速抗生素耐药污染物传播。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未来需更多将研究对象从模式无脊椎动物拓展到实际农田优势类群中,开展真实环境中的抗生素和ARGs复合污染研究,通过生物群落结构调查方式等证实科学假设,关注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生无脊椎动物的作用等,以期为农田中无脊椎动物对抗生素耐药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引。
关键词: 抗生素 无脊椎动物 土壤动物 农田生态系统 抗生素抗性基因


秀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北方园艺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秀珍菇的“金秀漳州”菌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响应面设计方法,研究了秀珍菇液体培养基碳氮源以及其他培养条件对秀珍菇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物量以及菌丝球大小的影响,以期为秀珍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和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配方是葡萄糖21.050 g·L-1,蛋白胨5.304 g·L-1,KH2PO4 0.524 g·L-1,MgSO4 0.942 g·L-1。最佳培养条件是温度25℃,恒温振荡摇床转速150 r·min-1,培养天数11 d。


杨梅新品种丁魁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丁魁是从丁岙梅实生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大果型杨梅新品种。果实近圆球形,果蒂略凸起,果梗中等长度,肉柱圆润,质地脆嫩多汁,风味浓,果实耐贮性好。果实平均单果质量22.6 g,果形指数0.97,可食率95.6%,果实硬度2.89 N,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0.8%,可滴定酸含量(b)为10.57 g·kg-1,总糖含量为73.3 mg·g-1,黄酮类含量为0.74 mg·g-1,总酚含量为1.77 mg·g-1,氨基酸含量为7.76 mg·100 g-1,维生素C含量为33.3 mg·100 g-1;果实生育期55~60 d,在浙江温州地区果实6月初成熟,以春梢和夏梢为主要结果母枝,花序坐果率约15%,自然坐果率适中,无需人工疏果。丁魁抗肉葱病能力强于丁岙梅。该品种适宜在气候温润的浙南及气候与浙南相似地区栽培。一般高接后5~7 a(年)即进入稳产期,产量较为稳定,平均666.7 m2产量可达660 kg。


基于16S rDNA扩增子分析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中脉内生细菌菌群
《浙江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文章以黄龙病菌亚洲种为样本分析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中脉的内生细菌种群,通过对发病样本(HLB)总共24个,空白样本(HC)12个,进行16S rDNA V3-V4区扩增子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60种有注释的微生物OTU(可认为是60种微生物),发现HC组有54种OTU,HLB组只有38种OTU,其中HC组注释到属水平的有38个属,HLB组有30个属,在HLB组中,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是优势菌群,平均占比达到81.35%,而在HC组中并未发现黄龙病菌。通过t-test分析发现,发病组和健康组中的Cadidatus Liberibacter和Roseburia2个微生物的占比在属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根据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龙病菌与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及罗氏菌属(Roseburia)3个属呈正相关,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放线菌属(Amnibacterium)、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及Beijerinckiaceae1174-901-12这4个属呈负相关。


我国茭白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及趋势分析
《中国蔬菜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我国特色水生蔬菜,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种植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茭白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茭白产业发展受到重视。为了解我国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助力茭白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调研,阐述我国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茭白成本收益状况,发现茭白产业具有市场集中度高、消费区域性强、组织化程度高等特征,并对茭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一是产业总体生产规模呈扩展态势;二是产业呈现产品绿色化、品质高端化趋势;三是产业机械化、智能化需求趋势。


西瓜AUX/LAX基因的鉴定及在芽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生长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内流载体AUX/LAX(AUXIN RESISTENT1/LIKE AUX1)与多膜跨越蛋白和氨基酸转运蛋白有关,参与生长素的主动运输过程。AUX/LAX基因已在多个物种中被鉴定,被发现在植物多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西瓜中还没有相关报道。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西瓜AUX/LAX基因进行鉴定,并对其结构、系统发育、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西瓜全基因组中鉴定到5个AUX/LAX基因,都含有保守的Aa_trans结构域;对西瓜与拟南芥、水稻、黄瓜的21个AUX/LAX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它们被聚为两个亚族,而绝大多数西瓜与黄瓜的AUX/LAX蛋白存在一对一同源关系;从西瓜AUX/LAX基因启动子上鉴定到脱落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响应元件(TCA-element),以及赤霉素等激素和厌氧诱导、低温、干旱等防御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发现,除了ClAUX/LAX4,其他ClAUX/LAXs均在雄花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而且西瓜AUX/LAXs基因在分化能力不同的西瓜材料中的表达各不相同,其中ClAUX/LAX5在分化5 d的高再生材料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再生材料,暗示其可能在西瓜芽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生长素在西瓜芽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证据,并为挖掘西瓜芽再生调控基因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长素转运载体 AUX/LAX基因 西瓜 芽再生过程 基因表达


浙江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时空特征、多重价值及保护发展研究
《中国稻米 》 2025
摘要:浙江稻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至1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历经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时期逐步形成,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完善,至今仍保留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据统计,浙江省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更在类型上展现出极高的多样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社会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及推广示范价值。本文旨在基于总结浙江稻作文化的形成演变历程及史前稻作文化遗址群的分布特点,深入探究浙江省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与史前稻作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全省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全面剖析其多元价值,最终提出一系列旨在促进浙江省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水稻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 稻作起源 遗产分类 价值分析 浙江


不同地区血蚶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5
摘要:血蚶营养成分丰富,是亚太地区具有经济和食用价值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物种之一。本研究系统比较了浙江三门血蚶与其他地区血蚶的营养品质差异,并对其进行了营养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浙江三门与其他地区血蚶在大小、灰分、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三门地区血蚶的粗脂肪含量(0.61±0.16)%显著低于其他地区血蚶的粗脂肪(p<0.05),三门血蚶具有低脂肪的优势。矿物质元素方面,三门血蚶的铁含量(0.17±0.06) g/kg、钙含量(0.77±0.22) g/kg和镁含量(0.56±0.18) g/kg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 <0.05)。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三门血蚶和其他地区血蚶均含有16种常见氨基酸,三门地区氨基酸总量(7.05±0.80) g/100 g高于其他地区,其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含量(0.86±0.10)g/100 g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 <0.05),使得三门血蚶在口感上更为鲜美。此外,血蚶必需氨基酸组成的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蛋氨酸+胱氨酸为三门地区与其他地区血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三门血蚶的必需氨基酸指数高于其他地区血蚶,表明三门血蚶更具营养价值。本研究为三门血蚶的高质量养殖及市场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开展更深入的营养和环境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施肥对秋延后栽培鲜食大豆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以鲜食秋大豆品种浙鲜8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时期与施肥量对秋延后栽培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节数、分枝位、有效分枝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百荚重、百粒重等经济性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基肥施复合肥(N 20%,P2O5 8%,K2O 12%)375 kg·hm-2,苗肥施尿素(含N 46%)300 kg·hm-2,花荚肥施复合肥(N 15%,P2O5 15%,K2O 15%)375 kg·hm-2植株长势较好,农艺性状和鲜豆荚商品性佳,产量和效益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