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棚设施对杨梅开花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以迟色杨梅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设施大棚与露地栽培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以及杨梅开花、果实发育、品质形成的差异,发现试验期大棚内日平均温度为21.3℃,积温为3 869.4℃,分别比露地高10.1、1 826.5℃;平均湿度略低于露地栽培。同时,大棚内雌雄花期分别提前29、11 d,花期一致。设施栽培雄花生长量增大,花粉采集率提高至81.2%。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杨梅成熟期提早17 d,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分别提高21.5%、1.3百分点、33.7%,总酸含量降低13.6%,落果率降低15.6百分点。大棚杨梅单株产量提高30.0%~49.1%,商品果率提高19.8~27.3百分点,优质果率提高11.9~12.7百分点,商品果、优质果销售价格翻倍提高,综合效益显著增加。


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盲肠微生物群落、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臭味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盲肠微生物群落、粪便短链脂肪酸和臭味物质的影响。选用生长状况良好、平均体重为(69.50±6.80)kg的健康育肥猪(杜×长×大)10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比例为1: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5%和10%西兰花发酵饲料的饲粮,试验期52 d。于试验结束后收集盲肠内容物并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臭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5%和10%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在门水平上,添加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可提高试验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但会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属水平上,试验组中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升高(P<0.05);10%西兰花茎叶组梭菌属(Clostridium)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添加10%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可降低粪便中丁酸含量(P<0.05),提高粪便中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3种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0%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可提高粪便中粪臭素含量,降低吲哚含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育肥猪饲粮中添加5%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具有提高盲肠微生物菌群中益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病原菌的相对丰度等有益影响;但添加10%西兰花茎叶发酵饲料会改变粪便短链脂肪酸组成,提高粪便中粪臭素含量。
关键词: 西兰花发酵饲料 短链脂肪酸 菌群结构 粪便臭味物质 猪


浙江粮食生产特征与产能提升对策研究
《中国稻米 》 2025
摘要:国家已明确指出,在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需共同承担责任,即“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浙江作为典型的粮食主销省份,对其粮食生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产能提升的瓶颈,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粮食产能提升策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揭示,浙江在粮食产能提升方面面临着来自种粮主体、耕地资源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与瓶颈。全省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持续承压,自2012年起便已步入人口超载区间。相较于全国范围,浙江粮食生产仅在生产效率上有比较优势。而在省内,嘉兴的平湖、秀洲以及湖州的南浔在粮食产能上展现出一定的综合优势。就粮食品种而言,浙江的水稻、大豆生产具有一定的综合比较优势,但大豆的优势并不稳定。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升粮食产能,应从强化种粮主体队伍等多方面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使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浙江省青大豆种质资源主要性状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组从浙江省内13个县(市,区)共收集到青大豆地方种质资源35份。本研究对这35份青大豆种质进行连续两年的性状鉴定,结果表明这些青大豆材料在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基于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这批青大豆材料以紫花棕毛为主,而其株高、百粒重、生育日数等性状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品质性状的分析表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5.4%和18.6%;而基于基因型的聚类分析表明,类群划分与其部分农艺性状相关。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浙江省青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为青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消毒剂对蛋鸭养殖污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
《中国家禽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消毒剂(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对中大规模蛋鸭场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检测消毒0 h(对照组)2 h、8 h、26 h和32 h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大肠杆菌数量、细菌总数、氨氮(NH3-N)含量、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 h)相比,聚维酮碘消毒2~32 h后,COD含量、细菌总数和pH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消毒32 h后氨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用二氧化氯消毒2~32 h后,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和pH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氨氮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相较于聚维酮碘,用二氧化氯消毒2~32 h后,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消毒8 h后,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与聚维酮碘相比,使用二氧化氯净化污水可明显降低饲养成本。研究表明,根据蛋鸭场的养殖成本和养殖生产中关键指标(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量)评判,二氧化氯是更优的消毒剂选择。


"强村富民"的分类实践、共富模式与推进路径-以浙江省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 》 2025
摘要: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浙江省乡村主要划分为景观文化特色村、农业产业资源特色村、地理区位资源特色村、机制平台资源特色村和资源禀赋稀缺村等5类,梳理了利用文化—自然复合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模式的下南山村、基于自然气候作物资源推动产业共富模式的大塘村、基于地理区位优势完善村庄经营模式的山前村、基于强大产业基础实现村城一体模式的花园村等典型案例和共富模式。结果表明,浙江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仍需应对资源要素紧约束、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乡村规划和运营相割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难兼容、强村和富民相分离等挑战。鉴于此,提出了应从承接城镇市场需求、构建城乡融合新纽带,规划设计整村经营、打造乡村旅游新地标,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培育全产业链新格局,探索模式优化机制、壮大村社发展新载体,赓续传统乡村功能、激发农耕文明新活力等路径来推进“强村富民”。


德清县红火蚁专业化监测普查与控害减灾经济效益分析
《浙江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重大红火蚁疫情的防控一贯强调早发现、早报告和早控制,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红火蚁的监测普查是发现红火蚁的有力手段。文章梳理了德清县2021—2022年红火蚁的专业化监测普查过程,此次调查发现了3处疫情,其生境类型分别是邻近花木交易市场的荒地、苗圃和小区绿化草坪,入侵历史均在2 a之内;由于此次疫情均是早发现,其发生面积和程度均不大,后期投入成本低而且应急扑杀效果显著。若通过红火蚁局域扩散距离分析方法预测,待滞留1、3、5 a之后才发现红火蚁,那么其扩散面积和投入的根除费用将会显著增加。因此,通过专业化的监测普查及早发现红火蚁疫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建议今后应常态化进行红火蚁的监测普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发挥民众发现并上报红火蚁疫情的作用。


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正反杂交种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水生生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及其杂交种(正交F1和反交F1)肌肉品质,采用生化分析和组织学方法对四个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个黄鱼群体粗脂肪含量介于4.73%—5.37%,属中脂鱼类;正交F1 (16.88%)和反交F1 (16.93%)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小黄鱼(16.13%)和大黄鱼(16.01%);在四个黄鱼群体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EAA, Essential amino acid)7种,不同群体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为106.69—110.42,正交F1和反交F1中氨基酸总量(TAA, Total amino acid)、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 Total essential amino acid)及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 Total delicious amino acid)均显著高于双亲;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四个黄鱼群体中DHA和EPA含量占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46.77%—49.27%,其中DHA含量在两种杂交黄鱼中显著高于双亲。4种常量元素(K、Na、Mg和Ca)在不同群体中含量丰富, 6种微量元素(Mn、Zn、Fe、Se、Cu和Cr)中Zn和Fe在两种杂交黄鱼中显著高于双亲。肌肉组织学结构显示,正交F1和反交F1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大黄鱼而与小黄鱼无显著性差异,正交F1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双亲。综上所述,四个黄鱼群体肌肉营养成分丰富,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同时,两种杂交黄鱼在特定营养指标上获得了一定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阐述了杂交育种对肌肉品质的影响,可为黄鱼肉质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