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青菜中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残留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监测蔬菜被粪源类固醇激素污染状况,本试验建立同时测定青菜中雌三醇、17β-雌二醇、17α-雌二醇和雌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青菜经乙腈超声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去除杂质,氮吹浓缩处理后,用梯度洗脱上机检测。结果显示:青菜中雌三醇、17β-雌二醇、17α-雌二醇和雌酮得到很好的分离,标准曲线在10ng/ml至1 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各自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 min、8.2 min、8.9 min和9.9min;当添加浓度为50μg/kg、100μg/kg和500μg/kg时,雌三醇、17β-雌二醇、17α-雌二醇和雌酮在青菜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15%~86.32%、73.82%~83.21%、72.01%~81.33%和81.08%~90.35%,相对标准偏差为1.03%~6.19%,该方法17β-雌二醇和17α-雌二醇的定量限均为10μg/kg,雌三醇的定量限为5μg/kg,雌酮的定量限为1μg/kg。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蔬菜中雌三醇、17β-雌二醇、17α-雌二醇和雌酮残留的同步快速检测。
关键词: 雌三醇 17β-雌二醇 17α-雌二醇 雌酮 蔬菜


公益性农业科学研究院(所)科研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公益性农业科学院(所)发展的创新性需要,基于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内涵诠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科研绩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兼顾了指标间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静态与动态的关系,能够灵活反映各科研院(所)以绝对数量为特征的科技创新能力、科研保障水平、成果产出绩效、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成果转化成效。将该开放型指标体系与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通过综合评价与分类排序能够突出评价对象之间的可比性,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与技术手段,进而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农业科学研究院(所) 科研绩效评估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一连麦6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麦6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023为母本、济南1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再以F1为母本、烟农1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选择采取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丰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11月30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十二次会议审定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2年第18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208,审定名为连麦6号.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优质高产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有性杂交 农业科学院 烟农19号 系谱法选育 农业委员会


鸡IGFBP-3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京海黄鸡体重和产蛋量的遗传效应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如皋草鸡4个鸡品种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将发现的SNP与京海黄鸡部分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4个鸡品种IGFBP-3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产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鸡品种中MspⅠ酶切位点基因型分布趋势一致,AA鸡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27)。χ2适合性检验表明,除京海黄鸡外其余3个鸡品种MspⅠ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CT和TT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体重显著大于CC基因型(P<0.05)。京海黄鸡TT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和66周龄产蛋量分别为111.94和186.80个,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由此初步推断MspⅠ位点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TT型为增加产蛋量的优势基因型,生产上可作为种鸡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进行选种。
关键词: 鸡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MspⅠ位点 多态性


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小麦春季耐寒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不同春季耐寒性的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盆栽和药隔期低温胁迫的方法,探讨了药隔期低温胁迫后小麦的生理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药隔期低温胁迫后,小麦单株产量明显下降,平均降幅为68.4%,其中淮麦20、皖麦38、西农979和矮丰3号表现出较好的春季耐寒性,单株产量降幅均小于65%,而陕麦139、郑366、小偃22和郑麦9023单株产量降幅较大(>70%),耐寒性相对较差;小麦叶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淮麦20、皖麦38、西农979和矮丰3号丙二醛含量的增幅明显小于平均增幅,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显著大于平均增幅,表现出较低的细胞膜受损程度和较强的耐寒性。在生理指标中,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产量的关联度高,因此可作为春季低温下小麦耐寒性鉴定的重要指标。


甘蓝型油菜发芽期的耐盐性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梯度浓度盐(NaCl)胁迫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于发芽期考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胚轴长、单株鲜重和地上鲜重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甘蓝型油菜的相对发芽率呈Boltz-mann曲线变化,214mmol/L NaCl为鉴定油菜品系耐盐性的最适浓度.在该浓度下,6个性状中根长和茎长受影响程度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和总鲜重次之,地上鲜重影响最小.性状相对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根长和茎长可以作为评价油菜耐盐性的早期评价指标.聚类分析表明,15个品系可分为3类,其中WH126和WH129为最耐盐品系,WH137为盐敏感品系.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征,并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生态拦截技术以及包括化肥减量化技术和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为主的农业化学品减量使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思想和相关技术研究的趋势,包括系统控制与区域治理结合、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结合及建立健全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