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桃树冬季修剪新技术——长枝修剪法

果农之友 2008

摘要:长枝修剪是相对传统短枝修剪而命名的,长枝修剪技术是一种基本不用短截,仅采用疏剪和长放的技术。由于基本不采用短截,修剪后的一年生枝的长度一般为50~60厘米,故称长枝修剪技术。1长枝修剪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势(1)简化修剪技术,节省修剪用工量。(2)留下的叶、花芽较多,树体结果早、丰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366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建设兵团杂交棉制种技术的改进

中国棉花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叶复叶槭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KT,IBA,NAA对金叶复叶槭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培养基为WPM+IBA0.08mg/L,可以同时进行增殖生长和生根生长,增殖系数为3.11,生根率达100%。移栽到蛭石中,30d时成活率可达90%。

关键词: 金叶复叶槭 组培快繁 生根 移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郑单23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郑单23为试验材料,在30000、37500、45000、52500、60000、67500和7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郑单23玉米品种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23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产量在52500株/hm2时最高,达9141.67kg/hm2;在3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郑单23的株高、穗位升高,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单株产量明显降低,经济系数表现为减–增–减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玉米郑单23 密度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磺胺二甲基嘧啶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用重氮化方法将SM2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合成了免疫抗原BSA-SM2和包被抗原OVA-SM2。紫外扫描及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BSA-SM2,OVA-SM2的紫外吸收光谱与BSA,OVA,SM2相比均发生了改变;用BSA-SM2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效价和特异的多克隆抗体,表明半抗原SM2和载体蛋白偶联成功。

关键词: 磺胺二甲基嘧啶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仪压力不稳故障解析与检修示例

现代科学仪器 2008

摘要:压力不稳是液相色谱常见的故障。气泡、漏液、单向阀不良和输液泵相位不正确是产生故障的原因,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解析,用户可参照方法来排除故障。

关键词: 液相色谱仪 压力不稳定 单向阀 漏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免疫学特性的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改进的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二氟沙星(DIF)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得到二氟沙星全抗原DIF-BSA和DIF-OVA。采用紫外(UV),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DIF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二氟沙星单克隆抗体(DIF mAb),并对其效价、亲和力和特异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BSA与DIF偶联成功,分子结合比为1:4.7,筛选出1H10、2F12、4D8共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为1:5.12×102、1:3.2×101、1:2.56×102,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105、1:1.28×105、1:6.4×104。同种亚型分别为IgG1、IgG1、IgG2a,亲和常数(Ka)分别为2.94×1010L/mol、1.72×1010L/mol和1.35×1010L/mol。亲和力最高的1H10对DIF的IC50为2.2ng/ml,单抗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通过试验获得高效价、敏感、特异的mAb,适用于动物性食品中DIF的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

关键词: 二氟沙星 人工免疫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实现产量突破的技术与途径

河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其技术途径,认为作物理想型有利于提高群体光合产量,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形态基础;利用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互作关系将是获得作物理想型的一个可能的途径。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已将C4作物的高光效基因和转化高效基因导入C3作物,该方向的研究将可能获得作物产量的跨越式提高。另外,筛选具有高光效或耐光抑制特性的种质资源材料,也是进行作物高产育种的重要基础。就小麦而言,穗分化特性的改良也是提高其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作物高产 形态性状 高光效 耐光抑制 同化物运转 穗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小麦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种业导刊 2008

摘要:河南小麦已经连续五年增产,2008年小麦总产达到306亿公斤,占全国夏粮总产的25.4%。亩产达到383.1公斤,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面对大好形势,我们应当全面总结全省小麦生产发展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