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孜孜以求三十载 龙稻香飘黑土地——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张凤鸣创新团队
《奋斗 》 2015
摘要:水稻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作物,占全国粳稻面积的40%。近年来发展迅速,2013年首次突破6000万亩,是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对黑龙江代表团更是发出"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的嘱托。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北部的寒冷稻作区,也是世界最北部的稻作区之一。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的水稻似乎不适宜在此栽培,但在百年的稻作栽培过程中,生态压力选择出了适宜黑龙江栽培的光温钝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拮抗细菌的分离与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初步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分离筛选出土壤中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以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诱导菌株,采用土壤颗粒撒布法,从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55株拮抗细菌菌株。测定了部分拮抗菌株及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对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菜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抑制率达60%以上的拮抗菌株,分别有1、12和8株。9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YS7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56.2mm。从抗菌谱上看,27株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对4种以上的拮抗对象表现有抑菌活性,表明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情感动员”在农业科教片中的作用
《北方经贸 》 2015
摘要:为了创作出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吸引观众眼球的农业科教片,进行了对农业科教片中的"情感动员"的解析研究。要想脱离传统农业科教片传统形式的说教风格,让一部农业科教片更具有突出性、灵活性、趣味性,就需要农业科教片创作者学会如何运用和实现农业科教片中的"情感动员"。对于农业科教片创作者来讲,不仅需要突出主题丰富细节,还需要将言与情综合起来,用电视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创作出好的农业科教影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亚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不同亚麻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不同PEG-6000浓度下11个亚麻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提高,不同品种亚麻种子的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当PEG-6000浓度达到25%时,种子不发芽;20%PEG-6000浓度对亚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影响明显,为合适的干旱胁迫条件。在20%PEG-6000浓度下,对11个亚麻品种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合隶属函数法鉴定出耐旱型品种3个:黑亚14、黑亚16和New;较耐旱型品种2个:黑亚19和Argtha;中间型品种3个:黑亚20、双亚13和Diane;干旱较敏感型品种2个:黑亚11和黑亚18;干旱敏感型品种1个:黑亚17。该研究为亚麻抗旱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抗旱性品种选育及抗旱性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子经营中的几项节本增效措施
《中国种业 》 2015
摘要:种业公司在经营种子过程中,成本管理、节约是公司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公司都必须重视的措施,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的发展。笔者从2000年从事种子经营工作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从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在大豆种子营销节本增效方面,本文结合本院营销大豆种子的模式与同行共勉。1大豆种子繁殖基地的选择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有土地100hm~2,其中试验地30hm~2,其余70hm~2土地可生产大豆原种15万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洋参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物与营养 》 2015
摘要:西洋参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长久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面上售卖的西洋参,多以干制西洋参为主,鲜西洋参只是在每年秋季有短时间供应。鲜参较之于干品,有效成分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含量上都大大优于干参,为此,鲜西洋参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鲜西洋参不易贮藏,影响了西洋参大规模商业化的生产和销售,因此,寻找适宜的西洋参保鲜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西洋参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采收后的西洋参寻找适宜的保鲜技术,进而为今后的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氮肥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以龙香稻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对龙香稻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1~2d。种植密度小处理比密度大处理生育期延迟2~4d;密度和氮肥对水稻有效分蘖数有直接影响,低密度条件下(15.00万穴·hm-2)适当施用氮肥可促进大量分蘖而提高有效分蘖;密度和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有效分蘖数和穗粒数实现;龙香稻2号的最佳氮肥和密度配比方案为:密度16.67万穴·hm-2,尿素160kg·hm-2,产量为8 001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及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
《中国马铃薯 》 2015
摘要:马铃薯疮痂病被视为马铃薯生产中的第四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外观、等级和品质。为求得防效好的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方法,试验采用种薯处理与土壤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试验品种为‘尤金’,供试微生物制剂有5种,化学药剂1种。对照为常规处理,即不采取任何拌种与沟施。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以处理5最好,达到55.17%,处理5是在常规药剂(滑石粉+甲托+链霉素)拌种下,微生物肥料2(薯益生)沟施;其次为处理6防治效果达50.08%,处理6是在常规药剂拌种下,化学药剂爱可(化学药剂1)沟施。处理5、6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5的产量为1 767 kg/667m2,处理6的产量为1 740 kg/667m2,但与对照产量(1 646 kg/667m2)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