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氮磷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褐土钾素平衡及不同形态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通过连续20 a的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褐土耕层土壤钾素平衡、各形态钾素含量及其在全钾中的比例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磷化肥或与有机肥配施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地上部对土壤钾素的吸收;土壤钾素除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所盈余外,其余处理都表现为亏缺,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钾素的亏缺量减少;只施用氮磷化肥处理,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水溶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他钾素形态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水溶性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钾素各种形态含量以及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和特殊吸附钾比例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矿物钾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非交换性钾变化规律不明显。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减缓土壤全钾含量的消耗。


益气健脾中药颗粒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2013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断奶仔猪54头,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抗生素治疗组、Ⅱ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Ⅲ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后第14天时,每组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各肠段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结果Ⅰ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均显著小于Ⅲ组(P<0.05);Ⅱ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大于Ⅲ组(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小于Ⅲ组(P<0.05);Ⅱ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极显著大于Ⅰ组(P<0.01),Ⅱ组与Ⅰ组大肠埃希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中药复方颗粒剂具有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减少腹泻频率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 断奶仔猪 大肠埃希菌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腹泻


玉米秸秆基质压缩块栽培双孢菇
《农村百事通 》 2013
摘要:玉米秸秆基质压缩块栽培双孢菇模式是一种将玉米秸秆发酵料高度压缩的基质块地栽模式。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为:(1)克服了秸秆质地疏松、容积率小、占用菇棚面积大、成本高的缺陷。玉米秸秆基质压缩块体积约为铺床栽培模式玉米秸秆的2/3左右,也就是说可将菇棚利用率提高至原来的1.5倍左右。(2)秸秆基质压缩块采用畦下栽培的模式,可以发挥地栽的优势,如可降低菌料温度、保持菌料湿度,从而


不同施肥量及养分配比对马铃薯和结球甘蓝产量及其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采用同时考虑施肥量及氮磷钾施用比例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料不同施用比例对马铃薯、结球甘蓝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磷肥施用量不仅可降低马铃薯的硝酸盐含量,而且可有效提高马铃薯和结球甘蓝的单位面积产量,但马铃薯和结球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同;马铃薯在施氮量225 kg/hm2、氮磷钾施肥比例1∶1.5∶1的条件下,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并未显著增加其硝酸盐含量。在蔬菜生产中,通过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比例可有效控制产品的硝酸盐含量。


五台县农田害鼠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动规律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2012年3—11月,在山西省五台县农田调查了农田害鼠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害鼠群落为长尾仓鼠(Apodemus peninsulae)+大林姬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群落,这可为当地在灭鼠工作中确定投饵量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当地害鼠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低,而其优势度指数偏高,主要是由当地优势鼠种之一——长尾仓鼠所占比率过高(77.12%)所致。对农田害鼠季节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五台县农田害鼠数量一年中有1个高峰(6月),这不仅与群落自身的生态学特征有关,而且与当地气候、各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为干扰有一定的关联。


盐胁迫对3个高粱保持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NaCl溶液对3个高粱保持系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盐害指数、根长、幼苗长度、幼苗鲜质量7项指标,并比较各保持系在不同盐分浓度条件下的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高粱保持系的发芽指标、幼苗长度、根长、幼苗鲜质量均随盐分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不同材料下降程度不同;3 g/L NaCl处理下,保持系39B和67B的幼苗长度分别比对照增加1.13%和0.72%,67B的幼苗鲜质量比对照增加6.25%,但与对照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低盐环境对高粱幼苗生长有轻微促进作用;高粱保持系间的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得出,3个高粱保持系中,67B耐盐性最强,0122B次之,39B最弱。


鲜食葡萄品种资源果实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葡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丰富数量化、规范化的葡萄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内涵,对国家果树种质太谷葡萄圃114份鲜食有核葡萄品种的果实主要数量性状(果穗长度、果穗宽度、果穗重量、果粒纵径、果粒横径、果粒重量、果穗大小、果粒大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果粒重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8.05%;果穗宽度变异系数最小为17.58%;果穗重量的变异幅度最大,为100.0~1030.0 g,变异系数为41.28%;果粒横径的变异幅度最小,为1.3~3.5 cm,变异系数为20.82%。K-S检验表明,8个数量性状的Sig值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级,1~5级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本研究为葡萄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