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粤西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海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基于2011年9月(丰水期)和2012年1月(枯水期)粤西近岸30米以浅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41属116种,硅藻为最主要优势类群。丰水期与枯水期共有种类40种,物种相似性指数为34.48%,表明2个调查季节种类组成变化较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枯水期优势种仅1种,为金藻门(Chrysophyta)的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优势度高达0.496;丰水期优势种有4种,其中以硅藻门的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优势度较高(0.249)。浮游植物丰度表现出时间和空间异质性,丰度总体呈现近岸站位高于离岸站位,此外,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湛江沿岸站位高于其他调查站位,枯水期浮游植物丰度则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总体而言,枯水期浮游植物丰度比丰水期高。群落结构多样性为枯水期西南部海域明显低于东北部海域,丰水期站位间多样性无明显变化规律,相比之下,丰水期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丰度与p H、悬浮物呈正相关,与丰水期水温和枯水期盐度呈负相关。

关键词: 粤西近岸海域 浮游植物 丰度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eptin基因在团头鲂成鱼各组织和早期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团头鲂leptin及其相关基因—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tin-R)和瘦素受体重叠转录产物类似物1基因(leptin receptor overlapping transcript like-1,leprotl-1)在胚胎发育早期及成鱼各组织的表达量。结果显示,3个基因在团头鲂成鱼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所表达,表明3个基因在团头鲂机体中具有多重生理功能。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leptin-R和leprotl-1基因在胚胎阶段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而leptin在破膜后5d前一直处于较低并呈波动性变化;出膜后12d时leptin-R和leprotl-1基因表达量均达到了峰值,而leptin基因从破膜后第5天开始表达量持续上升,在第15天到达峰值,表明3个基因可能涉及到胚胎发育早期阶段的能量调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3个基因在团头鲂胚胎发育早期中的表达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关键词: 团头鲂 leptin基因 leptin-R基因 leprotl-1基因 早期发育 组织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精养池塘陆基微循环工厂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陆基微循环生态养殖技术对5个尼罗罗非鱼池塘的节水节能效果、水质影响与机理和养殖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83 d养殖周期内,陆基微循环生态养殖技术试验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为1.4%,比对照组节水减排74.7%(P<0.01);试验组主要水质因子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与对照组相比除p H和NO3-浓度无显著差异外,Tur、TAN、NO2-、COD等浓度均具有极显著差异;同时,蓝藻相对密度较小(P<0.01)。与对照组养殖池塘相比,试验组的出池体重、净产量、生长速度分别高13.8%(P<0.05)、38.7%(P<0.01)和14.4%(P<0.05),饲料系数降低12.3%(P<0.05),净增利润1.4397万元/hm2。结果表明,罗非鱼精养池塘陆基微循环工厂化生态养殖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减排、环保与节能效果,同时还兼备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和易于推广等优点,是为一种生态健康高效的精准池塘养殖模式。

关键词: 罗非鱼 精养池塘 循环工厂化养殖技术 节水 节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能抑制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反硝化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肠道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出具有反硝化能力并拮抗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芽孢杆菌好氧菌株,并对其中拮抗性最强的1株芽孢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进一步研究其最适生长条件、水解淀粉和蛋白的能力,并进行菌株药物敏感试验及安全性检测。经鉴定,筛选出的菌株(命名为NY 5)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反硝化性能检测培养基中接种1%的NY5菌液后,对50 mg/L的亚硝酸盐氮12 h去除效率达到100%;对本实验室保存的21株不同来源的无乳链球菌均有拮抗作用,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6.67±3.00)mm。NY 5在温度为25~40℃、盐度为0~40、pH为5~9的环境中生长较好。同时NY 5还具有水解酪蛋白和淀粉的功能。NY 5菌株对多数抗生素敏感,对少数检测抗生素(青霉素G、麦迪霉素、头孢唑啉等)耐药。在水体中NY5菌液浓度为2.0×10~7 CFU/mL,以及在注射200μL2.0×10~6 CFU/mL浓度NY 5菌液的条件下,体重为(6.0±1.1)g的罗非鱼均未出现死亡及其他异常现象。综合上述结果,证明筛选出的NY 5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芽孢杆菌 拮抗 反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南京江段长颌鲚生境履历的反演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EPMA),对2009年和2014年采自长江南京段的长颌鲚耳石微化学进行了研究,反演了其生境履历。结果显示,这些长颌鲚耳石上元素Sr/Ca值的动态可分为两类。一类Sr/Ca值出现显著波动,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1.87±0.36),而且有对应于河口半咸水生境的较高值(4.80±0.80),甚至出现了外海高盐度生境的高值(7.85±0.57),反映了溯河洄游的生境履历特征。另一类Sr/Ca值稳定3.0以下(14NJC09和14NJCE10),仅反映出在淡水生境中生活的履历。上述结果均得到了耳石Sr面分布的验证。上述"反演"的结果首次发现,传统上认为的一定是溯河洄游的长颌鲚,也可能存在有淡水定居个体。单纯利用上颌骨的长短并不能作为有效判别长江刀鲚资源群体中溯河洄游个体和淡水定居个体的标准。

关键词: 长颌鲚 微化学 生境履历 洄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月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海洋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分别测定其全长(TL)、体长(SL)、头长(HL)等11个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BW)。分别计算形态性状测量值和体质量数值之间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关联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卵形鲳鲹被测量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3月龄卵形鲳鲹仅全长、体宽、体高和尾柄高的形态性状测量值对幼鱼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_2=0.493 6);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24.39%。卵形鲳鲹的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指数大小为R~2=0.888 1,说明该被选性状是与体质量关联的主要性状。设全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尾柄高(X_(10))为自变量,设体质量(Y)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32.217 8+0.252 4X_2+0.378 2X_3+0.440 8X_4+0.634 1X_(10),回归预测的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方程可被用于卵形鲳鲹的实际生产。本研究可为卵形鲳鲹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张网渔业休渔前后的黄茅海河口渔业资源群落比较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5年休渔前后(春季和夏季)利用张网在黄茅海河口获得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和生物量谱方法分析了其渔业资源群落状况。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渔获56种,其中鱼类47种,隶属于12目27科38属;甲壳类9种,隶属于2目5科7属。休渔前(春季)渔获种类大于休渔后(夏季),春季优势种为凤鲚(Coilia mystus)、红狼牙■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夏季优势种为凤鲚、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i)和红狼牙■虎鱼。春季渔业资源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相交,群落处于中度干扰状态;夏季其数量优势度曲线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春夏两季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中生物量和丰度的相对关系统计量W分别为-0.015和-0.046。从渔业资源群落的生物量谱来看,春季标准化生物量谱线性回归的斜率大于-1,生物量随着个体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夏季其线性回归的斜率小于-1,生物量随着个体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捕捞能够影响生物量谱,生物量谱斜率下降反映了休渔在过度捕捞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加大管理力度,增加捕捞限制条件。

关键词: 张网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ABC曲线 生物量谱 黄茅海河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鳃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盐度环境下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鳃组织中游离氨基酸(FAAs)的含量及浓度变化规律,明确FAAs的组成及其在盐度适应中发挥的功能。结果显示,在正常海水中,三疣梭子蟹鳃组织中牛磺酸(Tau)的浓度最高(2.54 mg/g),其次分别为丙氨酸(Ala,0.65 mg/g)、谷氨酸(Glu,0.64 mg/g)、精氨酸(Arg,0.58 mg/g)、甘氨酸(Gly,0.48 mg/g)和脯氨酸(Pro,0.25 mg/g);在盐度10–50范围内,梭子蟹鳃中总游离氨基酸(TOFAA)的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盐度50时,TOFAA的含量为盐度10时的1.48倍。进一步分析发现,非必需氨基酸(NEAA)(Gly、Glu、Ala和Pro)的浓度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而必需氨基酸(EAA)的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FAAs在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中具有重要功能,其中发挥渗透调节功能的主要为NEAA。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盐度 游离氨基酸(FAAs) 总游离氨基酸(TOFAA) 非必需氨基酸(NEAA) 必需氨基酸(EA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台湾海峡北部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环境解释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7月台湾海峡中部、北部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区系特点、优势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探讨了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鱼类84种,隶属于16目、48科、69属。从种类数上看,适温类型以暖水种为主,区系类型以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以及大陆架岩礁性鱼类为主;从生物量组成上看,区系类型则以大陆架浅水中低层鱼类为主。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合计渔获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46.92%,对总渔获质量的回归贡献值分别为0.30和0.62;高生物量区集中分布在台湾海峡北口海域,在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生态位重叠。层次聚类分析将群落优势物种划分为2个主要的生态类型:沿海类型和广布类型,沿海类型的代表性物种包括龙头鱼、黄鲫、鳓;广布类型物种有带鱼、窄颅带鱼、七星底灯鱼、竹荚鱼、刺鲳、麦氏犀鳕。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和Margalef丰富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2~2.31、0.11~0.72、0.36~4.04,平均值分别为1.44、0.51、1.59,丰富度与总渔获质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r=?0.65),与深度显著正相关(r=0.48)。物种?环境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与物种空间结构关系密切的影响因子为底盐、底层无机氮、底温、表底温差和水深;而影响群落优势群体分布的因子为底温、底盐和底层无机氮。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底拖网 鱼类群落 生物量分布 典范对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样芽孢杆菌对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的调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溶藻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CZBC1对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的影响。根据用菌量,实验分为J0组(不施菌)、J3组(用菌量3.00×10~3CFU·m L~(-1))和J5组(用菌量3.00×105CFU·m L~(-1)),每组3个平行,各实验水体优势种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e)和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的初始优势度为64.14%和16.42%,实验周期15 d。结果显示,经过15 d的实验,J0组绿色颤藻优势度显著高于J3组和J5组(P<0.01),波吉卵囊藻优势度显著低于J3组和J5组(P<0.01)。其中,J0组绿色颤藻优势度升高至81.86%,J3组和J5组则分别降低至16.7%和14.6%;J0组波吉卵囊藻优势度降低至3.13%,J3组和J5组则分别升高至32.42%和47.14%。J0组、J3组和J5组对虾死亡率在第6天时分别为82.2%、46.7%和31.1%,J0组显著高于J3组和J5组(P<0.01),第15天时J0组仍然高于J3组和J5组。可见,CZBC1可有效抑制绿色颤藻(蓝藻)的生长,从而为波吉卵囊藻(绿藻)占据生态优势提供有利空间,为养殖对虾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关键词: 溶藻细菌 颤藻 微藻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