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含水量对Cd污染菜地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BIOLOG试验技术,结合土壤和植物的相关指标,在研究水分对广州市郊区Cd污染菜地土壤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水分对微生物群落代谢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污染土壤中,水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W3(田间持水量65%)、W1(田间持水量85%)、W2(田间持水量75%)、W5(田间持水量45%)、W4(田间持水量55%)。W3水分处理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具有显著效果。在W3水分处理下,土壤微生物不仅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均高于其他4种水分处理,而且对糖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更加显著,是其他处理的1.55~3.87倍。土壤Cd有效态含量与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负相关(p<0.05)。在不同水分条件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利用能力的增强能降低土壤中Cd有效态的含量。微生物对纤维素、果胶酸、几丁质/黏多糖/糖蛋白等不同类型碳源利用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植物根际环境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改善。

关键词: 生态学 水分 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 Cd污染 菜地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活蛹缫丝工艺对蚕蛹主要组分含量与性状的影响

蚕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活蛹缫丝是蚕茧不经过烘茧、煮茧直接缫丝的新工艺,从蚕蛹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察蚕蛹经过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处理后,其主要组分含量与性状变化。活蛹缫丝工艺中,机械脱衬造成蚕蛹质量损失约12.21%,但蚕蛹中蛋白质和油脂2种主要组分的比例无显著变化,质量比仍保持在1.20~1.23∶1。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蛋白的不良气味明显变淡,而理化性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经缫丝和机械脱衬后的蚕蛹蛋白几乎完全变性,但缫丝后的蚕蛹蛋白的乳化性和溶解性最好。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油脂的化学性状(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机械脱衬后蚕蛹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不饱和度降低,使粗制蚕蛹油的品质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活蛹缫丝工艺中的机械脱蛹衬与传统缫丝工艺机械脱蛹衬相比,同样会造成蚕蛹主要营养组分损失,并对蛹蛋白质和油脂的性状有不利影响,因此活蛹缫丝的蚕蛹仍不适于作为高档食品开发的原料。

关键词: 活蛹缫丝 蚕蛹 蛋白质 油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对3种种植模式的响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筛选适宜种植模式,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手捡法和改进的Tullgren干漏斗法,研究休闲轮作(FRCs)、稻菜轮作(RVCs)、蔬菜连作(VCCs)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处理样点共获得各类土壤动物526只,经鉴定有3门9纲14目。与VCCs、FRCs处理相比,RVCs处理条件下引发了一些类群的发生与消长,造成了部分类群的缺失,形成了不同的优势类群。土壤动物数量0~15cm土层均多于15~30cm土层,分别较15~30cm土层多出15.7%、86.6%和110.0%。RVCs处理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C)均为最大,且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土壤动物类群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表明,VCCs处理与FRCs处理类群的相似性系数较高,与RVCs处理类群的相似性系数较小。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土壤动物 群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操作指南

江西农业 2012

摘要:技术内涵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主要内容为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故而得名。"控肥"就是控制总施氮量及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控苗"就是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就是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禁用抗生素后仔猪饲养对策

今日畜牧兽医 2012

摘要: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引起广泛关注,少用或禁用抗生素成为全球养殖业主流方向,欧盟2006年全面禁用抗生素,美国及多个国家已经在研究禁用抗生素,禁用抗生素成为全球必然趋势。禁用抗生素后遇到最大的难题是断奶仔猪腹泻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对策有:采取营养手段,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饲粮粗纤维水平,使用功能性添加剂(益生素、酸化剂、氧化锌等);改善饲养管理,推迟断奶时间(3~5周龄),减少转栏,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种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机理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从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标记、耐贮藏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对水稻种子耐贮藏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稻耐贮藏性进一步研究设想,包括深入开展水稻种子耐贮藏基因挖掘和机理研究、加强水稻种子耐贮藏生物育种研究等。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耐贮藏 分子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胶囊陈皮软糖的制备和工艺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摘要:研究了柑橘精油微胶囊化及陈皮软糖的制备,通过显微镜、流变仪、粒度仪等检测柑橘精油的胶囊化效果.选择不同壁材浓度、芯材与壁材比、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的柑橘精油微胶囊化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25%的改性淀粉乳状液,芯材与壁材比为1∶1.5,进风温度为150℃,出口温度为75℃,所得柑橘精油微胶囊效果较好.按配方制备的陈皮软糖口味纯正,贮藏稳定性好.

关键词: 柑橘精油 微胶囊 喷雾干燥 柠檬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羽肉鸡发展申需重点关注的核心要素

中国禽业导刊 2012

摘要:广东省黄鸡育种工作起步较早,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8个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全国共34个.在肉鸡消费方面,我省目前的平均消费水平是9亿只.未来几年,优质鸡(饲养120天左右,体重约3斤的鸡)将有一定的市场.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了3个配套系并通过了国家审定,近年来在黄鸡的推广上做出了一定的工作.对于黄羽肉鸡的推广我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黄羽肉鸡 广东省农科院 消费水平 育种工作 配套系 优质鸡 黄鸡 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青方法制备桑叶茶的品质测试分析

蚕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杀青是桑叶茶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将采摘的新鲜桑叶采用微波加热、蒸气加热和滚筒加热的方法进行杀青处理,测试不同杀青方法加工后成品桑叶茶的感官品质及营养保健品质。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加工桑叶茶的外形色泽、汤色、叶底等感官品质较好,总浸出率、总黄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2种杀青方法加工的桑叶茶,且对水浸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总多酚含量3项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香气和滋味欠佳。综合各项测试结果认为,微波杀青能较好保持桑叶茶的营养保健品质和感官品质,可考虑优化微波杀青工艺参数改善桑叶茶的香气和滋味。

关键词: 桑叶茶 杀青方法 微波 蒸气 滚筒 感官品质 营养保健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研究进展

广东蚕业 2012

摘要: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哌啶类多羟基生物碱,作为α-葡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抗肿瘤及抗病毒作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1-脱氧野尻霉素的来源、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以及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1-脱氧野尻霉素提取 分离纯化方法 生理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