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黄萎病拮抗芽孢杆菌S12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机制的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近年来,新疆棉田由于长期连作导致棉花黄萎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筛选适合新疆特殊地理环境的高效拮抗菌株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尤为重要。[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和琼脂平板扩散法从生长健康的棉花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细菌,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拮抗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应用BLAST进行同源性搜索,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生理生化检测对拮抗细菌进行鉴定。用底物水解法检测其产生水解酶的能力,PCR方法检测其产生抗菌肽的潜力。[结果]枯草芽孢杆菌S12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抑菌率为56%,抑菌圈直径为20 mm,其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5.93%,表现出较好的抑菌能力;菌株S12能合成蛋白酶,含有srf AA、spa S、bac A抗菌肽合成基因,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结论]获得了可抑制大丽轮枝菌的芽孢杆菌菌株S12,并分析了其拮抗机制,为新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和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环塔里木盆地红枣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红枣叶片光合特性的生育期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随之降低;高浓度赤霉素处理会抑制红枣的光合作用,T6处理(5 mg/L 5-ALA+2 mg/L Na2SO4+10 mg/L GA3+15 mg/L CPPU)和T1处理(20 mg/L 5-ALA+2 mg/L Na2SO4)在提高枣树叶片净光合速率、防止水分因蒸腾而过量散失、调节气孔导度、降低气孔限制值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红枣生长后期,利用5-ALA和CPPU的优势缓冲过量赤霉素对红枣生长的不利作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早熟陆地棉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分子标记对41份北疆地区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最终100对引物筛选出8对多态性较好引物,共检测50条带,其中多态性33条,多态性比率66%,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到6.25条条带。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8 0~0.784 6,平均值为0.646 2。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42时可划分为3类,第3大类又可以划分为2大亚类,多数品种属于第3大类。利用其中7个特异性标记引物获得的数据构建供试材料的分子指纹图谱。新陆早系列在选育过程中亲本的来源较为广泛,遗传背景较复杂,获得的SSR分子指纹图谱能够用于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及相关材料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水稻黄化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膜下滴灌水稻T-04齐穗期正常及黄化剑叶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黄绿和绿黄)叶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CK);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剑叶,说明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升高可能是导致叶片黄化的直接原因。光合参数分析表明2种黄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降低,说明其CO2和光能利用能力显著低于正常绿叶。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大幅度升高,说明其叶片保水能力较差,光合酶活性可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黄化叶片的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暗适应样品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PSⅡ有效电子产量(ΦPSⅡ)均显著降低,说明其PSⅡ潜在的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量子效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GhGT-2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棉花是重要的纤维作物,其生长常遭受非生物逆境危害,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Tri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抵御各种逆境胁迫中扮演重要作用。克隆棉花Trihelix转录因子基因并分析其表达特性和功能,为最终利用转基因手段改良棉花抗逆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BLAST分析比对,从棉花EST数据库中获得1个高度同源基因,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属于Trihelix转录因子GT-2亚家族,命名为GhGT-2。以棉花叶片总RNA为模板,根据EST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获得GhGT-2的编码序列。使用MEGA5对蛋白序列及其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并构建同源物种间系统进化树,通过SMART网站(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进行蛋白结构预测。以陆地棉品种新陆早26号为研究材料,在棉花15 d苗龄时(一对真叶期),分别对其植株进行非生物胁迫和ABA处理0、1、3、6和12 h,然后采集相应时段棉苗叶片。另外采集同一品种棉花的不同发育时期的根、茎、叶、花、开花后当天胚珠以及开花后12 d(12 days post anthesis,DPA)纤维等不同组织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GhGT-2在棉花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在低温、干旱、高盐和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将GhGT-2克隆至GFP表达载体pBI221,和GAL4 DNA结合结构域载体,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验证GhGT-2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和转录激活活性。利用凝胶迁移试验(EMSA)检测DNA结合元件。【结果】克隆了棉花GhGT-2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cDNA全长1 579 bp,开放阅读框为1 428 bp,编码475个氨基酸的蛋白,推导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54.07 kD,等电点为8.96。SMART蛋白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含有2个Trihelix家族典型的SANT蛋白结合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hGT-2属于Trihelix转录因子GT-2亚家族,与拟南芥AtGTL1、白杨PtaGTL1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GhGT-2在棉花的根、茎、叶、花、开花后当天胚珠以及开花后12 d(12 DPA)纤维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在冷胁迫下,GhGT-2除在3 h时表达量接近0 h外,在1、6和12 h的表达量均低于0 h,呈现抑制表达特征。在高盐、干旱和ABA处理3种胁迫下,GhGT-2在1 h的表达量均低于0 h,但3、6和12 h的表达量均高于0 h,表现为先抑制后上调表达特征。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棉花ABA信号通路中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反应。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分析,GhGT-2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转录激活活性不明显。凝胶阻滞(EMSA)分析发现,GhGT-2可以结合GT元件GT2-Box、GT3-Box、GT-1b(BoxⅡ)和MYB元件MBS1、MRE1、MRE3、MRE4。【结论】获得棉花GhGT-2的全长cDNA序列,其编码蛋白含有2个SANT蛋白结合域,属于棉花Trihelix转录因子GT-2亚家族。在干旱、高盐和ABA逆境胁迫下,GhGT-2属于依赖于ABA胁迫响应基因调控网络,推测GhGT-2在陆地棉的非生物胁迫适应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棉花 Trihelix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亚细胞定位 转录激活 凝胶迁移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MS/MS测定氯羟吡啶在牛奶中的残留
《化学研究与应用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牛奶中氯羟吡啶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HPLC-MS/MS)。样品经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Alumina-B)净化,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采集,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羟吡啶在1~200ng·m 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方法检测限为0.2μg·kg-1,从5、10和50μg·kg-13个水平添加浓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方法回收率在93.4%~102.6%,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5%。
关键词: 氯羟吡啶 牛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牵引式林果振动采收机的设计与田间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不同林果的收获作业的牵引式林果振动采收机,如:杏、核桃、巴旦木等。保证林果及时收获性和果品品质优良,减少劳动力投入,节约收获成本。【方法】整机由振动夹持机构、悬臂调节系统、果实接收系统、果实输送系统、风机及液压与电路控制系统等组成。采用偏心振动方式,偏心块对称放置,偏心质量矩为1.26 kg·m,可产生的最大激振力为14 k N。夹持机构可夹持50~250 mm直径的果树或树枝。【结果】由拖拉机驱动,液压控制系统调节振动夹钳开合、夹持位置、接果帆布的展开和收回,对果树施加激振使果实落果并收集进入接果箱。【结论】田间采收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条件下,激振时间对果实采净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决定系数R2达0.994 9,激振时间t与采净率Pr的多项式回归模型:Pr=-3.1t2+26.66t+39.35,平均采收率:2.6 min/棵,215 kg/h,机具的收获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接竞争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土霉素
《分析测试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建立了一种间接竞争酶联适配体检测食品中土霉素(OTC)的分析方法。通过方阵滴定法和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检测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6.3 ng/m L,对OTC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50 ng/m L;与结构类似物有较低的交叉反应;对牛奶、奶粉、鸡肉、水产品和蜂蜜样品中土霉素的加标回收率为62.1%~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将建立的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并与国标方法进行对比,两者获得较高的相关性(r2=0.979)。本方法可实现对实际样品中土霉素的快速、高灵敏和高通量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_2浓度和施氮量对棉花干物质量、有机碳及全氮含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CO2浓度(本底CO2浓度:360μmol/mol,倍增CO2浓度:720μmol/mol)对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0 kg/hm2,低氮:150 kg/hm2,常规施氮:300 kg/hm2,高氮:450 kg/hm2)棉花干物质积累、有机碳及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CO2浓度倍增,除常规施氮处理外各施氮处理地下部干物质量均增加;地上部干物质量随施氮量不同变化趋势不同;总体上降低了地上部分配比例,增加了根冠比,提高了干物质含量百分比。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积累量,20~40 cm土层降幅高于0~20 cm。随生育期延长,CO2浓度倍增和施氮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积累产生负效应;棉花叶片、蕾、茎秆中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正积累,根中有机碳为负积累;CO2浓度倍增和增加施氮量,总体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棉花不同器官中的全氮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棉花产量、收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棉花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的影响,并运用多元二次回归与归一化及3种不同目标值组合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满足多目标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滴灌水肥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150、F200、F250、F300、F350)和3个灌溉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ETC是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的水肥耦合效应明显,60%ETC灌水水平显著抑制籽棉产量并降低净收益,100%ETC灌水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和净收益,但水分利用效率低于60%ETC灌水水平。2012年灌水量为100%ETC且施肥量300-120-60 kg/hm2(N-P2O5-K2O)时籽棉产量最高,但净收益并未增加,2 a灌水量为100%ETC且施肥量250-100-50 kg/hm2(N-P2O5-K2O)时的净收益最高。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组合方式均可用于水肥多目标优化,其中乘法组合方式2 a水肥投入量差异更小且各目标值变化也更小,2012年灌水量92%ETC、施肥量278-111-56 kg/hm2(N-P2O5-K2O)以及2013年灌水量90%ETC、施肥量268-107-53 kg/hm2(N-P2O5-K2O)可作为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水肥管理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