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处理对滴灌棉花花铃期叶绿素与气孔导度响应关系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纯氮量2、4、6g/盆)滴灌棉花气孔导度与叶绿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棉花花铃期,施纯氮量为2、4、6g/盆处理气孔导度与叶绿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28、0.990、0.909,T检验显著水平P为0.023、0.001、0.032;施纯氮量2g/盆和施纯氮量6g/盆处理的拟合模型为指数函数和二次函数,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6、0.828,F检验显著水平P分别为0.013、0.032,达到显著水平;施纯氮量4g/盆处理的拟合模型为指数函数,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为0.927,F检验显著水平P=0.009,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研究的函数模型很好地描述了滴灌棉花叶绿素与气孔导度之间相关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遗传进化史的一次全新解析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驯化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互作的重要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绵羊(Ovis aries)作为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早期的研究证据显示,现代家养绵羊驯化自亚洲摩弗伦羊(O.orientalis)[1],其驯化约在8000~11000年以前的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地区完成.驯化后的绵羊随着人类活动扩散至世界各地,在不断扩散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高强度的人工选择,形成多达1400余个绵羊品种.而在此过程中,人类活动对于品种内、种群间的遗传模式与基因交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因此,对于整个欧亚大陆范围内地方绵羊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月龄断奶应激对马驹血清指标和体增重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不同月龄断奶应激对马驹血清指标和体增重的影响,以确定马驹断奶的最佳时间。选用15匹英纯血马驹和它们的母马,根据马驹的月龄分成3组,每组5匹;采用突然断奶法将马驹与母马分离,测定马驹断奶前、断奶当天和断奶后10个血清指标并称重,应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断奶当天所有马驹葡萄糖(GLU)都显著高于断奶前后(P<0.05),断奶当天8月龄断奶马驹的葡萄糖(GLU)含量最高,6月龄断奶马驹最低(P<0.05);从断奶当天到断奶后的日增重值变化可知6月龄断奶马驹日增重值最高(0.78±0.05kg),8月龄马驹日增重值最低(0.13±0.52kg)。综上表明,采用突然断奶法,相比7、8月龄断奶,6月龄断奶马驹应激程度较小,体重增加较快。
基于SSR标记的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柽柳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柽柳是干旱区的重要资源树种,受环境和基因型的影响,存在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础。了解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柽柳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构建分子遗传图谱,为新疆塔河柽柳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份分布于新疆塔河流域上、中、下游的柽柳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每份种质的指纹图谱。最终9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检测到3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1个,多态性比率为79.49%;PIC(多态信息含量)变幅为0.095 0~0.800 0,平均值为0.466 1。在获得SSR标记数据基础上构建UPGMA聚类分析图,标明10份柽柳种质在遗传距离为0.65时可划分为4类:其中编号为1,6,9的种质属于第Ⅰ类;编号为5,7的种质属于第Ⅱ类;编号为2,3,4,8的种质属于第Ⅲ类;编号为10的种质属于第Ⅴ类。利用其中的1个引物能够将10份柽柳种质区分开来,构建每份种质的指纹图谱。新疆塔河流域柽柳种质资源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背景较复杂,获得的每份种质资源的遗传指纹图谱为资源的鉴定提供了很好的遗传背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光谱角指数小麦冠层叶片特征差异估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利用高光谱技术实现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无损快速监测提供途径。【方法】通过不同品种小麦不同氮素水平试验,分析小麦不同氮素营养状况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指数、冠层光谱角的关系,定量分析光谱角指数,并建立相关模型对小麦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结果】冠层光谱角指数与差值叶绿素含量和差值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最高为0.919 7,两者之间建立的模型决定系数为0.739 2,0.617 8,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结论】利用光谱角可以监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及叶面积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小麦氮素营养监测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叶片氮素含量与高光谱数据相关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棉花黄萎病叶片全氮含量(LTNC)与高光谱数据间相关性,为遥感监测黄萎病冠层全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棉花黄萎病发生的不同时期,获取黄萎病叶片光谱及氮素含量数据,对其光谱反射率进行一阶微分处理和光谱特征参数提取,并与氮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棉花黄萎病LTNC与反射光谱在404~728 nm,880~2 500 nm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r=-0.71,-0.68),748~768 nm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r=0.31),且在694、758、2 247 nm处的相关系数最大,|r|=0.87,0.32,0.73;(2)黄萎病LTNC与一阶微分光谱在700~753 nm处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r=0.89),在452~632 nm处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r=-0.64),与单波段554 nm处相关系最大(|r|=0.90);(3)黄萎病LTNC与24个光谱特征参数均达极显著相关,组合波段参数相关性最好,植被指数和吸收参数的相关性较好,单波段相关性一般,与PVI[FD554,FD 731]的相关性最好,r值最大,为0.91;与PPR[550,450]的相关性最差,|r|仅为0.48。【结论】黄萎病棉叶LTNC与高光谱数据间有高的相关性,可利用高光谱数据对黄萎病LTNC进行遥感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施肥量对棉花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以新陆早33号棉花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田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滴灌施肥量对棉花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干物质积累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 kg·hm-2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1、F2、F3、F4和F5),灌水量为100%ETc(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吸收速率均随着滴灌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施肥量达到F4时,棉花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的吸收和吸收速率最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当施肥量大于F3,棉花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F3,F4,F5)无显著性差异;F3施肥水平下的氮肥农学效率、磷肥农学效率、钾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大于F4与F5施肥水平。从节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F3施肥水平,即250-100-50 kg·hm-2(NP2O5-K2O)为最佳滴灌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彩色棉产量及品质构成因素主成分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疆17个彩色棉品种的14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为彩色棉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新疆17个彩色棉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4个反映彩色棉产量及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及其函数式,并通过计算彩色棉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彩色棉品种进行比较。【结论】选择出产量和品质综合性状较好的四个彩色棉品种是新彩棉13号、新彩棉14号、新彩棉17号和新彩棉18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