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董箐大坝对北盘江水域面积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董箐大坝对北盘江水域面积的时空动态的影响,为保护北盘江水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8-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ArcMap 10.2目视解译北盘江董箐大坝河段的水域边界并计算水域面积,分析建坝前后水域面积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北盘江董箐大坝建坝前水域面积的变化幅度较小,上游和下游的水域面积分别为4.5和1.7 km2,建坝后上游水域面积为21.7 km2,较建坝前增加3.8倍,下游水域面积为1.7 km2,较建坝前基本未发生变化;建坝后上游水域面积随着大坝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与大坝距离的相关性显著,下游水域面积相对处于稳定状态且与大坝的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建坝前水域面积与前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建坝后下游水域面积与前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建坝前水域存在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水域面积分别为5.2和6.6 km2,建坝后上游不再存在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其水域面积均为21.8 km2;建坝后上游水域覆盖率为80%~100%的稳定覆盖栅格从35.3%增至74.8%,水域覆盖率为0~20%的不稳定覆盖栅格从29.5%降至11.1%;在缓冲距离500、1000和1500 m时,近段(距大坝0~6 km)和中段(6~15 km)各缓冲距离建坝前和建坝后植物生长季的NDVI均呈下降趋势,远段(15~28 km)各缓冲距离建坝前和建坝后植物生长季的NDVI几乎无变化。【结论】建坝前水域面积主要受降水控制,建坝后水体主要受人为调控,当水量过大时开闸放水,而水量较小时则关闸蓄水,使水域面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河流水体已由自然变化转为人为调控为主。

关键词: 北盘江 董箐大坝 降水量 喀斯特地区 时空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株链霉菌对非洲菊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脱叶链霉菌FT05W和深蓝链霉菌ZEA17I孢子悬浮液浇灌盆栽非洲菊,筛选出非洲菊的最佳施用浓度,探索两株链霉菌对非洲菊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非洲菊生产上科学合理施用链霉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脱叶链霉菌FT05W和深蓝链霉菌ZEA17I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均能有效促进非洲菊的生长,前者对非洲菊的作用效果优于后者,以浓度为1×109 CFU·mL-1的脱叶链霉菌FT05W效果最好。与蒸馏水对照相比,该处理显著促进了非洲菊株高(30.2%)和冠幅(41.5%)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花茎的增长和增粗;能显著提高非洲菊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65.2%)、根系活力(103.3%)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84.4%),使丙二醛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脱叶链霉菌FT05W和深蓝链霉菌ZEA17I均能有效促进非洲菊的生长,有利于非洲菊植株体内同化物的转运和积累,增强非洲菊植株抗逆性,特别是脱叶链霉菌FT05W具有在未来作为生物肥料解决非洲菊连作障碍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非洲菊 链霉菌 孢子悬浮液 生长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烟碱类农药呋虫胺对映体选择性研究进展

中国环境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生产中,呋虫胺以外消旋体的形式销售和使用,在进入生态环境后出现对映体选择性降解、吸收、代谢、排泄等.不区分对映体间差异的传统风险评估给呋虫胺的合理使用与生态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研究指出S-呋虫胺既是高毒体也是高活体,其生态毒性为R-呋虫胺的13.9~145.9倍,但R-呋虫胺也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且作物中优先降解,开发高比例的R体农药有利于维持杀虫活性的同时降低对非靶生物和生态环境的负效应.本文旨在综述呋虫胺对映体选择性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为其科学难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也为其科学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呋虫胺 对映体选择性 生物活性 生态毒理 环境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壁材对方竹叶黄酮微胶囊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麦芽糊精、阿拉伯胶、明胶、大豆分离蛋白、月桂酸单甘酯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方竹叶黄酮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对比5种壁材的包埋效果及微胶囊性能.结果表明:阿拉伯胶制备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91.23%±1.00%),堆积密度最高(0.53±0.01 g/cm3),休止角最小(33.27°±1.20°),含水量最低(5.33%±0.28%),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储存性能;微胶囊粒径分布从大到小依次为:月桂酸单甘酯(22.87μm)>大豆分离蛋白(15.65μm)>麦芽糊精(14.26μm)>明胶(8.95μm)>阿拉伯胶(6.96μ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呈球形且表面较为完整光滑;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还原性实验中,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抗氧化活性及还原性较高,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364.30μg/mL.综上,阿拉伯胶制备的方竹叶黄酮微胶囊性质明显优于其他4种壁材微胶囊产品,为开发功能更加稳定的方竹叶黄酮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方竹叶黄酮;壁材;微胶囊;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贵州省某鸭场病死鸭组织中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病(死)鸭的肝、脾、脑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荚膜血清型试验、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7株病原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在血平板上培养形成圆形、微突起、表面光滑、奶油状的菌落,且扩增的kmt1基因序列与NCBI公布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细菌基因组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ERIC)-PCR电泳结果表明,7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相同的扩增片段,同源性较高,为同一克隆株。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对不同代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不同,对第一代药物萘啶酸耐药,对第二代药物氟甲喹以及第三代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二氟沙星、达氟沙星和沙拉沙星敏感,且二氟沙星较其他药物更易抑制菌株耐药。本研究结果为养殖场巴氏杆菌的防控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省新老两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逐步提高,新品种较老品系2年平均分别增加25.5%、23.4%和35.2%;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占比平均分别为32.6%和31.2%,显著高于老品系;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平均分别为65.2%和49.6%,较老品系分别提高10.2%和12.2%;新品种的干物质、氮素转运量分别较老品系增加12.1%和32.5%,其中新品种的叶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分别较老品系提高3.0%和4.1%。同时贵州糯高粱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和转运量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花后氮素积累与转运能力的增强促成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从而提升了贵州糯高粱新品种的产量。

关键词: 糯高粱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素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属植物核糖体DNA染色体定位及45S rDNA的系统进化分析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缺乏明确的二倍体供体信息,燕麦属植物的起源和系统进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45S rDNA和5S rDNA在燕麦属不同倍性植物染色体上的位点信息;并依据已公开的45S rDNA ITS区全长DNA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探讨燕麦属植物在不同基因组中45S rDNA的位点变化、进化规律以及分化机制,为探究燕麦属物种的起源与演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燕麦属 45S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IT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几种不同马铃薯外植体转化研究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金薯微型薯和中薯8号微型薯,中薯8号无菌苗茎段和Desiree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FAD2基因转化马铃薯,并对影响转化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分析,最终获得黄金薯微型薯阳性植株3株,转化效率为13.3%;中薯8号微型薯、中薯8号无菌苗茎段、Desiree无菌苗茎段各2株,转化效率分别为25%、15.4%、25%。确定FAD2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用马铃薯茎段转化比用马铃薯微型薯转化效率高,且工作量和污染相对较少。

关键词: 马铃薯 FAD2基因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蛾卵对南方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作为一种广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可高效控制蓟马、蚜虫及螨类等多种害虫,极具生防潜能。但目前国内南方小花蝽商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中未找到适合的饲料来源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新鲜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和紫外线处理的麦蛾卵作为饲养南方小花蝽的替代猎物,以南方小花蝽的天然猎物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为对照,通过比较其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寿命等生物学指标,组建生命表来评价麦蛾卵对南方小花蝽的饲喂效果。结果发现:以新鲜麦蛾卵、紫外处理麦蛾卵和西花蓟马饲喂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发育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取食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存活率(60.5%)高于其他两种猎物;同时,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雌虫寿命(37.3 d)和雄成虫寿命(23.0 d)以及产卵量(74.0粒)均最高,其次是紫外处理麦蛾卵,而西花蓟马最低;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存活率、净增殖率(47.91)、内禀增长率(0.10)、周限增长率(1.11)和世代平均周期(36.5 d)均大于饲喂紫外处理麦蛾卵和饲喂西花蓟马,且种群加倍时间也以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最短(6.57 d)。本研究结果表明麦蛾卵可作为南方小花蝽饲养的替代猎物,且以新鲜麦蛾卵为最佳。

关键词: 南方小花蝽 生命表 生物防治 麦蛾 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株构树青贮在务川黑牛日粮中饲用价值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全株构树青贮(whole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silage,WBPS)对务川黑牛的饲用价值,以期为构树饲料化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50头体重((108.06±14.51)kg)和年龄(约9月龄)相近的务川黑牛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头牛.按处理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一致,含不同比例WBPS的日粮(0%、17%、41%、66%和83%),试验期288 d.在试验开始、试验中期(第175天,第220天)和试验末期(第288天)分别测定各组采食量(DMI)、日增重(ADG)和料重比(DMI/ADG),试验末期测定体尺、瘤胃发酵参数和胴体品质.[结果]C组和D组的ADG分别在试验第0—175、175—220、220—288天和全期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DMI/ADG值较低(P<0.05),此外,日粮因子影响了各组参试牛的ADG时间梯度变化规律:随试验期延长,A组和B组的ADG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C组、D组和E组的ADG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组的体高和体斜长增量较高,其次为C组(P<0.05);A组和B组的瘤胃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高于其余各组,但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以D组最高,是A组的5.27倍;试验因子对务川黑牛屠宰率和净肉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增加日粮中WBPS的比例降低了胴体脂肪率和肌肉剪切力(P<0.05);对各处理组务川黑牛肌肉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降低了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结论]WBPS替代全株玉米青贮作为务川黑牛日粮组成部分,具有提高务川黑牛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降低胴体脂肪率、改善肌肉脂肪酸组成的饲用价值.

关键词: 全株构树青贮;饲用价值;务川黑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